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学校是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骨干教师师资培训基地和中德师资培训国内基地,是国家高职高专先进制造技术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和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学校始办于1951年,2000年7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株洲铁路电机学校和铁道部工业职工大学合併升格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25.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1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0500.48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99.06万元;设有5个二级学院及思政课部、体育课部、继续教育学院,招收高职专业(方向)36 个;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0000余人。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中国 湖南省 株洲市
- 主管部门:湖南省
- 学校官网:http://www.hnrpc.com
- 中文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英文名: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 简称:湖铁
- 创办时间:1951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类
- 属性: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2009年)
湖南省首批卓越院校建设单位(2015年7月)
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 知名校友:王群
- 校训:明德、弘毅、博学、笃行
- 校歌:《南峰山》
- 主要院系:铁道牵引与动力学院、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铁道车辆与机械学院、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铁道通信与信号学院等
- 学校地址: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田心大道18号
- 学校代码:12302
- 主要奖项: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 党委书记:姚和芳
历史沿革
1951年,株洲铁路工厂技工学校创建,由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举办,教学业务归湖南省教育厅管理。
学校成立

1979年,学校由技校升格为中专,株洲铁路工厂技工学校更名为铁道部田心铁路技术学校。
1983年,铁道部田心铁路技术学校更名为株洲铁路电机学校。
1997年,铁道部工业职工大学迁址学校。
1999年,株洲电力机车厂职业技术学校和校办工厂整体併入株洲铁路电机学校。
2000年7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株洲铁路电机学校和铁道部工业职工大学合併升格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9年,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2009年11月,学校由中国南车集团移交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纳入教育厅直属单位。
2011年5月,通过湖南省高校党建先进评估;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6月,现代企业大学中国南车大学落户学校。
2015年7月,立项湖南省首批卓越院校建设单位。
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截至2015年1月,学校设有铁道牵引与动力学院、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铁道车辆与机械学院、铁道通信与信号学院、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5个二级学院及思政课部、体育课部、继续教育学院,招收高职专业(方向)36 个。
院系 | 专业 | 学制 |
---|---|---|
铁道车机学院 | 数控技术 | 3 |
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 | 3 | |
机械设计与製造 | 3 | |
模具设计与製造 | 3 | |
製冷与空调技术 | 3 | |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 3 | |
铁道车辆 | 3 | |
铁道电气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3 |
套用电子技术(新能源电子技术方向) | 3 | |
套用电子技术(铁道电子技术方向) | 3 | |
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控制方向) | 3 | |
电气自动化技术(铁道自动化方向) | 3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3 | |
铁道供电技术 | 3 |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 3 | |
铁道牵引学院 | 铁道机车车辆製造与维护 | 3 |
铁道机车 | 3 | |
动车组检修技术 | 3 |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 | 3 | |
铁道运管学院 | 电子商务 | 3 |
商务英语 | 3 | |
铁路物流管理 | 3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3 | |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 3 | |
会计 | 3 | |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 3 | |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 3 | |
铁道通号学院 | 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铁道信息化方向) | 3 |
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铁道通信方向) | 3 | |
数字媒体套用技术 | 3 | |
移动互联套用技术 | 3 | |
计算机网路技术 | 3 | |
物联网套用技术 | 3 | |
广告设计与製作 | 3 | |
铁道信号自动控制 | 3 |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3 |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39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36%,双师素质教师占80%。有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3人,湖南省职业教育评估与谘询委员会专家6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名,国内访问学者4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校长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名,湖南省内访问学者2名,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1名,湖南省“双师型”教师1名,湖南省优秀教育工者1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4名,湖南省骨干教师1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优秀教师:
类别 | 姓名 | ||
---|---|---|---|
全国优秀教师 | 周虹 | 罗伟 | --- |
国内访问学者 | 邓木生 | 刘志成 | 朱兴荣 |
吴献文 | --- | --- | |
湖南省“双师型”教师 | 周虹 | --- | --- |
国家教学名师张莹 | 张莹 | --- | --- |
湖南省教学名师 | 刘志成 | 张莹 | 屈宏香 |
湖南省专业带头人 | 张莹 | 周虹 | 喻丕珠 |
刘小春 | 刘志成 | 翁健红 | |
彭勇 | 周红 | 熊建武 | |
吴献文 | 曹雄彬 | 陈承欢 | |
唐亚平 | 谢树新 | --- | |
资料来源: |
教学团队:
类别 | 名称 | 姓名 | 立项时间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姚和芳 | 2009年 |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杨利军 | 2010年 | |
省级教学团队 | 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团队 | 华满香 | 2010年 |
数控技术套用教学团队 | 首珩 | 2009年 | |
电气化铁道技术教学团队 | 杨利军 | 2008年 |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团队 | 姚和芳 | 2008年 | |
模具设计与製造教学团队 | 熊建武 | 2010年 |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6个,湖南省卓越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精品专业3个,国家示範建设重点专业6个,国家示範建设专业群重点专业5个,湖南省精品专业12个,湖南省特色专业2个,湖南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湖南省高职示範性特色专业5个,湖南省高职特色专业2个,湖南省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2个;有国家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速铁路动车乘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路物流管理、机械设计与製造、铁道车辆
国家精品专业:铁道供电技术、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铁道机车
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铁道供电技术、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铁道机车
国家示範建设重点专业:铁道供电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移动互联套用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製冷与空调技术
国家示範建设专业群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套用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器技术、铁道机车
湖南省卓越校重点建设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速铁路动车乘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路物流管理
湖南省精品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套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移动互联套用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速铁路动车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製造
湖南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外贸英语
湖南省高职示範性特色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装备製造)、套用电子技术、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铁道机车、铁道机车车辆製造与维护
湖南省高职特色专业: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製造
精品课程:
类别 | 时间 | 课程名称 | 时间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4年 | 电工基础 | 2005年 | 单片机原理与套用 |
2006年 | 电力电子技术 | 2007年 | 网页设计与製作 | |
2007年 | 电机及控制技术 | 2008年 | 牵引电器的检查与维护 | |
2008年 | 电力机车电气线路的调试 | 2008年 | JSP程式设计 | |
2009年 | 电力机车检修 | 2009年 | 工业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 |
2010年 | 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使用 | 2010年 | 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 |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2013年 | JSP程式设计 | 2013年 | 单片机原理与套用 |
2013年 | 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 | 2013年 | 网页设计与製作 | |
2013年 | 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 | --- | --- | |
省级精品课程 | 2009年 | 会计核算基础 | 2009年 |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 |
2008年 | 牵引电器的检查与维护 | 2008年 | JSP程式设计 | |
2007年 | 数据原理与套用 | 2009年 | 工业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 |
2008年 | 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 2008年 | 审计实务 | |
2007年 | 自动检测技术 | 2007年 | 数控编程与操作 | |
资料来源: |
教学成果:
项目名称 | 时间 | 类别 |
---|---|---|
基于职业能力素质模型的套用电子技术专业 3D 虚拟综合实训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 2014年 |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基于装备製造专业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2014年 |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轨道交通专业群顶岗实习运行管理体系创新与实践 | 2009年 |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基于工学结合的装备製造专业群教学质量标準的构建与实践 | 2009年 |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资料来源: |
学院荣誉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湖南省党建工作先进高校”、“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等3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类别 | 获奖名称 | |
---|---|---|
国家级 | 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 | -- | |
省级 | 湖南省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 |
全省教育系统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十佳先进单位 | 湖南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 |
湖南省“青年文明号” |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 “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 |
湖南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 湖南省文明单位 | |
资料来源: |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截至2015年1月,学校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合作协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2个。与田心街道北岭社区建立了株洲市首家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与恆丰小区等7个社区建立了“一对一”学民共建基地。与校共建实训室3间,增加工位400个,捐赠设备价值1366万元。与中兴通讯合作共建“ICT行业创新基地”,2015 年,合作开设3个订单班。
院校合作
截至2015年1月,学校与省内外30多所职业院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协定,派出60多人次到湖南省20所高职院校进行指导和交流,对口支援重点专业35个、共建精品课程50门,共享示範建设成果40项。
国际交流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共开展培训进修、交流项目20多项,其中国外交流3项,境外学习1项,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开展机构合作建立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圣彼得堡学院。电气学院与Altera国际有限公司合作成立EDA/SOPC联合实验室。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8月,学校有2个校级科研机构,2个共建套用创新中心。
校级科研机构:自动化套用技术研究所、机电套用技术研究所
共建套用创新中心:物联网套用创新中心(与北京京胜世纪有限公司共建)、工业机器人套用技术创新中心(与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与共建)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8月,学校员工共公开发表论文1813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88篇,SCI/EI/ISTP/CSCI/CSCD等53篇;共承担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及项目240项,其中获13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获专利36项,2项发明专利;学校教师共主编、参编、编着各类专着、教材197本,出版着作21部。学校科研投入550万元(不含校办企业),累计到账横向科研经费3516.8738万元(含社会培训)。
校企合作

2014年,学校省市级课题立项各级各类课题共70项,其中省级32项。合作完成各类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以及专利申请共24项,横向科研到账经费65.73万元;合作开展技术服务项目达45项,合作发表论文56篇。
2010年,学院共完成各类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谘询、技术转让等科技项目和有偿服务项目29项目,横向到帐经费397.8万元。学院2010年申请专利6项。
2010年,学校在各级各类公开刊物发表及获奖论文418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5篇;主编、参编、编着各类专着、教材73本,其中教育部规划教材9部,出版着作3部。2009年,在各级各类公开刊物发表及获奖论文24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3篇。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藏书62万册。
文化传统
标识
- 校训
明德,弘毅,博学,笃行
“明德”源于《大学》首句,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湖铁职院人当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基本的道德规範,努力提高思想修养,成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品德。突出德育的首要性和职业道德重要性,强调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人才是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校史馆

“弘毅”出自《论语》。“弘”是坚强之意,“毅”是毅力之意,“弘毅”则指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懈奋斗的状态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湖铁职院人必须具备这种健康的品格,一定要具有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能力,以坚毅自强、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努力实现个人理想和学院高职教育事业的腾飞。
“博学”、“笃行”均出自《中庸》。“博学”指为学者应当具备博大和宽容之心,广泛的涉猎知识,这样才能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襟,才能兼容并蓄,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院顺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鲜明地突出高职办学特色,努力培养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複合型人才,使学生真正成为深受社会青睐的“博学”之才。
“笃行”意谓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是“明德”、“弘毅”、“博学”的落脚点,强调了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坐而论道、光说不做,只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为学者不光要志存高远,博学广知,还要身体力行,规範其行,将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品格与知识,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来实现远大抱负,成为对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人。
- 校徽

释义:
校徽以“道”为主创元素,化形为书和飞驰的机车。道,拓展为广义性,既可以理解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又是莘莘学子“求知之道”;更含有“铁道”的行业特色。集中体现学校严谨治学,努力探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书,寓意为求知和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体现出学子奋发读书,只争朝夕,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校徽整体犹如一列迎着朝阳飞驰的机车,体现出学校迅猛的发展势态。尾部的无限向上延伸,寓意着学校无限的发展之路和美好的远大前景,体现出学校志存高远,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学校未来光辉灿烂的新局面。
文化活动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开展了“德育实践活动月”、“心理健康教育月”、“爱国主义教育月”、“法制与安全教育月”、“校园文化艺术节”、“特色主题班会周”等活动,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活动,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姚和芳 |
党委副书记 | 方小斌、杨利军 |
院长 | 方小斌 |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 贾崇田 |
纪委书记 | 彭新宇、郑明望 |
纪委副书记 | 雷希夷 |
副院长 | 杨利军、肖耀南、方全民、首珩、方明忠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