
自然垄断产业的激励性管制研究
《自然垄断产业的激励性管制研究》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思路,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自然垄断产业引入激励性管制的动因,激励性管制的基本原理与激励性管制方式的理论基础和优缺点;接着考察总结英美等已开发国家激励性管制方式的套用,并探讨已开发国家为保证激励性管制的有效套用的相关制度安排;然后通过对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实证分析,探讨我国引入激励性管制的特殊性;最后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套用激励性管制提出对策建议。
基本介绍
- 书名:自然垄断产业的激励性管制研究
- 类型:经济管理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6135563
- 作者:刘华涛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页数:237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刘华涛编着的《自然垄断产业的激励性管制研究》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思路,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自然垄断产业引入激励性管制的动因,激励性管制的基本原理与激励性管制方式的理论基础和优缺点;接着考察总结英美等已开发国家激励性管制方式的套用,并探讨已开发国家为保证激励性管制的有效套用的相关制度安排;然后通过对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实证分析,探讨我国引入激励性管制的特殊性;最后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套用激励性管制提出对策建议。本书分10章展开论述,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第三章,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的引入。第四章,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方式的理论与套用。第五章,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的过程。第六章,自然垄断产业套用激励性管制的保障措施。第七章,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引入激励性管制的特殊性。第八章,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方式的套用。第九章,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保障措施的构建。第十章,结语。
作者简介
刘华涛,河南省南阳市人,管理学博士,现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省教学标兵,北京师範大学优秀毕业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在《经济学动态》、《经济体制改革》、《求实》、《价格理论与实践》、《理论与改革》、《行政论坛》等有影响期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近几年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科研招标课题等省部级、厅级项目6项,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作为副主编或主要编写人员参编规划教材两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实证分析与规範分析相结合
二 比较分析法
三 历史分析法
四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自然垄断与政府管制的理论概述
一 自然垄断理论及产业特性
二 政府管制的内涵和分类
三 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 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研究综述
一 国外的研究
二 国内的研究
第三节 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研究综述
一 国外的研究
二 国内研究述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的引人—
第一节 自然垄断产业引入激励性管制的动因
一 投资回报率管制方式的缺陷
二 新研究对自然垄断理论的挑战
三 管制成本的增加
第二节激励性管制的内涵、方式与激励强度
一 激励性管制的内涵
二 激励性管制的方式”
三 激励性管制的激励强度
第三节激励性管制的理论基础
一 委託一代理理论
二 交易费用理论
三 现代管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方式的理论与套用
第一节价格上限管制
一 价格上限管制的理论阐释
二 价格上限管制的套用分析
第二节特许投标竞争
一 特许投标竞争的理论阐释
二 特许投标竞争的套用分析
第三节标尺竞争管制
一 标尺竞争管制的理论阐释
二 标尺竞争管制的套用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的过程
第一节激励性管制过程的含义和内容
一 激励性管制过程的含义
二 激励性管制过程的内容
第二节激励性管制过程中的管制俘获
一 拉丰和梯若尔的研究
二 管制俘获的表现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激励性管制过程中的管制承诺
一 棘轮效应
二 棘轮效应下的管制承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然垄断产业套用激励性管制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严格的质量管制
一 激励性管制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影响
二 强化质量管制的做法
第二节 完善的普遍服务
一 普遍服务的内涵和原因
二 强化普遍服务的做法
第三节 健全的管制体制
一 独立的管制机构
二 管制的司法审查
三 管制的公众参与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引入激励性管制的特殊性
第一节 引入激励性管制的必要
一 现行价格管制方式
二 现行价格管制存在问题
三 案例和数据分析
四 引入激励性管制的价值
第二节 引入激励性管制的阻碍
一 管制机构独立性缺乏
二 管制的公众参与缺失
三 管制法律体系滞后
四 管制体制缺陷带来的阻碍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方式的套用
第一节 激励性管制的套用範围确定
一 电力产业
二 自来水产业
三 电信产业
四 铁路运输产业
第二节 激励性管制方式的选择套用
一 主要套用价格上限管制
二 审慎套用特许投标竞争
三 参考套用标尺竞争管制
第三节 价格上限管制的渐进性套用
一 路径依赖与管制变迁
二 过渡性价格上限管制模型设计
三 模型套用:以电力产业为例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保障措施的构建
第一节 严格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管制
一 产品和服务质量现状
二 强化质量管制的措施
第二节 加强普遍服务政策的落实
一 确定普遍服务的目标和衡量标準
二 建立普遍服务多元解决渠道
三 规範普遍服务的管制结构
第三节 完善激励性管制套用的管制体制
一 建立独立性管制机构
二 推进管制司法审查机制的实施
三 建立公众参与管制的有效途径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主要创新
第三节 研究展望
附录
一 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
二 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实证分析与规範分析相结合
二 比较分析法
三 历史分析法
四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自然垄断与政府管制的理论概述
一 自然垄断理论及产业特性
二 政府管制的内涵和分类
三 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 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研究综述
一 国外的研究
二 国内的研究
第三节 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研究综述
一 国外的研究
二 国内研究述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的引人—
第一节 自然垄断产业引入激励性管制的动因
一 投资回报率管制方式的缺陷
二 新研究对自然垄断理论的挑战
三 管制成本的增加
第二节激励性管制的内涵、方式与激励强度
一 激励性管制的内涵
二 激励性管制的方式”
三 激励性管制的激励强度
第三节激励性管制的理论基础
一 委託一代理理论
二 交易费用理论
三 现代管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方式的理论与套用
第一节价格上限管制
一 价格上限管制的理论阐释
二 价格上限管制的套用分析
第二节特许投标竞争
一 特许投标竞争的理论阐释
二 特许投标竞争的套用分析
第三节标尺竞争管制
一 标尺竞争管制的理论阐释
二 标尺竞争管制的套用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的过程
第一节激励性管制过程的含义和内容
一 激励性管制过程的含义
二 激励性管制过程的内容
第二节激励性管制过程中的管制俘获
一 拉丰和梯若尔的研究
二 管制俘获的表现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激励性管制过程中的管制承诺
一 棘轮效应
二 棘轮效应下的管制承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然垄断产业套用激励性管制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严格的质量管制
一 激励性管制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影响
二 强化质量管制的做法
第二节 完善的普遍服务
一 普遍服务的内涵和原因
二 强化普遍服务的做法
第三节 健全的管制体制
一 独立的管制机构
二 管制的司法审查
三 管制的公众参与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引入激励性管制的特殊性
第一节 引入激励性管制的必要
一 现行价格管制方式
二 现行价格管制存在问题
三 案例和数据分析
四 引入激励性管制的价值
第二节 引入激励性管制的阻碍
一 管制机构独立性缺乏
二 管制的公众参与缺失
三 管制法律体系滞后
四 管制体制缺陷带来的阻碍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方式的套用
第一节 激励性管制的套用範围确定
一 电力产业
二 自来水产业
三 电信产业
四 铁路运输产业
第二节 激励性管制方式的选择套用
一 主要套用价格上限管制
二 审慎套用特许投标竞争
三 参考套用标尺竞争管制
第三节 价格上限管制的渐进性套用
一 路径依赖与管制变迁
二 过渡性价格上限管制模型设计
三 模型套用:以电力产业为例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保障措施的构建
第一节 严格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管制
一 产品和服务质量现状
二 强化质量管制的措施
第二节 加强普遍服务政策的落实
一 确定普遍服务的目标和衡量标準
二 建立普遍服务多元解决渠道
三 规範普遍服务的管制结构
第三节 完善激励性管制套用的管制体制
一 建立独立性管制机构
二 推进管制司法审查机制的实施
三 建立公众参与管制的有效途径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主要创新
第三节 研究展望
附录
一 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
二 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