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非洲豹

非洲豹

非洲豹

非洲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pardus)是豹的指名亚种,体重40-90千克,时速可达70km。肌肉发达,脖子和头部结实有力。头小尾长,四肢短健;尾尖粗重,有助于它在高速奔跑时,保持身体的平衡。毛被黄色,满布黑色环斑;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前足5趾,后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缩。生活于森林、灌丛、湿地、荒漠等环境,其巢穴多筑于浓密树丛、灌丛或岩洞中。营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白天在树上或岩洞休息。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活动範围较固定;食物缺乏时,则游蕩数十公里觅食。守卫自己较固定的领域,雄性的领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种有蹄类动物,也捕食猴、兔、鼠类、鸟类和鱼类,秋季也採食甜味的浆果。食物缺乏时,也于夜晚潜入村屯盗食家禽家畜。分布于非洲。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非洲豹
  • 拉丁学名:Panthera pardus pardus
  • 别称:苏丹豹、西非豹、豹指名亚种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哺乳纲
  • 亚纲:真兽亚纲
  • :食肉目
  • 亚目:裂脚亚目
  • :猫科
  • 亚科:豹亚科
  • :豹族
  • :豹属
  • 亚属:豹亚属
  • :豹
  • 亚种:非洲豹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 英文名称:African leopard
  • 英文名称:Sudan leopard
  • 英文名称:West African leopard

外形特徵

非洲豹肩高60~70厘米,尾长90厘米,重50~90千克。最高时速可达70km。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常具显着花纹。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发达。
头小而圆,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黄色,基部也是黄色,并具有稀疏的小黑点。虹膜为黄色,在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为圆形,在黑夜则发出闪耀的磷光。犬齿髮达,舌头的表面长着许多角质化的倒生小刺。嘴的侧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鬍鬚。额部、眼睛之间和下方以及颊部都布满了黑色的小斑点。身体的毛色鲜艳,体背为杏黄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块显着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满了玫瑰花形的图案和斑点,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

栖息环境

生活于山地森林、丘陵灌丛、荒漠草原等多种环境,从平原到海拔3600米的高山都有分布。它的巢穴比较固定,多筑于浓密树丛、灌丛或岩洞中。

生活习性

营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活动範围较固定;食物缺乏时,则游蕩数十公里觅食。雄性的领域比雌性者大。白天潜伏在巢穴或树丛中睡觉。阳光透过森林,洒在它布满花斑的皮毛上,即使在几米之外,也难以发现它的存在。傍晚出来游窜觅食,直到天明才休息。
非洲豹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捕猎的方法,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爆发很快的速度,当它把食物追的筋疲力尽的时候,它就把猎物扑倒在地,它就会伸出伸缩自如的爪子,用牙齿咬住它的喉咙,猎物的脖子上就会出现两个孔,猎物会马上死亡。但它狩猎并不是什幺时候都成功的。非洲豹会选择比较容易捕获的猎物。它通过偷窥和伪装来捕获猎物,抓到的时候儘可能的快而且无声无息,它偏爱用树木或白蚁墩为自己寻找有利地点,去观察并计画策略,它们是直觉性的杀手,只要一有动静,它们马上就会开始侦测,捕猎的对象有:猴子、蛇、山羊、绵羊,吃的时候先用牙把皮剥开把骨头咬碎,为了减轻上树的负担,它先吃掉猎物的三分之一,然后再拖上树,上树之后,它也会保持高度的警惕。
豹是完美的猎手,矫健身材,灵活,奔跑速度快。即会游泳,又会爬树。性情机敏,嗅觉听觉视觉都很好,智力超常,隐蔽性强,这些是老虎狮子都办不到的,它亦是少数可适应不同生境的猫科动物。 豹的猎物主要有鹿、羚羊及野猪,但亦会捕猎灵猫,猴子,雀鸟,齧齿动物等,甚至腐肉,视乎猎物产地而定。在猎物缺乏时,它也会捕猎家畜,因而发生人豹之间的冲突。和一般猫科动物一样,豹会在密林的掩护下,潜近猎物,并来一个突袭,攻击猎物的颈部或口鼻部,令其窒息。

分布範围

分布于甘比亚、几内亚、狮子山、加纳、马里、查德、奈及利亚、中非(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南苏丹、苏丹、衣索比亚、肯亚。

繁殖方式

非洲豹于冬季和春季发情交配。怀孕期100天左右,3~4月份产仔,每胎产2~4仔,哺乳期约3个月,初生仔体重550~750克,约10日龄时睁眼,18~24个月能独立生活,幼兽和母兽在一起直到下次发情期。幼兽2、3岁后性成熟。寿命约20年。

亚种分化

非洲豹是豹的亚种之一。

种群现状

由于栖息环境的改变,毛皮鲜艳而被大量捕杀,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