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肝错构瘤

肝错构瘤

肝错构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因胚胎髮育不良而具有肿瘤特徵。该病多发于婴幼儿,多见于4月龄至2岁,通常5岁前发病,男性多见,成人发病极为罕见。

基本介绍

  • 英文名称:hamartoma  of liver
  • 就诊科室:肿瘤科
  • 多发群体:4月龄至2岁男性婴幼儿
  • 常见发病部位:肝
  • 常见病因:可能原始间叶细胞在胚胎晚期发育异常
  • 常见症状:早期无症状,晚期腹部无痛性巨大包块压迫症状,消化道:噁心、呕吐、腹胀、便秘等

病因

肝错构瘤一般在生长发育期形成,伴随肝门结构生长的肿瘤。一些病理学家认为很可能是原始间叶细胞在胚胎晚期发育异常,当肝形成小叶结构与胆管连线时发生。

临床表现

早期无任何症状。有些患儿在出生时就有腹部包块,随生长发育包块可迅速增大,此时,在右上腹可扪及包块,质硬,无压痛,随呼吸上下移动。晚期可出现腹部无痛性巨大包块及所产生的压迫症状。消化道表现为噁心、呕吐、腹胀、便秘等。包块向上压迫膈肌可导致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呼吸窘迫或心功能不全,并有贫血、消瘦等表现。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可在正常範围,有少数病人血AFP升高,CA19-9可能升高。
2.影像检查
(1)B超检查 腹部超声示边界清楚的肝无回声囊肿,可以是孤立的或多发的。可见肿瘤内呈多囊状、壁厚、无钙化的巨大块影。
(2)CT检查 CT表现为少血管团块,有包膜的囊和实质组织,密度低于肝脏。可见肝脏内巨大的密度不均的低密度区及多个囊性的液性暗区。
(3)腹平片 正常肠内气体影位置变低,但钙化影并不一定都能发现。
(4)MRI 随着MRI技术的提高,如梯度回波成像、自旋迴波等技术的发展,MRI对本病诊断有较大帮助。

治疗

手术治疗仍是该病的首选方法。因错构瘤常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可选择肿瘤摘除术。如肿瘤与肝组织紧密粘连,可作肝部分切除或肝叶切除。小儿肝脏多无硬化,再生能力强,为进行广泛肝切除提供了条件。

预后

肝间叶性错构瘤为良性病变,属发育畸形,无恶变倾向,预后较好。该病偶有复发,应术后随访。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