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386
INTEL 1985年推出的CPU晶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製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电晶体,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汇流排都是32位,地址汇流排也是32位,可定址高达4GB记忆体。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x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除了标準的80386晶片,也就是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套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晶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80386
- 电晶体为:27.5万个
- 时钟频率:12.5MHz
- 后提高到:20MHz,25MHz
其它类型
除了标準的80386晶片,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套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晶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晶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汇流排和地址汇流排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定址能力为16MB)。1990年推出的80386 SL和80386 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晶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80386 SL与80386 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两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SMM)。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碟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
发展史
80386(x32)
1985年春天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已经成为了第一流的晶片公司。但它的8088/8086和80286晶片还没有占到压倒性的优势—儘管这些晶片非常成功。像Zilog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凭藉着自己毫不逊色甚至稍高一筹的晶片产品,成为英特尔公司的强有力竞争者。而蓝色巨人IBM正在秘密研究自己的CPU—286,AMD公司也开始涉足到CPU製造领域,他们将正在开发的第一块晶片称为386。而这个时候,英特尔公司的主营业务还不是CPU,而是存储器。
英特尔决心全力开发32位核心的CPU—80386,而逐渐放弃存储器业务。Intel给80386设计了三个技术要点:使用“类286”结构,开发80387协微处理器增强浮点运算能力,开发配套高速快取解决记忆体速度瓶颈。
1985年10月17日,英特尔的划时代的产品80386DX正式发布了,其内部包含27.5万个电晶体,时钟频率为12.5MHz,后逐步提高到20MHz、25MHz、33MHz,最后还有少量的40MHz产品。80386DX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汇流排是32位,地址汇流排也是32位,可以定址到4GB记忆体,并可以管理64TB的虚拟存储空间。它的运算模式除了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以外,还增加了一种“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微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80386DX有比80286更多的指令,频率为12.5MHz的80386每秒钟可执行6百万条指令,比频率为16MHz的80286快2.2倍。80386最经典的产品为80386DX-33MHz,一般我们说的80386就是指得它。
由于32位微处理器的强大运算能力,PC的套用扩展到很多的领域,如商业办公和计算、工程设计和计算、数据中心、个人娱乐。80386使32位CPU成为了PC工业的标準。
同时,80386採用“类286”汇流排结构,这样就可以保持软硬体的兼容性,可以利用现有技术和配件,降低整机的开发和製造成本。另外,80386有三种工作模式,适应的作业系统比较多,而且对现有的程式兼容性比较好。多任务处理一贯是大中型机的专利,但80386将多任务性能引入,在80386中有个用任务暂存器,用任务暂存器来管理任务的记忆体段,从而实现任务的切换。多任务使80386以一种广泛的适应性和一种重要的工具进入了各行各业。
虽然当时80386没有完善和强大的浮点运算单元,但配上80387协处理器,80386就可以顺利完成AutoCAD等需要大量浮点运算的任务,从而顺利进入了主流的商用电脑市场。另外,80386还有其他丰富的外围配件支持,如82258(DMA控制器)、8259A(中断控制器)、8272(磁碟控制器)、82385(Cache控制器)、82062(硬碟控制器)等。
针对记忆体的速度瓶颈,英特尔为80386设计了高速快取(Cache),採取预读记忆体的方法来缓解这个速度瓶颈。本来最初的设计,80386将内置L1 Cache,但由于工艺、成本、工期等等方面的限制,80386最后并没有内置L1 Cache,而是将专门开发的L1 Cache晶片放置在CPU之外的主机板上,但从此以后,Cache就和CPU成为了如影随形的东西。另外,80386的记忆体管理非常先进,有页式、段式、段页式三种管理方式,可以管理巨大的记忆体空间,从而为应用程式提供足够的舞台。
80386SX(x32)
1989年英特尔公司又推出準32位微处理器晶片80386SX。这是Intel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推出的一种较便宜的普及型CPU,它的内部数据汇流排为32位,与80386相同,外部数据汇流排为16位。也就是说,80386SX仍然可以使用32位、16位、8位编程,其内部处理速度与80386DX接近,也支持真正的多任务操作,而它又可以接受为80286开发的16位输入/输出接口晶片,降低整机成本。80386SX和80386DX的关係,就好像早期的8088和8086的关係,在输入输出的位长上的区别,其“S”就表示单(16位数据汇流排),“D”就表示双(32位数据汇流排)。80386SX使用的协微处理器是80387SX。
80386SL/80386DL(x32)
英特尔在1990年推出了专门用于笔记本电脑的80386SL和80386DL两种型号的386晶片。这两个类型的晶片可以说是80386DX/SX的节能型,其中,80386DL是基于80386DX核心,而80386SL是基于80386SX核心的。这两种类型的晶片,不但耗电少,而且具有电源管理功能,在CPU不工作的时候,自动切断电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