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化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电化教育中心是清华大学的教学、学术支撑机构,成立于1978年初。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固定资产3千多万元,工作面积近1千余平方米,共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事业编制在职人员20人,包括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1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2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清华大学电化教育中心
- 成立于:1978年初。
- 固定资产:3千多万元,
- 面积:近1千余平方米
中心介绍
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部门之一,我们主要承担了教学环境的研究、规划、建设、运行与管理,数位化音视资源平台开发、建设和管理,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培训、全校有线电视系统的建设及运行与管理、重大活动的现场技术支持与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教学环境建设
教学环境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与技术服务是电教中心的工作核心内容之一。我校多媒体教室建设始于1995年,迄今为止,电教中心为清华大学建立了223间多媒体教室与多功能教室,其中直播教室4间,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时录像、採集和网上广播。自2006年秋起,在主要教学区建立了多媒体教学环境管理套用平台,实现了对绝大多数多媒体教室的远程集中控制管理。这种智慧型化、全方位、人性化的运行服务模式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为广大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第六教学楼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模式曾被评为全校后勤优质服务项目之一,并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教学资源开发
数位化教学资源建设是电教中心长期致力于发展的工作之一。到目前为止,中心已完成音视频教学专题片製作近660余部,完成精品课程课堂实录近百门3700学时,研製多媒体网路课程近100门。近年来配合学校申报北京市和国家“精品课程”、“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实验示範中心”等工作,製作了大量的视音频申报材料,各类申报片近300部,为学校申报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数字音视频资源库的建设是本中心近年来的主要研发工作之一。目前系统已採集、存储、编目视频数据近6000多个节目,容量达到近12TB,内容包括各类教学专题片、精品课程、优秀教师课堂实录、教师岗位培训、名家讲座,新闻宣传、专题等等。系统网站开通以来,已有近60万人次访问,深受师生好评。《新世纪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探索网路教学资源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套用》、《信息技术套用于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等项目获得市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有线电视运维
电教中心承担了全校有线电视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目前家属区有线电视网有25个光节点,接入用户总数超过6400户,终端接口总数超过13000个;办公区接入的单位(楼)目前总计45个;学生区有线电视网覆盖60多栋学生宿舍,终端接口总数超过11000。我校有线电视网在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方面,在完善我校的宣传阵地、及时传达学校的相关决策和校内信息的通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在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学校的教学和有关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校内有线电视网上的现场直播系统,为及时传送学校重大活动,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保障有线电视网路的运行安全,中心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了岗位责任制,採取了积极的人防措施,以防非法组织的干扰和破坏。
会议活动支撑:
清华大学作为我国一所名校,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爱护,也深受国际友人的关注。近几年,有江泽民、胡锦涛等16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校视察或现场办公;先后有包括柯林顿、布希、布莱尔等在内的20多位外国元首或外交家来校访问或演讲。清华大学随着清华大学向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各种国际会议和学术报告不断增长。近五年来先后有17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政府代表团到清华座谈;先后有20多位大师来校举办学术或专题报告。这一系列重大活动的现场技术装备、技术支持和保障都是清华大学电教中心提供的。此外,中心承担的三届“中外校长论坛”和国家汉办主办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现场技术支持和保障得到了全球百余名校长的一致讚扬,也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教育技术培训
电教中心配合学校教务处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开展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进行教师教育技术有效套用及教学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与维护“教师憩园”网站,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的相关信息、提供各种备课与培训资源、展示教师精彩讲课过程等等。
电教中心有计画地对全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理论与相关技术的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 118 个,开设培训课程15门,培训教4000多人次,提高了清华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套用水平,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和教学效率及水平的提高。
现任领导
陈基和
现任清华大学电化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男,1961 年6月生,1978 年至1983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3 至1986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 年至1996 年在清华大学电机系从事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1996 年至2000 年就读于香港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学系,获博士学位。2000 年至2001 年在香港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学系担任副研究员。2001年至2009年在清华大学从事管理工作,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纪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2009 年10月起任电教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及套用、混沌电机驱动及其套用、风力发电
发表论文:20多篇
社会兼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準委员会副主任
李 绯
现任清华大学电教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教学媒体资源研发部主任,高级工程师。女,1963年11月生,1986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範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就读北京师範大学在职研究生,专修教育技术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近年来,主要承担了校985项目《双向宽频视频网路和视频资源数位化平台建设》、211项目《数字会议、数字媒体製作、管理及网上发布系统》,并与学科教师合作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成果。
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媒体技术、教学媒体资源建设
发表论文:10多篇
社会兼职:北京科技声像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北京高教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秘书长
钟晓流
现任清华大学电教中心副主任,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男,1963年9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理学硕士。在电教中心工作以来,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全面参与了清华大学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主持设计了清华大学(会议中心、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清第六教学楼、美术学院教学楼教)教学环境及视听工程套用系统等。
参与规划设计的项目:深圳大学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哈工大研究生院会议中心及教学环境总设计师;国家会计学院国际会议中心、数位化图书馆、综合教学楼教学环境等工程的总设计师;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环境与会议系统等工程套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平安保险总公司平安大学多媒体及综合视听环境等工程的设计顾问;江苏南京地税局培训中心教学环境与会议系统等工程的总设计师;广东科技会展中心音视频及多媒体系统设计规划顾问;国家纳米中心大楼弱电系统设计顾问;人民大会堂多媒体视听工程专家组成员。
发表文章及撰写教材:《多媒体视听技术与套用环境》、《教学环境设计》、《多媒体教室设计》、《大萤幕显示系统的选型与布局》、《LCD与DLP投影机》、《实用调音技术》、《无线话筒的解讯技术与选型》、《会议系统与舞台扩声技术》等。
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环境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舞檯灯光音响技术、数字会议系统与套用技术
主要兼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理工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準委员会秘书长
发展历程
2009年底
2009年度,电教中心为学校申报北京市、国家级精品课程,新拍摄、製作精品课20门50讲,总计为精品课网站採集视频、转换格式近30门94讲课程。配合教务处、研究生院,全程拍摄、製作教学课堂实录课、精品课程12门约495学时。
为学校提供大型活动现场直播、录製近15场,包括:研究生、本科生毕业生典礼,2009校庆校长论坛、建党88周年党员大会、华北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交流会、研究生党校、大合唱、校庆文艺社团民乐演出、学生杨帆音乐会、清华控股“红哥赛”、街道“夕阳红”联欢会等。拍摄各类论坛、国际会议近240小时,包括:理论计算机国际论坛系列、2009全国建筑博士生论坛、公管学院明德论坛、医学院麦戈文脑论坛、中巴气候变化论坛等。
2009年11月
2009年11月27日至28日,由北京高教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电教中心承办的北京高教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年会在温都水城举行。大会举行了北京高教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优秀声像作品“金烛奖”颁奖仪式。本年度评选活动中,研究会共收到参评声像作品32部,从这些参评的作品中,共评出“金烛奖”一等奖6 部,“金烛奖”二等奖8 部,“金烛奖”三等奖14部。
此次年会共有来自北京市约50所高校近百名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一年一度的年会为北京市各兄弟院校之间交流宝贵经验,提升教育技术套用水平搭建了平台。
2008年12月
2008年12月17日,由北京高教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电教中心承办的北京高教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年会在清华大学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会上,北京高教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理事长,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主任吴庚生教授对研究会2008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研究会今后的发展方向。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韩锡斌在会上做了题为《面向高校质量工程:教育技术的角色和作用》的专题发言。会议期间还进行了技术交流和产品展示,许多企业介绍了他们的新技术和在教育行业中的套用前景。
本次会议还举行了北京高教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优秀声像作品“金烛奖”及优秀论文的颁奖仪式。本年度评选活动中,研究会共收到参评论文32篇,评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1篇,“三等奖”12篇。收到参评声像作品39部,其中专题片19 部,教学片13 部,多媒体作品7 部,从这些参评的作品中,共评出“金烛奖”一等奖8 部,“金烛奖”二等奖7 部,“金烛奖”三等奖17部,特别奖1部。
2007年11月
我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获得“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先进”称号;
截至2007年9月
完成环境能源楼有线电视系统建设,科学馆有线电视系统建设,三堡有线电视系统建设,有线电视前端转星调整工作。
电教中心完成现场直播2007年毕业典礼,现场直播继续教育学院开学典礼,现场直播大礼堂到六教四场 2007新生教育活动,包括杨政宁报告会、安全保密教育等。
2007年8-9月
2007年8—9月期间更新改造多媒体教室39间,分布在一教、四教、五教、六教、新水、法学院等。
2007年5-7月
电教中心配合教务处、设备处完成精品课申报录像材料、教学名师录像申报材料、教学实验示範中心录像申报材料的拍摄、编辑工作。
2007年6月30日
2007年6月30日电教中心主办北京高教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年会,近100所高校参加了大会,会议主题是“加强交流,促进高校信息化发展”。
截至2006年底
电教中心完成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有线电视系统的规划设计,2006年完成的有:紫荆服务中心、紫荆食堂、甲所、老年活动中心、修缮处、西区浴室有线电视系统规划设计和施工,环境楼有线电视系统规划设计筹备工作,大礼堂现场直播点光缆系统建设,化学馆、近春楼、校医院、房管处留学生楼有线电视线路改造升级建设。
2006年6-7月
电教中心现场直播建党85周年庆祝会活动,现场直播2006年研究生毕业典礼。
截至2005年底
电教中心完成美术学院有线电视系统规划设计和施工,380个连线埠;医学院有线电视系统规划设计,筹备工作;现场直播宋楚渝访问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现场直播教育扶贫论坛;网路电视直播系统测试;
2005年4月15-17日
全国工科高校电教协作组成立25周年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理工科专业委员会2005年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发挥理工科优势,加强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套用”。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63个会员单位和北京市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10位退休的老同志与会。
2005年3月28-30日
全国第四届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套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西郊宾馆召开。这是自2002年以来,挂靠清华大学电教中心的教育技术研究所连续主办的第四届研讨会。本次会议主题是:数字校园规划与套用系统研究进展、网路教学环境与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精品课程建设与教育信息化等。有来自全国130余所高校的260多名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网路中心、信息化管理部门的领导或相关业务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2004年9月
与力学系合作,《新世纪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项目荣获2004年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年8月4日-10日
教育部第二届中外校长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我中心圆满完成技术保障任务,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再次表扬,为清华争了光。
2004年7月
由陈海林主编,由李斌、李绯、王庆柱、李海霞等编着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系列”丛书四册中的前三册,已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2004年6月9日
清华大学电教中心教育技术研究所2001级3名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2004年5月31日-6月4日
教育技术研究所一行10人组团参加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全球华人计算机套用”学术会议,11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宣读,同时程建钢副所长和韩锡斌副教授应邀担任分会场主席。
2003年11月
教育软体研究中心正式併入电教中心。
2003年9月
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并继续由电教中心进行教室运行维护。
2002年11月
紫荆学生公寓一期工程完工,新的紫荆学生公寓,採用光纤到楼,860M系统,一期接入紫荆学生公寓1-3号楼。
2002年9月
清华大学电教中心远程教育部併入继续教育学院。
2002年8月
教育部第一届中外校长论坛在北京宽沟召开,我中心负责会场扩声系统和多媒体系统的技术改造和服务,圆满完成了半个月的会议,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表扬。
2002年7月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首届7名研究生顺利通过答辩。
2002年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网路课件,获清华大学优秀教学软体二等奖。
2001年10月
清华大学的研究项目“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建设”,获得教育部,2001年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委,2001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10月10日
《现代教育技术》杂誌社参加了“教育技术西部行”西安站的活动并接受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荣誉证书。
2001年7月
对家属区有线电视前端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改造,通过加装卫星地面接收站,使节目质量明显提高,并且电视节目总数达到52套。
2001年1月
增加蓝旗营光接点,蓝旗营接入家属区有线电视网。
2001年
我中心製作的《信息技术概论》教学软体、《教师憩园》网站,分别获得清华大学教学软体二等奖。
2000年12月
东南小区Cable Modem系统开通,使西北小区有线电视用户能够通过有线电视网接入校园计算机网。
2000年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网路课件,获得教育部、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永新杯”多媒体网路大赛三等奖。
2000年11月9日
“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成立。
2000年4月
《教师憩园》网站开通。该网站是电教中心与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共同举办的,是为清华大学教师服务的专业网站。
1999年12月
西北小区Cable Modem系统开通,使西北小区有线电视用户能够通过有线电视网接入校园计算机网。
1999年12月
清华大学电教中心获全国电化教育先进集体称号,电教中心主任吴庚生同志获全国电化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1999年5月
清华大学“211泰山工程”验收项目——闭路电视系统改造项目通过验收。
1999年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点面向全国招生。
1998年10月
清华大学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成立,我中心派陈海林到该中心承担全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工作。
1998年9月17日
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工作进展汇报会暨曹光彪演播製作中心揭牌仪式在清华建筑馆举行。
1998年5月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点被批准。
1997年11月
家属区新建成750M/HFC结构有线电视网,网路频宽5-750MHz,双向传输的模式,在70-600MHz安排电视信号,5-70MHz留给上行数据信号,600-750MHz留给下行数据信号,可以作为传送数据,开展远程教学、VOD等业务的基础设施,同时可以作为进行信息高速公路研究的实验基地。
1997年11月
李岚清副总理一行视察设在我中心的清华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李岚清副总理高度肯定了清华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这一创举。
1997年6月
旧学生区有线电视网建成,採用550M邻频传输技术,全电缆结构,网路前端设定在文科楼,传送10套电视节目; 覆盖所有的学生宿舍和部分青年教师集体宿舍,包括1-30号楼、新斋、善斋、14-18宿舍等,接入连线埠数约4500。
1997年4月
我中心负责的现代远程教育卫星通信网建成试播。
1996年7月
举办全国工科高校电教协作组成立十五周年庆祝活动。
1989年
家属区建设了闭路电视网,採用全频道同轴电缆传输技术,传送9套模拟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