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渡汉江(元稹诗)

渡汉江(元稹诗)

《渡汉江》是中唐时期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元稹。此诗极写汉江西来奔流到海的浩蕩气势。首联写汉江的源远流长,开头用《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意。同时作者说明自己一年来的行蹤正是顺汉江而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渡汉江
  • 创作年代:中唐
  • 作者姓名:元稹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

渡汉江
去年春,奉使东川,经嶓冢山下。
嶓冢去年导漾水①,襄阳今日渡江濆。
山遥远树才成点,浦静沉碑欲辨文②。
万里朝宗诚可羡③,百川流入渺难分。
鲵鲸归穴东溟溢,又作波涛随伍员④。

作品注释

①“嶓冢”句:汉水源出陕西宁强县东北嶓冢山,初出山时为漾水,通过疏导,东北流经陕西沔县西南合沔水,又东经褒城,以下才叫汉水。《尚书·禹贡》有“嶓冢导漾,东流为汉”语。
②“山遥”二句:远看山上,树木只有很小一点:近看江水,清澈见底,连沉入水中的碑上的文字,好像都能辨认清楚。沉碑:指杜预沉碑事。
③朝宗:朝拜宗祖,指汉水归海。
④鲸鲵:即鲸,古时常以鲸鲵为兇恶的人。“鲸鲵长百尺,雄曰鲸,雌曰鲵”。东溟:即东海。伍员:即伍子胥。两句是说:汉水东流,就像鲸鲵归穴,使东海溢漫,波涛汹涌;又像伍员带领的队伍、浩蕩不止。

作品赏析

江濆,即江岸。颔联写江上所见,远树成点,近碑辨文,由远及近,富于层次感。颈联写汉江归海的气势,一个“渺”字,形象地表现出汉江东流浩瀚辽阔的壮观场面。尾联运用鲸鲵的比喻与伍子胥的典故进一步表现汉江波涛汹涌、浩蕩不止的气势。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德宗贞元(785—805)中明经及第,复书判拔萃科,授校书郎。宪宗元和(806—820)初授左拾遗,升为监察御史。后得罪宦官,贬江陵士曹参军,转通州司马,调虢州长史。穆宗长庆(821—824)初任膳部员外郎,转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为相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文宗大和(827—835)中为尚书左丞,出为武昌节度使,卒于任所。与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所作乐府诗不及白氏乐府之尖锐深刻与通俗流畅,但在当时颇有影响,世称“元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
元稹塑像元稹塑像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