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发式分析
启发式分析是一种为计算机软体做可用性检查的方法,以找出在UI设计时存在的可用性的相关问题。启发式分析一般是由一到三个分析员来执行,主要是对UI进行检查,发现其是否与可用性的原则相符,再将结果反馈给设计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启发式分析
- 外文名:Heuristic analysis
- 定义:为计算机软体做可用性检查的方法
- 作用:找出在UI设计时存在的可用性问题
- 相关名词:UI,数据冻结
- 套用学科:网路和接口
概述
启发式分析是一种为计算机软体做可用性检查的方法,以找出在UI设计时存在的可用性的相关问题。启发式分析一般是由一到三个分析员来执行,主要是对UI进行检查,发现其是否与可用性的原则相符,再将结果反馈给设计者。
这样既有利也有弊。好处是能快速给设计者反馈珍贵的分析资料,使得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避免相关缺陷;坏处是对分析员的知识和经验有一定的要求,这样的专家比较难找或者成本比较高。目前,启发式分析中套用比较广泛的有Nielsen’sHeuristicss和Gerhardt-PowalsHeuristicss。该方法主要套用于分析和测试阶段。
启发式分析员有这样的观点:“我并不知道我想要什幺,但当我看见它的时候我就会知道是不是想要的就是它。”在启发式分析中,下一次分析叠代是由当前分析的结果决定的。计画好分析的叠代次数或者分析能得出什幺结果,对于真正的启发式分析来说是不可能的。
统计处理和启发式分析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在启发式分析中有这样一个情况,但其不常见,就是偶尔地进行数据冻结。数据冻结后,系统便不能吸收新的数据。启发式统计处理需要偶尔这样做的原因是,我们需要检查分析的结果是由算法还是数据的改变产生的。
例如,一个分析员针对一个数据实体运行了一次分析,发现数据返回的平均值为67。接着,他改变了所用的算法并再次运用该分析,这次返回一个新的平均值98。这时的问题就是:分析结果的改变是由算法功能改变还是数据的变化造成的?如果第二个分析是在一个不同的数据集下进行,那幺分析结果的改变很有可能是由数据的变化造成的,而不是由计算过程中的算法功能改变引起的。
启发式分析程式
启发式分析程式是一种防毒程式,能够按照某种规则扫描可执行程式,一旦发现疑点即发出警报。但是因为没有严密的规则,所以这类程式的误报率也非常高。
启发式分析经实践证明是检测新病毒的一个成功手段。基于启发式分析程式的扫描器的最大缺点是它们经常导致虚警,这会浪费用户的时间精力。但在某些方面,启发式分析程式确实是非常有益的。
假设没有启发式方法来处理宏病毒,则现代扫描器就无法继续存活。用启发式扫描法检测二进制病毒可能也会非常有效,但出现虚警的可能往往比用启发式扫描法检测宏病毒时高。所以必须对启发式分析器的启发能力进行控制,以使得在虚警数量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扫描器仍能捕获合理数量的新病毒。这件事情并不容易。启发式扫描法不是一种孤立的方法,它与是否很好地理解了具体病毒的感染手段密切相关。对不同类型的病毒,需要用完全不同的规则来构建启发式分析器的判断逻辑。
相关名词
UI
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UI设计是指对软体的人机互动、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好的UI设计不仅是让软体变得有个性有品位,还要让软体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软体的定位和特点。
软体设计可分为两个部分:编码设计与UI设计。UI的本意是用户界面,是英文User和 Interface的缩写。从字面上看是用户与界面2个部分组成,但实际上还包括用户与界面之间的互动关係。
在飞速发展的电子产品中,界面设计工作一点点的被重视起来。做界面设计的"美工"也随之被称之为"UI设计师"或"UI工程师"。其实软体界面设计就像工业产品中的工业造型设计一样,是产品的重要卖点。一个电子产品拥有美观的界面会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拉近人与商品的距离,是建立在科学性之上的艺术设计。检验一个界面的标準既不是某个项目开发组领导的意见也不是项目成员投票的结果,而是终端用户的感受。
数据冻结
统计处理和启发式分析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在启发式分析中有这样一个情况,但其不常见,就是偶尔地进行数据冻结。数据冻结后,系统便不能吸收新的数据。启发式统计处理需要偶尔这样做的原因是,我们需要检查分析的结果是由算法还是数据的改变产生的。
当操作后的结果有了较大变化时,需要冻结计算中所使用的数据。冻结数据意味着结果的改变可以肯定地归结为算法的变化而非其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