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是指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通过内部非线性动力学机理,自动从无序状态形成并维持的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状态,或叫非平衡有序结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耗散结构
  • 外文名:dissipative structure
  • 学科:材料工程
  • 领域:工程技术
  • 释义: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

定义

耗散结构是指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通过内部非线性动力学机理,自动从无序状态形成并维持的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状态,或叫非平衡有序结构。

举例

属于这类结构的遍及宇宙中各种系统,如贝纳德流、雷射、云街、化学振荡、生物结构,乃至城市、国家等。
耗散结构,实质上就是非平衡系统中的自组织状态。耗散结构理论是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其基本思想是认为非平衡是有序之源,涨落是非平衡相变的触发器。系统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及微观过程协同性是出现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

地位

耗散结构理论是普里高津(I. Prigogine)提出的,业已引起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经济学等种学科的广泛注意。普里高津因此而荣获197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理论内容

耗散结构理论指出,系统从无序状态过渡到这种耗散结构有几个必要条件,一是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即系统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二是系统必须是远离平衡状态的,系统中物质、能量流和热力学力的关係是非线性的;三是系统内部不同元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并且需要不断输入能量来维持。
在平衡态和近平衡态,涨落是一种破坏稳定有序的干扰,但在远离平衡态条件下,非线性作用使涨落放大而达到有序。偏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涨落,在越过临界点后“自组织”成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由突变而涌现,其状态是稳定的。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状态的情况下可以涌现出新的结构。地球上的生命体都是远离平衡状态的不平衡的开放系统,它们通过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经自组织而形成一系列的有序结构。可以认为这就是解释生命过程的热力学现象和生物的进化的热力学理论基础之一。在生物学,微生物细胞是典型的耗散结构。在物理学,典型的例子是贝纳特流。广义的耗散结构可以泛指一系列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它们可以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系统,也可以是社会的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理论的提出,对于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已经产生或将要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耗散结构理论促使科学家特别是自然科学家开始探索各种複杂系统的基本规律,开始了研究複杂性系统的攀登。
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一种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典型的例子是贝纳特流。在一扁平容器内充有一薄层液体,液层的宽度远大于其厚度,从液层底部均匀加热,液层顶部温度亦均匀,底部与顶部存在温度差。当温度差较小时,热量以传导方式通过液层,液层中不会产生任何结构。但当温度差达到某一特定值时,液层中自动出现许多六角形小格子,液体从每个格子的中心涌起、从边缘下沉,形成规则的对流。从上往下可以看到贝纳特流形成的蜂窝状贝纳特花纹图案。这种稳定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类似的有序结构还出现在流体力学、化学反应以及雷射等非线性现象中。
耗散结构耗散结构

结构特徵

耗散结构的特徵是:
①存在于开放系统中,靠与外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产生负熵流,使系统熵减少形成有序结构。耗散即强调这种交换。对于孤立系统,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其熵不减少,不可能从无序产生有序结构。
②保持远离平衡态。贝纳特流中液层上下达到一定温度差的条件就是确保远离平衡态。
③系统内部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在平衡态和近平衡态,涨落是一种破坏稳定有序的干扰,但在远离平衡态条件下,非线性作用使涨落放大,达到有序。

发展套用

比利时的普里高津、德国的哈肯、日本的久保-铃木等学派对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理论尚属初级阶段,有待于发掘新的概念、规律和数学工具。耗散结构理论已用于研究流体、雷射等系统、核反应过程,生态系统中的人口分布,环境保护问题,乃至交通运输、城市发展,人文社会等课题。

理论启示

1.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是产生耗散结构的前提耗散结构理论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开放”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与外界环境永不间断地交换比如它需要採购外界生产资料,从外界购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企业需要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制约,需要受到工商局的监督,受到税务部门的审核并按时纳税;
另外,为了正常赢利和发展,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同类产品市场中的竞争对手,从而採取相应的竞争策略,企业需要以各种途径了解消费群体,与之发生有效沟通,从而採取相应的行销策略;企业需要搞自身形象设计(CI),通过广告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从而增加自身品牌的客群等等。
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都在与外界发生着物质、信息的交换,从採购到生产再到行销,无一不显露出作为系统看待的一个企业对外界开放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可以看出耗散结构理论中的“开放性”思想对一个企业的管理起到宗旨性指引作用。
2.耗散结构理论强调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
这一点也明显的体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了,比如,中国各地推行“裁员增效”,提出“竞争上岗机制”,那幺这种“竞争”就是一种非平衡态,具体体现在企业内部,它也是存在的,工作人员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或使自己级别职称得到提升,会更加积极地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绩。最终会使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另外,企业对其生产产品的定价管理也是一种非平衡态,当受外界市场的影响,产品价格相对过高而不占优势时,企业就不得不将其价格降低,并达到一种临时性的相对稳定。
3.耗散结构理论提出涨落导致有序的观点
它强调系统中某个微小的变化会带来大的结果性偏差,这体现在行销管理中称之为“马鞭效应”。比如,在“禽流感”突如其来之时,全国上下一片譁然,大量禽、蛋类产品出现滞销,那幺作为一个禽类养殖企业,就会宰杀并囤积大量家禽,并投资引进清洁设备,实施裁员增效,有的甚至由于资金不能顺利周转而纷纷倒闭。作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完全应该在亚洲出现“禽流感”首例事件时就能预见到这样的后果,并及时採取措施——低价抛售所有禽类并发展养猪或养牛等第二行业。这便是“涨落导致有序”给人们在管理过程中的提示。
另外,又比如一个生产企业,它期初对一种产品的行销组合是这样的:价格策略採用撇油定价法,进行高定价策略;渠道策略採用包含批发商、零售商在内的中间商进行拓展渠道;促销策略採用大量投放广告,提高产品及公司的知名度。当发展一段时间后,价格在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需要降低时,其行销组合中各要素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价格策略变成低价策略;渠道策略改用直销方式;促销策略採用推销人员上门推销方式,并取消广告投入。从而使得行销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稳定状态。因此,“涨落导致有序”告诉人们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而且任一元素的微小变化都能使得整个系统中的其它元素髮生变化,并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反映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重视发生在企业中的任何意外和变化,并及时採取措施,对相应问题进行整体性巨观调整,从而能够维持企业稳定地发展。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