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民国时期中国多所高校的旧称)
中华民国时期曾在全国建立五所中山大学。1926年8月17日,国民政府下令将国立广东大学改校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广东大学改名后,国内出现多所以“中山”为名的大学,如武汉、开封、杭州、南京、上海、兰州、西安等地。1928年2月间,以蔡元培先生为院长的大学院有鑒于此,决定除保留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以资纪念外,其余中山大学均改为所在地方名,如河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山大学
- 英文名:Sun Yat-sen University
- 简称:中大、SYSU
- 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 创办时间:1924年11月11日
- 所属地区:广东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类
- 学校属性:部属本科重点
- 主要院系:国际金融学院、超级计算学院、生命科学大学院、中山医学院等
- 现任校长:罗俊
- 知名校友:丁颖、许宁生、曾宪梓、林若、黄华华
第一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前身为孙中山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7月17日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27年8月,更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3月,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经合併及改组,成立新中山大学并去除“国立”称谓。1980年,中华民国政府另于台湾高雄市复校“国立中山大学”。
第二
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其前身为1926年12月28日,由原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中华大学等合併建立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7年11月28日,更名为“国立第二中山大学”。1927年12月,学校解散。
第三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于1927年在“求是书院”校址上,合併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而成立。1928年4月1日,更名为“浙江大学”,同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1949年,国立浙江大学一部分迁往台湾併入台湾大学和台南工专(即台湾成功大学),另外其文学院院长张其昀和文学院师生创办中国文化大学。同年,因筹建中国科学院,部分浙大师资被调至中国科学院各院所。此后于1950年初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曾被分为多所单科性学校各自独立发展,但部分师资力量及浙江大学机构仍有保留。
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学重新合併由浙大衍生出的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组成新的浙江大学。
第四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其前身为国立东南大学。1927年6月,以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併入原由该校衍生的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和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及江苏境内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四所公立专门学校,改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更名为“国立江苏大学”,1928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后更名为“南京大学”。
第五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其前身为中州大学。1927年成立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后更名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27年6月,冯玉祥将军将中州大学改建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改组于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
兰州中山大学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誌,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