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清湖村(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下辖村)

清湖村(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下辖村)

清湖村(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下辖村)

清湖村在广州市区北部,流溪河旁,属均禾街。宋朝建村,明朝时称“大清湖”,清朝时因避“大清”之讳,故删去“大”字,逐成清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清湖村
  • 外文名称:Qinghu Village,Ch'ing Hu Kang
  • 别名:清湖、青湖、新庄、苏元庄、大清湖、清湖岗、青湖岗、清湖冈
  • 行政区类别:村
  • 所属地区: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
  • 下辖地区:清湖、清湖新庄、苏元庄
  • 政府驻地: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均禾大道清湖段
  • 电话区号:(+86)020
  • 邮政区码:510440
  • 地理位置:广州市区北部
  • 面积:2平方公里
  • 人口:户籍人口4600人
  • 方言:粤语-广府片-广州话-新市片区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清湖村牌坊、李氏大宗祠、清隐李公祠、禄堂书舍、白云中央湿地等
  • 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 火车站:广州站
  • 车牌代码:粤A
  • 姓氏:李、黄、苏、甄
  • 非遗:舞火龙
  • 现任领导:村委书记:李冠年、村长:李汉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清湖村地处广东省南部、广州市中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位于白云区及均禾街道中心处,濒临流溪河。东与新科村交界,南同罗岗村为邻,西和石马村相依,北与蚌湖镇相连。
舞火龙舞火龙

气候条件

清湖村地处北回归线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特点明显,适合农作物生长。
气温
常年最低气温在冬至、小寒、大寒、立春等节气。时间在12月至次年2月,夜间最低气温可降至0℃,大寒为乾冷,大寒后为湿冷。常年最高气温在小暑、大暑至立秋、处暑4个节气之间。时间在7月至8月,最高气温在38℃至39℃之间。中午太阳幅射强烈,光度达8000IVX支烛光,地表温度达53℃,称为“三伏天”。常年积温7635℃,常年平均气温21.7℃。一天24小时内平均温差3℃-5℃,最大温差10℃~15℃。
颱风与雨量有密切关係,每年5月至8月是颱风登入季节。常常带来大雨到暴雨,日降雨量可超过200毫米。霜降以后,雨水明显减少。次年雨水至穀雨期间是细雨纷家的“梅雨”季节。清湖村年平均降雨量为1696毫米左右。
雷暴
“惊蛰”后,常有雷电夹着大风雨面至。过去在颱风、暴雨、雷电夹击之下,相邻村落常有雷击令人畜伤亡事故发生。每年立冬后,一般不再发雷,偶尔有闻雷声,即视为“冬行春令”,为异常天气。年平均雷暴期约60天。
季候风
春初仍有寒潮入侵,伴随吹中、强东北风;春未转吹南风形成南北对流天气。夏季转吹东南风,常有骤雨。秋季中的8月份仍为酷暑,10月始起秋风,天气转凉。11月起,寒潮从至强不断人侵,吹北风或东北风,呈间歇性寒冷气候。

地形地貌

清湖村属于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背山面海,北部原是松林集中的丘陵山区,现为“白海面中央湿地公园”,最高峰为西北部飞鹅岭,属郊区时,可眼视全村;东南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平原,清湖村的组成部分。

水系

磨刀坑
发源于洞旗峯,流经永泰、望岗、科甲水村、长红等村,汇入南园水,经清湖村至石马村入流溪河。
干流长16.75公里,集水面积48平方公里。
上游建有磨刀坑、红路水库,库容共807万立方米,控制集水面积11.28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

气象资源

太阳辐射和日照
清湖村总辐射量为4600亮焦耳/平方米·年,变化趋势呈一谷一峰,其中2月份为谷底,只有243亮焦耳/平方米·月,7月份为峰顶,高达507兆焦耳/平方米·月。清湖村年均日照1805小时左右。日照时数年变化曲线呈槽一峰型,其槽底由2、3、4三个月组成,其中3月为槽心,是全年最低值,只有68.5小时。盛夏7月是以副热带高压控制为主的晴热天气,阳光充足日照时数为222.5小时。金秋10月,秋高气爽、晴空万甲,太阳高度虽然逐渐减少,但目照时数仍为第二高值时段,约201小时。严冬1月,北方冷空气南侵。阴天多云,日照约为132小时。
地温
清湖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无明显的冬季。常年积温为7635℃,常年平均气温21.7℃,中午太阳辐射强烈,光度达8000IVX支烛光,地表温达53℃。
降雨量
清湖村除冬季受大陆乾冷偏北季风影响外,其余时间都受海洋季风气候的影响,大部分时间雨水充沛,年降水平均为1696毫米。月降水量呈单峰型分布。最多雨是5、6月,次多雨是4、7、8、9月。较少雨是2、3、10月。最少雨是1、11、12月。
1月,受大陆乾冷的偏北季风影响,月平均降雨量仅41毫米,2-3月南方海洋暖湿气流开始活跃,冷空气逐渐退却,月平均降雨量为66~90毫米。4-6月,是前汛期峰面暴雨季节,月平均降雨量在175~289毫米。7-9月,是后讯期热带气旋暴雨季节,月平均降雨量180~223毫米。10-11月,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秋高气爽,降水剧减,月平均降雨量为41~49毫米。12月,清湖村受大陆乾冷气团控制,空气十分乾燥,月平均降雨量仅为24毫米。
无霜期
每年第一次出现的霜称初霜,最后出现的一次霜称终霜。终霜至初霜之间的间隔天数称无霜期,农业上常把无霜期作为一个地方作物生长长短的标誌之一。清湖村无霜期有347天。初霜为1月初,终霜为1月尾。在低温霜冻时段,种植不耐寒作物要注意防寒。

土地资源

耕地
清湖村地处城乡结合部,由于近年来城市开发,使耕地税减。

水资源

地表水
清湖村的水源较丰富。北有流溪河,可灌溉全村;西有直通石井河的均和涌;东面白云山、红路山、磨刀坑集雨面积达15平方公里。几个山塘水库共可蓄水700万立方米,抗旱能力达3~4个月。
地下水
清湖村自北向南有一股地下水潜流,水源丰富。1963年大旱,相邻望岗村大口井曾抽水抗旱,抽水机日夜抽水也抽不乾。70年代,地质钻探队曾在相邻新科村田中钻探,地下水源源不绝沿着钢管涌上来,成为其村灌溉田地的水源。

矿产资源

粘土
亦称白泥,是陶瓷和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
清湖村蕴藏颇多。村内建有岭南耐火厂。
粘土耐火度为1300度至1500度左右。

历史沿革

根据《新市镇志》(清湖村原属新市镇)记载:清湖村李氏先民于南宋时期从南雄珠玑巷迁入清湖村,而黄氏先民则从南雄珠玑巷迁到花县炭步坳头村,而后再由花县迁入清湖村。村民主要以李、黄两姓为主,已经有近八百年历史。该村在明朝时称“大清湖”,到清朝时,因避“大清”之讳,遂去掉“大”字,改名“青湖”,后逐成“清湖”。
《“青湖冈”黄宅田界碑》《“青湖冈”黄宅田界碑》

阡陌交通 繁荣兴盛

三岭一湖
“三岭”是指北约松岭(上社李氏)、中约飞鹅岭(中社黄氏)、南约牛心岭(下社李氏);
称“上李、下李,中间夹住个黄贵妃(飞)”。
“一湖”是指在惠女桥一带,叫做白海面的地方当时有一个大湖。旧时有一条清溪从流溪河直入,与该湖相连。从流溪河流进来的清溪,大约有12米宽,深达数尺,可以航行大船,这条航线从清湖村出发,经过惠女桥、清湖村大塘、均和墟、石马村,然后进入江村流溪河通往外面。周边的莲塘、科甲水、竹仔园、长湴村、新村等,一切的民用物资与农场品来往,都必须通过这条航线。清湖村设有保良堂,专门负责监护水上航运安全保护工作。保良堂类似当今的收费站,兼有收费与治安管理的功能,保良堂曾经立碑刻着很多规定,立在清湖村上社李氏宗祠门口的大榕树下。这个码头也叫做清湖渡。
《清湖码头渡船规条碑》《清湖码头渡船规条碑》
官路之路
除了水陆交通方便,古代的羊城官路也经过清湖村。官路的线路,大约是夏茅客运站、机场高速,经过清湖村的茶寮铺、穿心巷、127总站、顺女桥、南村、蚌湖直至花都。清湖村村委会旁边的127路公车总站,有一个茶寮铺,专门卖茶卖饭,供应过往行人,可惜很多遗物都散佚,仅仅知道这个遗址,如果一些遗物寻找得到的话,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
广州电视台:大清湖,小广州广州电视台:大清湖,小广州
水陆路交通的方便,给清湖村带来了发展机遇。这条建于南宋末年的村子,到了明朝的时候,当地经济发达,人口迅速增长。据古代传说,明朝最高峰的时候清湖村曾经达到两万人,经济发展,地广人多,使得当时流行“大清湖,小广州”之说。这句俗语的意思是清湖村在明朝时比广州城面积还要大,人口还要多。

反清复明 血雨腥风

清湖村的先民都是南宋末年的移民,都有反抗异族统治的传统。
清湖村的舞火龙民俗,就与元末支持朱元璋抗元有关。南宋为蒙古所灭,朱元璋灭元朝建明朝,到了明朝末年,清朝又灭了明朝,明亡之后,清湖村村民参加了反清复明,由于明清的官道经过清湖村,所以这些反清复明的清湖村村民就埋伏在官道两边,对过往的清朝官员进行伏击。清政府派了官兵,对清湖村进行屠村,清湖村村民四处逃难,自此衰落。清湖村当地有一个地方,原名叫“王柏岭”改为“皇杀岭”。世代相传,江高镇南岗村李氏族人,就是清朝初年清湖村“散村”的时候迁居当地的。

顺其女意 建桥惠女

根据《龙归镇志》记载:相传清代鹹丰年间,禺北(广州城北)七乡有五大财主。
有这幺一句顺口溜:园夏颜文炳,南村周日星,夏良谢彬成,蚌湖杨日藻,鸦湖猪乸胶。
园夏颜文炳田产数百亩 ,房屋几十间,可谓腰缠万贯。财主有了钱,自然想要有名,炫耀闾里。
颜文炳有一女长得目秀眉清,生性聪颖,夫妻视如掌上明珠,十分痛爱。待女长成,文炳与妻商议为女选婿出阁。经三媒六证许配清湖村一少年为妻。亲家当然比不上文炳富豪。亦可算门当户对,即择吉日良辰嫁娶。
出嫁这天,花轿临门,可天公不做美。竞滂沱大雨,村边大路顿成泥浆,泞滑难走。新娘穿红着绿,金莲移步,一定会被泥污染,文炳见女愁眉锁眼,极不欢心,即叫家丁数人抬黄粘谷铺垫路面。隔邻穷苦人家见糟蹋粮食,觉得可惜,意欲将糠换之,不肯。从家门口铺至社坛有50多丈,耗谷多少无以计算,全路用谷铺好,女儿此才娉婷从容上轿。
园夏村与清湖村的田畴隔涌相连,河涌虽有一独木桥,水涨时来往行人就感到非常危险,文炳之女婚后要回娘家,往往要绕道走很多冤枉路。女儿请求父母在这独木桥改筑一座石桥。文炳顺从女儿意愿,筑了一座石桥。
人们就叫这座石桥为‘‘顺女桥”,又名“文炳桥”;清湖村村民称“惠女桥”(粤语谐音“为女桥”)。
这座桥因年久失修,终于被水沖毁,现今仅存残缺桥墩。
反清“大司马”——颜文炳
在园夏村的颜氏大宗祠,有一个宣传栏,张贴了颜氏源流、颜氏先贤等的事迹。根据资料显示,鹹丰年间,园夏村曾走出了一位参加天地会反清运动的村民颜文炳,颜文炳本是个富家子弟,当义军经过园夏村时,他将自己囤积的粮食送给义军,并追随周春起义,被封为“大司马”,专门负责反清活动的粮食供应。
颜文炳起义后,同乡的林国铭等青年追随他,被编入一伙食团,颜文炳被戏称为“米饭帮主”。后来,起义失败,颜文炳带着同村一班青年,逃亡澳门;还有参加起义的部分村民逃到纽西兰、澳洲,从此在当地繁衍,这也是园夏村海外乡亲较多的缘故。
起义失败后,颜文炳的家产全部被抄没。直到此事件平息后,颜文炳才秘密回国,老死故乡,魂归白象岭,为村人留下一段传奇。

大清湖 小广州

根据《新市镇志》记载:传说古代“大清湖”地广人多,势力很大,建有九进祠堂十进庙,连官府也惧怕几分。
一次,皇帝带领官员骑马出巡,路经清湖村,踏中睇牛仔挖下的“陷阱”,跌断马脚,皇帝也被抛落地下,于是龙颜大怒,下口谕:“要天下太平,须平清拔洞。”(清:大清湖;洞:天河龙眼洞)
皇帝与钦差定下诡计:派衙差到清湖称发放钱银,把清湖村村民骗到祠堂,然后集中杀掉。
发放钱银的告示一出,轰动四邻八乡。但人们疑心重重,都不相信有这好事,是日,大部分村民都不敢去领钱,只有个别老弱妇孺去。捧着银子回来的老人个个奔走相告,整个清湖村真的沸腾了。
第二次发放钱银的告示一出,人们便扶老携幼涌到祠堂、庙宇,欢天喜地领到白花花的银子。钦差知道还有一部分人未来领钱,他们或早出劳作,或出外买卖,于是计画在第三次发放钱银才动手。
第三次发放钱银的告示一出,清湖村村民个个放弃了劳作、买卖,涌到祠堂,渴望再捧着银子回家。钦差见清湖村村民已到齐,便下令把祠堂、庙宇大门关上,然后要人们排队领钱。笑呵呵捧着银子的村民一出祠堂,就马上被官兵拉到一边,手起刀落、顿时身首异处,银子也被官府夺回。出门的人越多,官兵杀人越勤,一时间祠堂、庙宇两侧人头滚滚。待祠堂、庙宇的人知道官府在外面杀人后,合力把后墙推到冲出去逃生。见村民推到后墙逃生,官兵马上追杀,能逃生者寥寥无几。最后,钦差还下令放火烧掉祠堂、庙宇,熊熊的大火映红了半边天。后来,人们将九进祠堂十进庙的地方叫“皇杀岭”。
据查,清湖村古时确实地广人多,村的南社神建在望岗村西岭背后,北社神建在蚌湖。村民曾见过一条烂龙船,龙船牌刻有“大清湖”三字。在大炼钢时毁掉的大吊钟,钟身有“大清湖庙,三百六十余斤”等文字。
现清湖人尚流传有“大清湖,小广州”之说。

蚌人移步 建庄苏元

根据《新市镇志》记载:苏元庄是蚌湖飞庄,苏姓,1952年划入清湖村管。
最初蚌湖人在此养鸭,后逐步建村,故苏元庄又名鸭乸庄。

火龙村

火龙狂舞贺中秋

舞火龙是清湖村土生土长的民俗活动,是岭南龙舞文化、民俗的典型代表。
每年中秋,舞火龙是清湖村最为热闹的一项民俗活动,几百年来,当地村民们用榕树枝或者稻草等扎成草龙,龙身插满火水桶,舞起来火光闪闪。舞火龙者皆为本村青年男子,于傍晚时分由本村小祠堂向着大祠堂出发,沿途燃放烟火炮竹,村民们争相拥着火龙出发,万人空巷,异常热闹。人们通过舞火龙祈求风调雨顺,经济繁荣。除了清湖村,旧时白云区的科甲水、嘉禾街道、夏茅村、石马村、江村、大田村、小塘村等街道村落都曾经有舞火龙,大多湮灭。2009年,被认定为白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5年,被列为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市第五批非遗名录);2017年12月,入选为广东省级非遗项目。

抗元起义 扶明建国

相传元朝末年,1341年(蒙古帝至正二十八年)仲夏,当时元帝极为残暴专横,民众失去了一切自由,政治上受到极其残酷的压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元帝怕民众起来造反,实行对民众全部监控,规定每十户人家才準许有一把菜刀。就在此时,有一个名叫刘伯温的人,目睹民众难活下去,就利用中秋节送月饼的机会,把造反的情况写在纸条上,然后放在月饼里,作为锦囊,号召民众以舞火龙起义,驱走元兵,终于在1368年建立了以朱元璋为首的大明王朝。之后,民众在每年中秋节都兴起舞火龙,作为纪念庆祝活动。
民间认为,舞火龙可以达到愿望,近七百年来,每到中秋节,村民就利用榕树枝或稻草等材料编制草龙,并在龙身上点燃香火,于傍晚时分开始舞龙直到凌晨,沿途燃放烟火炮竹,异常热闹。舞火龙动作与普通舞龙动作无异,但意义重大,是白云区内最重要的节日活动,可媲美春节。当晚家家户户设祭台拜月光,祈求合家平安,财源广进。这种民族传统节日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后,为亲朋团聚、情感交流提供了时间和场所,成为白云民间文化、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龙起 蝗虫死

根据《新市镇志》记载:1860年(鹹丰十年)仲秋,正当禾苗抽穗杨花之际,突然飞来大量蝗虫,蚕食当地禾苗。当时的清湖村都是以农为本,眼看漫天遍野都是蝗虫,民众一年辛劳将葬送虫口,人们非常心焦。此时正是中秋之夜,趁着星光月朗,均和地区邻近村落村民提议在庄稼地里舞火龙,以驱赶害虫。各村一起接应,一直舞到次日凌晨之后才从田里回。说来奇怪,自从舞了火龙之后,害虫飞走了,收成也保住了。从此之后,舞火龙就代代相传。
清湖村:舞火龙清湖村:舞火龙
舞火龙在民国时期最为盛行,上世纪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间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舞火龙曾经中断过,改革开放之后,舞火龙作为一项民俗活动又恢复盛行了。

舞龙头 生男童

传统的火龙长达40米,直径20公分,重400多斤,需要30多个青壮年才能舞动起来。清湖村居住着李、黄两姓,该村每年都出动4条火龙,李、黄各出两条。舞火龙是一件繁重的体力劳动,从晚上六七点开始到十二点结束,平均每条火龙需要100人轮流更换,4条火龙一共需要400人,再加上协助放鞭炮的助手,观众更是人山人海,所以舞火龙是一项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民俗活动。
清湖村:万人空巷清湖村:万人空巷
世代传说掌握火龙头的舞者可以生到男童,每到舞火龙时候,民众参与踊跃。中秋舞火龙活动已经成为白云区节日文化元素,用以表现淳朴的民俗风情。

龙采水 下大雨

舞火龙的时间一般是在中秋节当晚六七点。但凡民间习俗,皆有一定规矩,舞狮有采青,舞火龙则有采水。采青是舞狮的高潮,而采水则只是舞火龙的开端。清湖村村民说:“龙采水,下大雨,施泽于民。”
清湖村:龙采水清湖村:龙采水
中秋前夕,清湖村村民开始扎火龙。中秋当天下午三点多,几十米长的火龙终于扎起来了。龙头雄伟,龙鬚飘拂,龙身俱是绿色的榕树枝扎成,一条绿色的长龙跃然眼前。按照村里的传统习俗,火龙扎好后,要举行采水仪式。村民一路点着鞭炮,举着火龙来到村里的一处水坑采水。所有的火龙在舞之前都必须到水边去采水,仪式很简单,在水边舞一下,望水而拜,最后将龙头和龙尾依次象徵性地谈入水中,采水仪式才算完毕。看似简单的采水仪式,纵了火龙神力,使火龙更具灵。

抚龙鬚 登龙门

采水回来的火龙,用支架驾着,放在祖祠边,清湖村村民们有的带着供品在火龙前祭拜,然后将香烛插在火龙身上。有的老人更是抱着孙子前来,让孙子去摸火龙头用榕树根做成的龙鬚。按照当地习俗,小孩子摸了火龙鬚,可以快高长大、修长健壮,抚龙鬚寄託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
清湖村:老村民带孙抚龙鬚清湖村:老村民带孙抚龙鬚

舞上央视 火耀中国

清湖村火龙“舞”上央视,吸引全国亿万观众“围观”。
灯火炫目,锣鼓喧天,舞动的火龙穿梭于清湖村大街小巷。灯火炫目,锣鼓喧天,舞动的火龙穿梭于清湖村大街小巷。
在长达两小时的火龙游街中,四条火龙穿梭于村里的大街小巷,村民们跟着欢呼吶喊,场面壮观,非常热闹。到了晚上21时30分,清湖村的4条火龙齐聚清湖村牌坊,开启了中秋之夜最热闹的四龙会合巡游。只见火龙身上、龙嘴不时喷出耀眼的火花,龙角及龙眼都有明亮的灯光射出,在舞龙手的齐声吶喊中翻腾转动,为前来助庆的观众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巡游。“好多年没在中秋节看到这幺热闹的舞火龙了,很是热闹和喜庆。”家住嘉禾街尹边村的尹小姐表示,国庆中秋长假回家过节,特地与朋友结伴来此观看舞火龙。中秋当晚,央视新闻对清湖村的舞火龙民俗文化活动进行了直播报导,报导时长近35分钟。

众志成城 联台发展

2016年8月28日下午,清湖经济联社与台南市新市区潭顶里结对仪式,两地互赠礼物,友好关係进一步密切。台南市新市区农会总干事李朝塘等一行16人,白云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谢素琪,白云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台办主任曾海波,均禾街党工委书记陈牧民、均禾街道办事处主任郭惠华、均禾街人大工委专职副主任桂革萍,清湖经济联社党委副书记李云展、治保会主任刘伟雄等参加了结对仪式。
2015年中秋节,李朝塘先生等台湾同胞,到清湖村观看了火龙民俗表演,与村民共度中秋,结下美好情谊。清湖村和潭顶里结对是再续良缘,希望两地进一步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形象Logo

白云区吉祥物

2017年9月29日,中秋节前夕,火龙仔发布。
火龙仔火龙仔

均禾街吉祥物

2017年1月17日,均禾街第一届均禾桃园新春墟日在均和公所举办,不仅有精彩的文艺表演、手工製作,还有各种地道美食,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仿佛重现了均和墟当年的热闹场面。期间,均禾街吉祥物——喷火龙首次现身,受到大小朋友的热捧。
均禾街吉祥物喷火龙颇受小朋友喜爱均禾街吉祥物喷火龙颇受小朋友喜爱
均禾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方面介绍,这条喷火龙是均禾街的吉祥物,由各社区居民在4个候选吉祥物中投票选出。居民李先生说:“舞火龙是均禾地区的传统习俗,选择喷火龙作为吉祥物,再合适不过了。”
均禾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火龙文化是均禾地区的一大传统特色,通过选择吉祥物、製作喷火龙的形式,让火龙文化融入新春活动,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利于发扬传承文化。

足球村

广州恆大足球俱乐部

清湖村是远近闻名的“球迷村”,从广州太阳神到广州恆大,每逢比赛日,清湖村村民必定包车去看球。
2011年9月2日清早,广州市白云区清湖村牌坊前锣鼓喧天,中秋佳节未到村民们已提前兴奋起来,皆因广州恆大队的明星球员们前来拜访。为了回馈一直支持广州恆大队的球迷朋友们,并给他们送上中秋节的祝福,俱乐部特地安排吴坪枫、李健华、郜林和杨一虎拜访球迷,清湖村便是他们的第一站。
10点左右,广州恆大四位队员来到了清湖村,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素有越秀山“鼓神”之称的村民代表李海祥先生更是带着锣鼓队,击鼓迎接。李伯一家三代同堂,都是广州恆大队的铁桿球迷,他本人更是每个主场必现场观看,数十年如一日。而清湖村的村民们在他的带动下几乎都成为了广州恆大的球迷。四位球员还在村民的带领下参观了清湖村国小和李氏祠堂,郜林更饶有兴致地跟李伯学起了打鼓。随后,队员们给村民代表送上了月饼和签名球衣作为礼物,大家如同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
球队的优异成绩离不开球迷的支持,震耳欲聋的助威声浪则是球员们的力量源泉。广州恆大将一如既往地奋勇作战,以胜利回报广大球迷。

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

如果你是广州球迷,在广州足球的“圣地”越秀山体育场看过比赛,那幺就一定曾听到过球场内那激情澎湃的击鼓吶喊声。从1994年广州太阳神到广州富力,几乎每一场广州队的比赛,都会看到皮肤黝黑的李伯在激情击鼓助威,他对于广州足球和越秀山的爱从未间断……但2016年11月7日78岁的越秀山“鼓神”李海祥与世长辞。
清湖村:越秀山“鼓神”李海祥清湖村:越秀山“鼓神”李海祥
为了缅怀李伯以及传承他一生用鼓声对广州足球的支持,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清湖村村委,在2017年1月7日在清湖国小举办了一次“鼓粤传承”的球迷文化活动。

广东传媒之星足球俱乐部

2014年3月21日下午,在广东传媒之星足球俱乐部在成立六周年之际,由全省知名主持记者、广州足球名宿和资深足球评论员组成的广东传媒之星,走进清湖国小开展校园足球公益活动,用传媒的力量支持清湖国小“校园足球全明星计画”。广州市体育艺术教育协会秘书长冯兆强、永平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向明、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体育科负责人梁志成、清湖村委负责人等一起出席了本次盛会。
活动当天,黄海铭校长向全校师生宣布,欲将校园足球沙漠变绿洲,新学期起隆重推出灵动足球教育全明星计画,制定了校园足球活动发展五年规划。确立了以球育德、以球健体、以球促智的育人目标,用高涨的热情全面启动校园足球特色办学,欲将足球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新学期学校设一至三年级每周两节足球课,四至六年级每周一节足球课,体育老师使用清湖国小足球特色教材上课。每年第二学期举办校际班级“校长杯”足球赛,还将推出“广州队”全校足球舞和班级足球操纳入特色大课间,一系列足球配套教育活动。
广东传媒之星足球俱乐部领队、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着名节目主持、资深足球评论员陈宁先生表示,在六周年之际选择走进白云区清湖国小,是球队对清湖国小“灵动足球教育全明星计画”十分讚赏,认为这是一种提升学生素质、振兴本地足球和中国足球的良好模式。他们开展义务授课教育和赠送足球装备,希望为本地校园足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传媒之星不忘拿出签名足球和纪念球衣出来慈善拍卖,白云区众多企业也积极回响,筹得的善款作为清湖国小校园足球发展基金。
本次活动意义重大,在广东体育频道《体育世界》栏目、广州广播电视台竞赛频道《体坛点击》、《足球势力》栏目及各大网路站有报导,在广州日报、新快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信息时报以及各大网路门站:网易、搜狐、新浪等有刊登和报导。

广州梦想成真成真体育俱乐部

2015年4月10日,梦想成真体育俱乐部白云区清湖国小足球基地足球训练班开班。

广州岁月明星足球俱乐部

2015年5月29日上午,清湖国小举行了盛大的“校园足球六一嘉年华”活动。球星彭伟国携广州岁月明星足球俱乐部走进现场,与清湖国小结成共建校园足球的战略合作关係。同时,清湖国小也有幸成为首届广州知名企事业单位足球文化节在校园足球方面的第一个推广学校。
“灵动足球全明星计画”初见成效
清湖国小并非广州传统的足球网点学校,但近两年随着学校新足球场的落成,学校行政班子确立了以球育德、以球健体、以球促智的育人目标,用高涨的热情全面启动校园足球特色办学。
从2013年开始,清湖国小启动了“灵动足球全明星计画”,制定了校园足球活动发展五年规划。一至三年级每周两节足球课,四至六年级每周一节足球课,每年第二学期举办校际班级“校长杯”足球赛,还把全校足球舞和班级足球操纳入特色大课间,推出了一系列足球配套教育活动和足球特色教材,学校足球文化氛围浓郁。
清湖国小还聘请了资深足球教练进校园执教指导,购置全新的训练比赛装备,成立男女子校队和梯队参加市、区、片三级校园足球比赛。在本学年的市长杯、白云区联赛和刚刚结束的首届全市中国小校园足球联赛中,清湖国小获得了历史性突破的成绩。清湖国小已经是白云区体校足球网点学校、广州市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2015年1月被推荐参加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遴选。
积极寻求社会力量助力校园足球
清湖国小这两年在校园足球的发展上有赖于社会力量的积极帮扶。2014年,学校联合白云区清湖村委会、村球迷协会、村经济联社总公司成立了“清湖校园足球发展基金会”提供了经费保障,与广东传媒之星足球俱乐部、梦想成真足球俱乐部等民间机构结成合作伙伴关係。
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帮扶下,清湖国小积极开展各种特色课外足球文化活动,营造全校浓厚的足球氛围,以校园足球凝聚师生和家长,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带动文化教育水平。依靠社会力量发展校园足球的“清湖模式”也被国内媒体关注,成为全国校园足球同行推广的一个範本。
2015年适逢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清湖国小再次举办校园足球嘉年华活动,并邀请了广州岁月明星足球俱乐部莅临现场观摩指导,在今后校园足球的培训上结成长期战略合作关係。
彭氏兄弟和企业家献技并赠送足球
彭伟国(左)现场指导小球员彭伟国(左)现场指导小球员
前广州足球明星彭伟国于2013年倡议成立广州岁月明星足球俱乐部,致力于本地足球的普及推广工作。2015年5月份,岁月明星俱乐部启动了首届广州知名企事业单位足球文化节,力图整合各界力量,推动广州的社会足球和校园足球双线发展。
彭伟国和弟弟彭伟军、谭恩德、彭昌颖、麦广梁、梁剑锋等前广州太阳神队的着名球星一起出席清湖国小的嘉年华活动。在观摩完学校组织的特色足球操表演后,清湖国小聘任彭伟国为“灵动校园足球总顾问”。彭伟国向学校授匾“岁月明星足球俱乐部彭伟国校园足球训练基地”,彭伟军则向校方赠送了岁月明星俱乐部全体球员签名球衣。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斌向清湖国小赠送了100个足球用作今后的训练所需。
随后,岁月明星俱乐部的球员给校队进行了义务指导课。彭伟国领衔与清湖国小21名小学生组成的校队进行了上下半场的特色表演赛。
彭伟国表示,在知名企事业单位足球文化节期间,岁月明星足球俱乐部还将继续展开走进多所中国小的活动。“在全国校园足球火热开展的背景下,我们不能讲太多的空话,需要更多的社会专业机构和企业对校园足球乾实事。未来,岁月明星足球俱乐部将更多与清湖国小这样的新型特色校园足球学校合作,争取为广州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储备贡献应有的力量。”彭伟国说。

清湖国小

全村出力国小兵强马壮
2013年9月,新学年开学第一天,清湖国小校长黄海铭忽然向全校师生宣布:我们要开展校园足球。一年后,清湖国小在2014年的白云区足球比赛中,男队和女队双双杀入决赛,双双获亚军。2014年7月,清湖国小成为广州市校园足球推广学校;2014年9月,清湖国小又成为白云区体校足球网点学校。全校学生500人的清湖国小,男女校队人数已达50人。短短一年获得如此成绩,既是学生和教练努力的成果,也是对黄海铭大力开展校园足球的肯定。
2013年7月,黄海铭与学校老师为清湖国小制定为期5年的校园足球持续发展计画。2013年9月之前,清湖国小在足球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黄海铭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清湖村是远近闻名的“球迷村”,从广州太阳神到广州恆大,每逢比赛日,清湖村村民必定包车去看球。当黄海铭找到清湖村村委,说明自己的计画后,清湖村委会、村球迷协会、村经济总公司积极回响,成立“清湖校园足球发展基金”。2012年,清湖国小已经花费110万元建成一个带跑道的标準球场,筹集的经费更多是用于聘请教练以及作为外出比赛的费用。清湖国小原有的教练并不熟悉足球教学,黄海铭便请来前广州队队员钟志强担任教练。如今,钟志强两兄弟每周3次到清湖国小带着学生练球,两人每月的酬劳一共5000元。5000元是一个“友情价”,钟志强说:“其实我应该感谢这班学生,让我还可以开开心心地教球。”
黄海铭曾算过一笔账,请教练一个月要花5000元,学生的装备需要5万元,一年花在校园足球的经费大概需要10万元。教育局和体育局已拨款每年3万元给清湖国小用于校园足球工作,但学校需自行解决另外的7万元。
参加“麦进”2014巴西世界盃球童选拔活动广州赛区启动仪式
2014年3月30日,清湖国小50名球童和50名家长参加由麦当劳和市足协举办的 “麦”进世界盃——2014年巴西世界盃麦当劳球童选拔广州赛区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活动中,清湖国小的啦啦操团队以及肖茗等3位同学进行才艺表演。黄梓贤、杨颂婷、黄迅杰、李建昂等多位同学接受了广东电视体育频道、广州电视台、广州竞赛频道记者的採访,把清湖国小特色足球展现给每一位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清湖国小校园足球特色文化。
举办“灵动教育”足球文化节暨六一家长开放日活动
2014年5月29日上午,清湖国小“灵动教育”足球文化节暨家长开放日活动在清湖国小运动场举行。均禾街道办事处肖逍杰副主任、清湖村经济联社主要负责人、清湖国小共建单位武警广州指挥学院管新明少校、足智体育李伟光总经理等嘉宾出席活动。全校师生与家长近千人现场感受校园足球文化的魅力。
清湖国小自推出“灵动足球”全明星计画以来,校园足球普及率已经到达100%。以“校园足球”为载体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工作思路,本次校园足球文化节是学校从足球特色项目迈向灵动教育特色的重要一步。本次足球文化节除有竞技类的校园足球联赛活动外,还包含有表演类的足球大课间、足球技能展示、校园足球亲子秀以及更多学生参与的作品类活动,如:我与足球的故事徵文、足球手抄报、足球漫画、班级足球文化评比等。
广州电视台竞赛频道和广州日报体育栏目以及白云时事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导。

广州捷运

2017年11月21日,从广州市政府官网获悉,市发改委近日组织召开均禾片区轨道交通规划协调会,根据市人大代表黄美银提出的《关于在均禾地区增设捷运线路的建议》,专题研究推动该片区的捷运规划事项。
清湖村:捷运站示意图清湖村:捷运站示意图
会上,广州捷运总规划师欧阳长城明确:8号线北延线拆解段(26号线)要经过均禾,2018年将申报建设规划,马上进入建设程式,将彻底解决均禾片区没有捷运的历史。

广铁一中

2017年11月30日,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与广州市教育局就合作建设广州市铁一中学(白云校区)举行签约仪式。广铁一中(白云校区)拟办为国中36班,高中36班的完全中学,将实施小班化、寄宿制教学模式,预计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开学。
签约仪式现场签约仪式现场

完全中学

据了解,广铁一中(白云校区)选址位于白云区清湖村,均禾大道北侧,占地面积约270亩,拟办为国中36班,高中36班的完全中学,将实施小班化、寄宿制教学模式。
广州市铁一中学(白云校区)效果图示意广州市铁一中学(白云校区)效果图示意
广铁一中校长周伟锋表示,白云校区将沿用广铁一中传统的办学理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同宗同源、文脉一贯、协同发展的良好模式。“学校将为白云校区输送各学科现有的骨干教师,同时还会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周伟锋说,“各校区都是同一套班子、同一种模式,将尽力为学生们配备优越的师资力量。”
此外,周伟锋介绍,小班制即每个班学生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72个班或将有2800多个学位,其中高中学位面向全市招生,而国中学区划分事宜尚未商讨。

拭目以待

按照协定,项目实行市区共建,白云区负责项目立项和施工建设,学校建筑风格则根据广州市铁一中学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进行设计与建设。
广州市铁一中学(白云校区)效果图示意广州市铁一中学(白云校区)效果图示意
通过广州市铁一中学(白云校区)总平面示意图看到,校区旁即是南岭岗埔大道与均禾大道,校园内国中部大楼、高中部大楼相对而立,艺术楼、科技楼、综合楼、体育馆、学生公寓等一应配备。据了解,项目已被入白云区2018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中。白云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白云校区各项建设筹备工作都在有效落实中,预计新校区将于2018中旬开工建设,工期约一年半时间,可确保2019年秋季正式开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