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河大麯
洋河大麯,江苏省宿迁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誌产品。
据研究洋河制酒始于两汉而兴于唐宋。江苏省泗阳县的洋河镇在汉朝时早己是个酿酒的名地。洋河大麯以优质黏高粱为原料,再用小麦,大麦,豌豆培养的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以美人泉之水酿造而成。洋河大麯属浓香大曲白酒,酒液澄澈透明,酒香浓郁清雅,入口鲜爽甘甜,口味细腻悠长。洋河大麯被中国和日本公认为东方的洋酒,曾多次荣获“国际名酒”和入选中国八大名酒行列。
2003年02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洋河大麯”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洋河大麯
- 产地名称:江苏省宿迁市
- 品质特点:低而不淡、柔而不寡、绵长尾净
- 地理标誌: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誌产品
-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3年第5号
- 批准时间:2003年02月09日
产品特点
洋河大麯以优质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大麦、豌豆、水为原料,在地理标誌产品保护範围内,按传统工艺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生产的白酒。具有绵、柔、甜、净、香的独特风格,具体表现为绵柔、绵甜、绵爽等的口味。质量特色:低而不淡、柔而不寡、绵长尾净、丰满协调。

产地环境
洋河大麯酒地理标誌产品保护区地域範围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15℃,年最高气温35—39℃,最低气温-5—10℃,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0—80%,全年日照总时数2000—2500小时,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水是酒之血”。中国古代酿酒强调水质,要求偏酸。周代就有“水泉必香”的总结。《齐明要术》记载:“收水法,河水第一好,远河者,取极甘井水,小鹹者则不佳。”
洋河镇有美人泉、米市湾水、东门水、深井等几处水源,水质优良,酿酒醇甜,香味纯正。据地质矿产部南京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和江苏地质工程勘察院实验室对洋河酒厂水质检测报告显示,水质完全符合优质矿泉水标準,并特别指出,其中可溶性偏硅酸含量是48.0毫克/升,高于最低标準3倍,可溶性偏硅酸有软化血管作用。
浓香型大麯酒的生产离不开土。肥沃的土壤是形成老窖的基础。土质以黑褐色和黄色为主,泥土中栖息着丰富的梭状芽孢桿菌——己酸菌,它是浓香型大麯酒主体香——己酸乙酯的生产者,用此土建泥窖而形成老窖。
历史渊源
洋河大麯起源于隋唐,隆盛于明清,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明时,诗人邹辑在《咏白洋河》中写道:“白洋河下春水碧,白洋河中多沽客,春风二月柳条新,却念行人千里隔。行客年年任往来,居人自在洋河曲”。这真实地反映了明代洋河酒在白洋河流域一带的影响。
“美酒计”的故事,是明代爱国将领史可法留下来的动人传说。关于史可法使用美酒(洋河酒)计破清兵的故事,在苏北广为流传,一直传为美谈;“甘泉酿旨酒,芳醇扬美名”—美人泉的传说等历史。
清雍正年间,洋河大麯行销江淮一带,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南第一家”的美誉,并成为清王朝的皇室贡品。民间长期流传着“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糠落地,游鱼得味成龙”的楹联,说的就是洋河酒。
20世纪初,洋河大麯的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国四年(1915年),三义酒坊所酿之酒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赛会上获银牌奖,民国十八年(1929年),裕昌源酒坊的大麯酒在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二等奖。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洋河有八家酒坊,年产白酒经6040担,以洋河镇聚源涌、逢泰、南王人和及共他乡镇的树泉、润泉酒坊着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洋河大麯江苏全省物品参展。
洋河大麯解放前因战争连年而生产凋蔽,奄奄一息。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拨出专款,在几家私营酿酒作坊的基础上,建立了国营洋河酒厂。
洋河地理

生产情况
建厂初期,洋河大麯占地仅1.4万平方米,职工41人,年产大麯酒26吨,产值4.34万,税利合计只有3.43万元。
2011年,洋河大麯占地70余万平方米,拥有职工4000多名。标誌名酒质量的名酒率达88%以上。
2017年,洋河大麯有上千个酿酒班组,职工3万人,产量达16万吨,在中国白酒居首位。
产品荣誉
1979年8月,第三届评酒会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评比首次採用科学严格的密码品评,成为中国白酒品评史的一个里程碑。会上,洋河大麯以“甜、绵、软、净、香”的独特风格荣膺“中国名酒”称号,跻身中国八大名酒之列。
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上,55度洋河大麯的品评得分为全国参评的148种白酒之冠,蝉联中国名酒称号,荣获国家质量奖金牌;38度低度洋河大麯荣获国家质量奖银牌。53°双沟大麯被评为中国名酒,获金奖;39°双沟特液获银奖。专家评之为“香气纯正清雅、浓香正宗、典型性强、香与味平衡、香气之间的平衡十分协调、口味细腻悠长、尾子乾净、回味甘甜”。
1989年,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洋河酒蝉联“中国名酒”三连冠。55度、48度、38度洋河大麯分别获得国家质量奖3块金牌,28度洋河大麯荣获国家质量奖银奖。53度双沟大麯、39度双沟特液、46度双沟大麯被评为中国名酒,荣获金质奖章;33度双沟特液获得“国家优质酒”称号,获得银质奖章。
2003年02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洋河大麯”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15年,由央视财经频道、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揭晓,洋河大麯获评品牌价值达836.33亿元,与茅台酒一同入选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酒水饮料类地理标誌产品。
地理标誌
地域保护範围
洋河大麯酒的产地範围限于国际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誌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範围(东经118°40′—119°20′,北纬33°8′—34°10′)。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 高粱:符合GB/T8231的规定。
- 大米:符合GB1354的规定。
- 糯米:符合GB1354的规定。
- 小麦:符合GB1351的规定。
- 玉米:符合GB1353的规定。
- 大麦:浅黄色,颗粒饱满(纯粮粒≥95%),具有成熟大麦特有的气味,无霉变、无虫蛀、无污染。
- 豌豆:符合GB/T10460的规定。
- 水:酿造勾调用水取自洋河美人泉,符合GB5749的规定。
二、酿造环境:
洋河大麯产区位于东经118°40′—119°20′,北纬33°8′—34°10′,海拔在15米—20米之间土壤深厚肥沃,地下水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4.3℃,年平均无霜期230天,年平均降水量850毫升左右,温湿的自然气候及绿色生态环境特别适宜洋河大麯酒酿造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三、生产工艺:
洋河大麯酒以优质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大麦、豌豆、水为原料,以洋河大麯为糖化、发酵、生香剂,依託长期自然形成的老窖,套用从洋河酿造环境中分离的YH-LC1窖泥功能菌,採用混蒸续餷六甑工艺,低温入池,缓慢发酵。基酒发酵周期在60天以上,调味酒发酵周期在180天以上,分层缓慢蒸馏,量质摘酒,按绵柔典型体分级入陶坛贮存,经分析、品尝、贮存老熟、勾兑、调味、包装出厂。基酒酒龄不少于3年,调味酒酒龄不少于5年。
四、感官指标:
项目 | 指标要求 | |
酒精度/%vol | 25.0—40.0 | 41.0—60.0 |
色泽 | 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澱 | |
香气 | 窖香秀雅、醇香怡人 | 窖香幽雅、醇香怡人 |
口味 | 绵甜柔顺、醇和圆润、诸味谐调、尾味净爽 | 绵甜柔和、醇厚圆润、尾味净爽、回味悠长 |
风格 | 具有低而不淡、柔而不寡、绵长尾净、丰满协调的独特的绵柔型风格 | 具有浓而不烈、柔而不寡、绵长尾净、丰满协调的独特的绵柔型风格 |
注:当温度低于10℃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沉澱物质或失光,10℃以上时应逐渐恢复正常 |
五、理化指标
项目 | 指标 | |
酒精度/%vol | 25.0—40.0 | 41.0—60.0 |
总酸(以乙酸计)/(克/升)≥ | 0.25 | 0.4 |
总酯(以乙酸乙酯计)/(克/升)≥ | 0.80 | 0.40 |
己酸乙酯/(克/升) | 0.25—2.00 | 0.80—2.60 |
固形物/(克/升)≤ | 0.7 | |
注:酒精度允许误差为±1.0%vol |
六、卫生指标
符合GB2757的规定。
七、试验方法
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的试验方法按GB/T10345执行。
卫生指标的试验方法按GB/T5009.48执行。
八、检验规则
按GB/T10346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标誌、标籤
按GB7718/GB10344标準规定执行,并可以同时标注“地理标誌产品标誌”。
十、包装、运输和贮存
按GB/T10346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