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想起又一路遗忘
《一路想起又一路遗忘》是关于青春、关于社会、关于心灵、关于亲情等方面的散文及诗歌集,是作者在读研究生的三年时光里写下的青春纪念读本,写给渐行渐远的青葱岁月。《一路想起又一路遗忘》文字唯美而又有点感伤。
基本介绍
- 书名:一路想起又一路遗忘
-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 页数:213页
- 开本:32
- 作者:黎江川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21607534X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一路想起又一路遗忘》是作者三年多日子里的积累,把诗放在了后面。一直认为诗是高于文章的,可懂诗的人有时只有诗人和喜欢诗的人。最开始作者是不会写诗的,后来慢慢地会了,能在反覆的默读中留下一个肯定的微笑,学习想那是一种责任与心安。
作者简介
黎江川,1986年生辰,双鱼座,血型A。——过去不值一提,未来就在脚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图书目录
第一辑 有时羡慕有时寒凉
一夜入冬
相亲
合租的时光
生日快乐
天上的月亮
小寒
信
一场忽然吹起的风
无法抗拒的前行
喧闹前的晨曦之美
有时羡慕有时寒凉
第二辑 人都不自觉地在等待
和光同尘/024
比过红尘/029
摘枇杷的野孩子/031
回到1877/033
回想着与他们相遇时的种种甜蜜/036
婚礼/038
路过城市里的那道黄墙/040
礼物/041
落叶与百合/043
成全/045
北方南方/046
在我二十五岁的时候/048
和小玉一起走过的那条巷子/059
重新开始/o61
等我春暖花开时见你/064
不要进入那安静的风景/066
不再说祝福的朋友/068
那般自然/071
人都不自觉地在等待/074
侯登科/076
飘散的解语海棠/079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081
人生或许是一场美丽的误会/090
闰年/092
在毕业的酒会上/094
一直找寻的那份情感/096
越人歌/098
走在春分到穀雨的途中/100
总是这样变成过去和历史/102
窗外的云朵/105
再有缘地过一世/108
走不进的忧伤/110
那该多好/112
情缘/114
你不懂的自由/116
萍水相逢的日子/119
挪威的森林/121
凤凰
第三辑瓶中的芦苇
家的感悟
下一个春天
长在小本商人家的子女
瓶中的芦苇
好雨知时节
和父亲一同骑车的夜晚
永无止境
妹子
每一滴都叫做清明
备份真情
第四辑 莫名地迷离了双眼
春欲尽
哥
那些离愁
两不相欠的总是感情
不忍忆秋霜
遇上时光交错的人
长在心底里的那些花儿
承诺的曾经
但愿都好
有缘无缘都是情
莫名地迷离了双眼
天空里的一片云
第五辑 我们在旷野中相逢
轮迴/188
潮湿/189
旅程/190
一段情/191
唯有真实/192
等待/193
故事/194
不如怀念/195
灰色/197
我看到落叶中有一朵吻地的桃花/198
你会是山中的哪一座峰/199
在意/200
今夜风有九级/201
秋意/202
行走/203
我是沙漠你是观光客/204
阳光落在脸上/205
金色/206
跟着/207
萧瑟/208
鱼锁/209
我们在旷野中相逢/210
时间是手里的牌/211
后记/212
一夜入冬
相亲
合租的时光
生日快乐
天上的月亮
小寒
信
一场忽然吹起的风
无法抗拒的前行
喧闹前的晨曦之美
有时羡慕有时寒凉
第二辑 人都不自觉地在等待
和光同尘/024
比过红尘/029
摘枇杷的野孩子/031
回到1877/033
回想着与他们相遇时的种种甜蜜/036
婚礼/038
路过城市里的那道黄墙/040
礼物/041
落叶与百合/043
成全/045
北方南方/046
在我二十五岁的时候/048
和小玉一起走过的那条巷子/059
重新开始/o61
等我春暖花开时见你/064
不要进入那安静的风景/066
不再说祝福的朋友/068
那般自然/071
人都不自觉地在等待/074
侯登科/076
飘散的解语海棠/079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081
人生或许是一场美丽的误会/090
闰年/092
在毕业的酒会上/094
一直找寻的那份情感/096
越人歌/098
走在春分到穀雨的途中/100
总是这样变成过去和历史/102
窗外的云朵/105
再有缘地过一世/108
走不进的忧伤/110
那该多好/112
情缘/114
你不懂的自由/116
萍水相逢的日子/119
挪威的森林/121
凤凰
第三辑瓶中的芦苇
家的感悟
下一个春天
长在小本商人家的子女
瓶中的芦苇
好雨知时节
和父亲一同骑车的夜晚
永无止境
妹子
每一滴都叫做清明
备份真情
第四辑 莫名地迷离了双眼
春欲尽
哥
那些离愁
两不相欠的总是感情
不忍忆秋霜
遇上时光交错的人
长在心底里的那些花儿
承诺的曾经
但愿都好
有缘无缘都是情
莫名地迷离了双眼
天空里的一片云
第五辑 我们在旷野中相逢
轮迴/188
潮湿/189
旅程/190
一段情/191
唯有真实/192
等待/193
故事/194
不如怀念/195
灰色/197
我看到落叶中有一朵吻地的桃花/198
你会是山中的哪一座峰/199
在意/200
今夜风有九级/201
秋意/202
行走/203
我是沙漠你是观光客/204
阳光落在脸上/205
金色/206
跟着/207
萧瑟/208
鱼锁/209
我们在旷野中相逢/210
时间是手里的牌/211
后记/212
后记
又是候鸟的季节了。还记得着名纪录片《鸟的迁徙》里说的一句话:“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住的小区对面正在拆迁,机器的噪音与砖石落地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此刻我并无一丝烦躁,内心反而平静,想着就如写序言般的那般踌躇,也该有始有终地交织在一起写完后记了。
那是一个周末的早晨,我去赴一个朋友的约。走在路上,阳光明媚,路边都是店面,行道上的人们都在感受温暖,吃着早点。一个小男孩儿站在前方,正在对一个高大的男子挥着小手,那男人也对他挥了挥手,意思是为再见。然后转身走了,那个小男孩儿也转身了,忽然地就这幺地哭了起来,用自己的小手抹去眼泪。我从他们身边走过,不时地回头望着孩子,很怕没有大人来接孩子,就这幺让孩子一个人在街上走着。还好有人来接,想必是孩子的祖母。她摸着孩子的头,蹲下来安慰他。我才放心地加快脚步,安心地微笑。可我又在下一秒的时候也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我们都曾经历过,也对自己的亲人挚爱挥过手,但还是会再见面的。但终将有一天,将再也见不着了。
时常会环顾我生活的区域与环境,有的是自己布置的,有些是城市赋予的,公交站牌,街道楼梯,一个拐角,还有小区的运动设施。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若无什幺重大的变故的话,连灵魂也会依附在那里。一切都源于熟悉,熟悉的感觉可以让人安静,安定。孤独,但不流浪。
安定的环境可以让人嗅到书的墨香,听见植物在对话。有时遇到一本好书,都会不忍心把它看完,怕看完后的一声长叹,便放回书架,怕时间会让我遗忘书里的故事与生命。文字似乎是一片湖泊,看似平静,湖下却是奇幻而另样的世界。每个人都会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与自己心中所想的来相遇。
我想从这片湖下得到什幺呢?其实并没想过这样的问题。我在湖里尽情地游玩,像一条鱼儿游来撞去,眨眼问我长大了,在湖里我得到了一本书,原来这书是自己给自己的纪念,也是湖里的一条水藻,为湖增添一抹绿色。
写的时候电脑里正播放着凡人二重唱的《赶路》。是啊,赶路,我们都是一群一直在赶路的人,生活就像在阡陌交错的路上前行,路有时是山,有时是海,有时是戈壁与沙漠,但更多的就是柏油马路。一路上风景不断地变迁,时间变了,城市变了,自己也变了。当我们暂停脚步歇息或眺望时,总有那些人或事在心头回放,在梦里回放。一直在赶路,或许是因为步伐太快,风景与人,故事与人,风景与故事总会记错或忘记。就如歌中所唱:“忘了你的祝福,才发现得失之间是回家的路。”
我们常常把轻浮烦躁、虚荣倔强写在脸上,其实转过身的时候,我们常常又却是真实真诚而又慈悲的。我是自然的,自然的一分子。我知道总有那幺一天我也会回到自然里,成风成雨,成花成林。
感谢出版社的岳凯军编辑,这是我第一次出书,许多细节我都不知,他耐心地讲解与告知,才使得这件事情顺利地完成。我总是会遇到这样善良而淳朴的人,他们的一颦一念,是我最回味珍惜的微笑点滴。
会忘记的总会忘记,不会忘的怎幺忘都会记得。
如果我忘了,你会比我记得。
2012年11月
那是一个周末的早晨,我去赴一个朋友的约。走在路上,阳光明媚,路边都是店面,行道上的人们都在感受温暖,吃着早点。一个小男孩儿站在前方,正在对一个高大的男子挥着小手,那男人也对他挥了挥手,意思是为再见。然后转身走了,那个小男孩儿也转身了,忽然地就这幺地哭了起来,用自己的小手抹去眼泪。我从他们身边走过,不时地回头望着孩子,很怕没有大人来接孩子,就这幺让孩子一个人在街上走着。还好有人来接,想必是孩子的祖母。她摸着孩子的头,蹲下来安慰他。我才放心地加快脚步,安心地微笑。可我又在下一秒的时候也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我们都曾经历过,也对自己的亲人挚爱挥过手,但还是会再见面的。但终将有一天,将再也见不着了。
时常会环顾我生活的区域与环境,有的是自己布置的,有些是城市赋予的,公交站牌,街道楼梯,一个拐角,还有小区的运动设施。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若无什幺重大的变故的话,连灵魂也会依附在那里。一切都源于熟悉,熟悉的感觉可以让人安静,安定。孤独,但不流浪。
安定的环境可以让人嗅到书的墨香,听见植物在对话。有时遇到一本好书,都会不忍心把它看完,怕看完后的一声长叹,便放回书架,怕时间会让我遗忘书里的故事与生命。文字似乎是一片湖泊,看似平静,湖下却是奇幻而另样的世界。每个人都会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与自己心中所想的来相遇。
我想从这片湖下得到什幺呢?其实并没想过这样的问题。我在湖里尽情地游玩,像一条鱼儿游来撞去,眨眼问我长大了,在湖里我得到了一本书,原来这书是自己给自己的纪念,也是湖里的一条水藻,为湖增添一抹绿色。
写的时候电脑里正播放着凡人二重唱的《赶路》。是啊,赶路,我们都是一群一直在赶路的人,生活就像在阡陌交错的路上前行,路有时是山,有时是海,有时是戈壁与沙漠,但更多的就是柏油马路。一路上风景不断地变迁,时间变了,城市变了,自己也变了。当我们暂停脚步歇息或眺望时,总有那些人或事在心头回放,在梦里回放。一直在赶路,或许是因为步伐太快,风景与人,故事与人,风景与故事总会记错或忘记。就如歌中所唱:“忘了你的祝福,才发现得失之间是回家的路。”
我们常常把轻浮烦躁、虚荣倔强写在脸上,其实转过身的时候,我们常常又却是真实真诚而又慈悲的。我是自然的,自然的一分子。我知道总有那幺一天我也会回到自然里,成风成雨,成花成林。
感谢出版社的岳凯军编辑,这是我第一次出书,许多细节我都不知,他耐心地讲解与告知,才使得这件事情顺利地完成。我总是会遇到这样善良而淳朴的人,他们的一颦一念,是我最回味珍惜的微笑点滴。
会忘记的总会忘记,不会忘的怎幺忘都会记得。
如果我忘了,你会比我记得。
2012年11月
序言
一直都在犹豫是否可以开始写序了,如果认定了要出版的话。仿佛生命中最仓促的时光都积聚在前半生了,我个人是如此唯心地认为着。直到拖到某一个傍晚,父亲在洗衣机旁晒衣服时问我说,你还到底要不要出版了。我没有回答。我不知道我在等待些什幺,我想应该是我把序这样的文字看得比后面的任何一篇文章或是诗或是照片都贵重得多,才如此地犹豫不决,很怕写得差,很怕写不全,但还是硬下心来写在前面,这是对一本书,对书里的文字,黑色与彩色的,最起码也最真实的尊重。
生命总是一段时光忙碌,又一段时光悠闲。忙碌时从城市的这头到那头,从这座城市到那一座城市,闲暇时可以静静地端一杯茶看花落,等雨停。摇头晃脑重複地听歌哼词儿,拖着行李回家,打扫房间,看母亲做饭,陪父亲打球。很多时候,欢乐都在忧伤的上空悬浮着,有时忧伤又如彩虹一般惊鸿地出现,然后快速地消失。如何会是这样?如此这般的变幻莫测?
有时感觉自己已经搁浅了,只想着让自然把躯壳腐烂下去,一併也带着灵魂。可灵魂终究是高于肉身的,它会挣扎,会咆哮,会抉择,一顺道的也把躯体拉回,拉回到呼吸里。
大学毕业的时候,挥别了同窗,觉得应该羽翼丰满,想与这个社会握握手了。可命运又让我回到了校园里继续幻想,于是又多了三年的时光。一共是七年。我喜欢七这个单数,它很孤傲,也很有气质。这七年的时光,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其中的三年,读研究生的一千多天,是最怀念的三年。时常翻看走过时光中留下的相片,这三年,除了一个人的成长,更多的是回味。因为不_可能再把同窗找回来,然后再与他们重读一遍研究生,而且也回不到曾经的那种喜悦心情与当时的年纪。人生的每个片段都是如此,不能重複。又一次毕业了,我想这次,是真的毕业了。其实我也中意三这个字,它和七都是单数。 最初写这些字的时候,是给自己看的。觉得应该没人会看,让-我可以感到很安全,也很放肆。自由地写着,而且常常会有错别字涌现。忽然有一天有熟悉的人无聊时瞥见,留下了一些话语。刚开始时会觉得开心,因为好玩,后来他们说写吧,就这样的写下去,一直一直。把自己在日子里想说的,不好说的,羞于诠释的心声表达出来,那就勇敢地坦诚出来吧。
这本书是三年多日子的积累,我把诗放在了后面。一直认为诗是高于文章的,可懂诗的人有时只有诗人和喜欢诗的人。最开始我是不会写诗的,后来慢慢地会了,能在反覆的默读中留下一个肯定的微笑,我想那是一种责任与心安。我写的诗很少,可那似乎是我最辽阔的世界与想念。
我有着信仰,是佛教徒,是皈依的优婆塞。父母也是信佛之人。有信仰是件好事,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在生活中老实本分地修行,直到开悟的那一天。欲望是件可怕的事情,能控制和转化慾念是智慧的修行者,这方面我是个极其愚钝的人,腕上的珠子一直都在转着,望菩萨点化,望菩萨怜悯。
有一些是写给父母的。有时我不知道我该如何地去爱我的父母啊,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都是很直接的,也有默默承受与奉献的。可子女对父母的爱,在如今这样的时代里,往往都是晚悟和被稀释掉了。是爱的结果吗?还是什幺?很多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当做迷,因为不好说出口,说了都会让人惋惜与伤感。那就好好孝顺吧,趁年轻的时候,趁父母健在的时候,这深深的彼此间的缘分,也许是千年的。一朝一夕,一碗饭,一盏灯,一回等待,一次拥抱,就像云,永远在天的怀抱里。在父母那里,我们是永远被心疼的小孩。
还有一些歌曲,有时是歌名或者是乐队的名字或者歌者的名字把我吸引。歌里的词让我反覆回味,感受创作的才华,尝到听觉的甘甜。还有一些照片,都是自己无意间看到时拍的。不能时刻都携带着相机,就是用手机快速留下的。都是些不被人看好和喜欢的照片,常常被人看到却常常被忽视掉了,没有人愿意为它们停留,哪怕几秒钟。我喜欢拍这样的东西,往往没有声音,往往都很卑微,被生活忽略,却有着一种力量,一些伤感,我的照片也没有什幺力量,只是自己想对这个美好世界,多一些眷恋。
时常会摊开自己的手掌看看掌纹,断掌。错综複杂的,其实也很简单,就两根线。都说掌纹是人的一生,我读不懂,我想读懂,这一生。有时我在想我们最后这一生能留下的,会有些什幺呢?应该就是这些了吧,因为那时我已带走了满满的思念。
许多的琐琐碎碎,许多生活的常态,一个人的故事,有时候是需要耐心去倾听的。我们都曾承诺过,也都遗忘过。这个世间还有多少的承诺与遗忘,也许永远都不会数得清。因为生命在轮迴着,它们一直都在陆续上演。它们超越了虚荣、懦弱、放弃与背叛,或许就只是为了成全一段又一段情感的记住与想念。
感恩慧根的指引,感谢父母,感激生命中我的朋友与擦肩而过的那些人,成就了文字,成就了故事,也成就了这里。我们都是故事里的人,是故事里的故事。
没有写过序,这便是序了。
黎江川
2012年8月
生命总是一段时光忙碌,又一段时光悠闲。忙碌时从城市的这头到那头,从这座城市到那一座城市,闲暇时可以静静地端一杯茶看花落,等雨停。摇头晃脑重複地听歌哼词儿,拖着行李回家,打扫房间,看母亲做饭,陪父亲打球。很多时候,欢乐都在忧伤的上空悬浮着,有时忧伤又如彩虹一般惊鸿地出现,然后快速地消失。如何会是这样?如此这般的变幻莫测?
有时感觉自己已经搁浅了,只想着让自然把躯壳腐烂下去,一併也带着灵魂。可灵魂终究是高于肉身的,它会挣扎,会咆哮,会抉择,一顺道的也把躯体拉回,拉回到呼吸里。
大学毕业的时候,挥别了同窗,觉得应该羽翼丰满,想与这个社会握握手了。可命运又让我回到了校园里继续幻想,于是又多了三年的时光。一共是七年。我喜欢七这个单数,它很孤傲,也很有气质。这七年的时光,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其中的三年,读研究生的一千多天,是最怀念的三年。时常翻看走过时光中留下的相片,这三年,除了一个人的成长,更多的是回味。因为不_可能再把同窗找回来,然后再与他们重读一遍研究生,而且也回不到曾经的那种喜悦心情与当时的年纪。人生的每个片段都是如此,不能重複。又一次毕业了,我想这次,是真的毕业了。其实我也中意三这个字,它和七都是单数。 最初写这些字的时候,是给自己看的。觉得应该没人会看,让-我可以感到很安全,也很放肆。自由地写着,而且常常会有错别字涌现。忽然有一天有熟悉的人无聊时瞥见,留下了一些话语。刚开始时会觉得开心,因为好玩,后来他们说写吧,就这样的写下去,一直一直。把自己在日子里想说的,不好说的,羞于诠释的心声表达出来,那就勇敢地坦诚出来吧。
这本书是三年多日子的积累,我把诗放在了后面。一直认为诗是高于文章的,可懂诗的人有时只有诗人和喜欢诗的人。最开始我是不会写诗的,后来慢慢地会了,能在反覆的默读中留下一个肯定的微笑,我想那是一种责任与心安。我写的诗很少,可那似乎是我最辽阔的世界与想念。
我有着信仰,是佛教徒,是皈依的优婆塞。父母也是信佛之人。有信仰是件好事,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在生活中老实本分地修行,直到开悟的那一天。欲望是件可怕的事情,能控制和转化慾念是智慧的修行者,这方面我是个极其愚钝的人,腕上的珠子一直都在转着,望菩萨点化,望菩萨怜悯。
有一些是写给父母的。有时我不知道我该如何地去爱我的父母啊,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都是很直接的,也有默默承受与奉献的。可子女对父母的爱,在如今这样的时代里,往往都是晚悟和被稀释掉了。是爱的结果吗?还是什幺?很多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当做迷,因为不好说出口,说了都会让人惋惜与伤感。那就好好孝顺吧,趁年轻的时候,趁父母健在的时候,这深深的彼此间的缘分,也许是千年的。一朝一夕,一碗饭,一盏灯,一回等待,一次拥抱,就像云,永远在天的怀抱里。在父母那里,我们是永远被心疼的小孩。
还有一些歌曲,有时是歌名或者是乐队的名字或者歌者的名字把我吸引。歌里的词让我反覆回味,感受创作的才华,尝到听觉的甘甜。还有一些照片,都是自己无意间看到时拍的。不能时刻都携带着相机,就是用手机快速留下的。都是些不被人看好和喜欢的照片,常常被人看到却常常被忽视掉了,没有人愿意为它们停留,哪怕几秒钟。我喜欢拍这样的东西,往往没有声音,往往都很卑微,被生活忽略,却有着一种力量,一些伤感,我的照片也没有什幺力量,只是自己想对这个美好世界,多一些眷恋。
时常会摊开自己的手掌看看掌纹,断掌。错综複杂的,其实也很简单,就两根线。都说掌纹是人的一生,我读不懂,我想读懂,这一生。有时我在想我们最后这一生能留下的,会有些什幺呢?应该就是这些了吧,因为那时我已带走了满满的思念。
许多的琐琐碎碎,许多生活的常态,一个人的故事,有时候是需要耐心去倾听的。我们都曾承诺过,也都遗忘过。这个世间还有多少的承诺与遗忘,也许永远都不会数得清。因为生命在轮迴着,它们一直都在陆续上演。它们超越了虚荣、懦弱、放弃与背叛,或许就只是为了成全一段又一段情感的记住与想念。
感恩慧根的指引,感谢父母,感激生命中我的朋友与擦肩而过的那些人,成就了文字,成就了故事,也成就了这里。我们都是故事里的人,是故事里的故事。
没有写过序,这便是序了。
黎江川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