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叶子(汉语词语)

叶子(汉语词语)

叶子(汉语词语)

叶子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侧边发育自植物的茎的叶原基。叶内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通过叶子的气孔实现的。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

叶只出现在真正的茎上,即只有维管植物才有叶。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所有高等植物都有叶。相对地,苔藓植物、藻类、真菌和地衣则没有叶。在这些扁平体(Thallus)中只能找到与叶相似的结构,但只能作为类似物(Analoga)。

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叶子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锯齿状。一片完整的树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叶片大都宽阔而扁平,适于接受阳光的照射。叶柄支持叶片,并把叶片和茎连线起来。托叶保护幼叶。(有些植物没有托叶,有些植物的托叶很早就脱落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叶子
  • 外文名:leaf
  • 构成:分为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
  • 作用:同化、呼吸、蒸发、光合等作用。
  • 拼音:yè zi
  • 範畴:植物学

基本资料

词目:叶子
拼音:yè zi
叶子的特写叶子的特写
注音:ㄧㄜˋ ㄗㄧ‘纣封 

引证解释

1定义

植物叶片的通称。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斜生于枝茎之上,司同化、呼吸、蒸发等作用,一般分为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

2书页

我国古书原来皆作捲轴,到 唐代始有叶子。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 唐 人藏书皆作捲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捲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叶子》:“古书皆卷,至 唐 始为叶子,今书册也。”马衡《中国书籍制度变迁之研究》:“叶子即未经黏连之散叶,对卷子而言,便称叶子。”

3古代博戏用具

即叶子格。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八:“﹝太傅 张公 ﹞还朝,以文贽 杨公 大年 ,比三日至门下,连值 杨公 与同辈打叶子,门吏不敢通。” 明 杨慎 《六赤打叶子》:“叶子,如今之纸牌酒令。 郑氏 书目有 南唐 李后主 妃 周氏 编《金叶子格》,此戏今少传。”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引 严廷中 《望江南》词:“ 扬州好,叶子鬭输赢。”参见“叶子格”、“ 叶子戏 ”。
叶子

叶子的形态

就像人的长相各不相同一样,植物的叶子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鳞形、披针形、楔形、卵形、圆形、镰形、菱形、匙形、扇形、提琴形、肾形等。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叶子不光形状不同,各种形状的边缘也不同,叶子的边缘称叶裂。我国古代的发明家鲁班,就是受齿状叶裂的启发,发明了锯。在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过程中,一些植物的叶子发生了变态,最典型的是沙漠中的仙人掌植物,为了保存体内的水分,节制蒸腾作用,它们的叶子退化成了细小的针状叶。

叶子的组成

叶片

叶片的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外壁有角质层或蜡层,起保护作用。表皮上有许多成对的半月形保卫细胞。位于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薄壁组织总称为叶肉,是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大多数植物的叶片在枝上取横向的位置着生,叶片有上、下面之分。上面(近轴面、腹面)为受光的一面,呈深绿色。下面(远轴面、背面)为背光的一面,为淡绿色。因叶两面受光情况不同,两面内部的叶肉组织常有组织的分化,这种叶称为异面叶。许多单子叶植物和部分双子叶植物的叶,取近乎直立的位置着生,叶两面受光均匀,因而内部的叶肉组织比较均一,无明显的组织分化,这样的叶称等面叶,如玉米、小麦、胡杨。在异面叶中,近上表皮的叶肉组织细胞呈长柱形,排列紧密整齐,其长轴常与叶表面垂直,呈栅栏状,故称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的层数,因植物种类而异,通常为1~3层。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较少,形状不规划,排列疏鬆,细胞间隙大而多,呈海绵状,故称海绵组织。
叶子
叶子

叶柄

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联繫部分,其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着生在茎上。通常叶柄位于叶片的基部。少数植物的叶柄着生于叶片中央或略偏下方,称为盾状着生,如莲、千金藤。叶柄通常呈细圆柱形、扁平形或具沟漕。

叶托(托叶)

托叶是叶柄基部、两侧或腋部所着生的细小绿色或膜质片状物。托叶通常先于叶片长出,并于早期起着保护幼叶和芽的作用。托叶一般较细小,形状、大小因植物种类不同差异甚大。在有些植物中,托叶的存在是短暂的,随着叶片的生长,托叶很快就脱落,仅留下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着生托叶的痕迹(托叶痕),称为托叶早落,如石楠的托叶。有些植物的托叶能伴随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存在,称为托叶宿存,如茜草、龙芽草叶柄基部有一对叶片状的托叶始终存在。

组织和结构

构成叶的组织有表皮组织,薄壁组织,分生组织,维管组织和叶肉组织。
叶子的结构叶子的结构

维管组织

叶的维管组织内的韧皮部主要负责将叶 光合作用所得的葡萄糖向不能光合作用,或能力弱的器官输送。同时,叶的水分也需要维管束内的木质部运输供应。而叶脉的周围还有机械组织,一方面保护维管组织,另一方面支撑了叶片,使之能伸展接受阳光。观察叶片表面,可以发现叶脉的走向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是有所区别的。
在单子叶植物中,叶脉多为平衡走向,如禾本科植物。
而双子叶植物的叶脉是网状分布,正中通常有一主脉,然后向两边逐级分支。
叶子(汉语词语)

薄壁组织

也有人称其为叶肉细胞。薄壁组织是叶的最主要组织。薄壁组织内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根据光合作用类型(C3,C4或CAM)的不同,薄壁组织的排列也不一样。

表皮组织

表皮组织位于叶片的上下表面。通常是单层。细胞排列紧密。而在阔叶植物的叶子中,气孔分布于下表面。在针叶中,则整周都分布有稀疏的气孔。气孔是植物调节水分温度的重要结构。

单叶与複叶

每片叶上只有一片叶片的被称为单叶。典型具有单叶的植物有:蓖麻,苹果,南瓜和向日葵。
相对的,每片叶上有两片或以上的叶片的被称为複叶。如複叶的每片小叶都具有叶柄与主叶柄相连,这些叶柄则成为小叶柄。如果没有小叶柄,则小叶会直接着生在主叶柄上。如落花生的叶柄上具有4小叶,和三叶橡胶则如其名,有三片小叶。而複叶按小叶的排列可分为羽状複叶,掌状複叶,三出複叶和单身複叶。合欢的叶是典型的羽状複叶。大麻的则是掌状複叶。
叶子(汉语词语)

叶序

叶序指的是叶在茎上的着生次序。叶序是判断植物种类的重要手段。在下图,显示出了植物叶序的三种基本类型:对生,轮生和互生。图的上方,是从俯视角度画出的叶程式。

对生

指的是每茎节上着生两片叶,两者间差180°。上下两节的树叶又呈90°错开,避免了重叠,以儘可能大地利用光能。此种方式又称为十字对生。典型长有对生叶的植物:丁香、迷迭香和薄荷。
叶子(汉语词语)

轮生

指的是每茎节上着生三片叶或更多,排列呈轮状。典型的植物有夹竹桃科的多种植物,如黑板树、软枝黄蝉。有着轮生叶的植物,上下两节的叶通常会成45°错开,同样是为了每片叶都有更多机会接触阳光。

互生

指的是每茎节上仅着生一片叶片。从整株植物看,叶片排列可能呈螺旋状、二列状或是三列状。螺旋状排列是叶片依特定角度,顺着枝轴排列,如上图即为螺旋状,例如樟科植物;二列状则是相隔二叶相对而生(不在同一节上),例如鸢尾科的植物;三列状则是排列成三个方向(各节的叶轴夹120度角),例如莎草科的植物。 以任意一茎节的叶为起点,沿茎而上,找到在同一竖直线上的另一块叶。这两片叶之间的距离称为叶周

丛生

丛生的植物就像杂草一样乱长。 例如:车轮草,山苏。
叶子(汉语词语)

功能

一般来说,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但对于叶的特殊结构,如被子植物的花的蕊和花瓣,则负责生殖方面的功能。在雄蕊里精子发育并被组装成花粉粒以利于传播。雌蕊的子房则保护卵子,并在卵子受精后发育成果实。虫媒花的花瓣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或者是有浓浓的花香,能够吸引昆虫靠近雄蕊,使得花粉能够粘附在昆虫上得以传播。而风媒花则普遍有着朴素的颜色。原因是它们只需风的帮助,就能传播花粉。
叶子(汉语词语)
叶子(汉语词语)

落叶

叶虽然可以有很长的寿命(如百岁叶,能长有600岁的叶子),但大部分的叶都是有一定的寿命。一年生的植物,叶子会随着植物体的死亡而死亡。多年生的植物,叶子的寿命通常为一个生长季。有些多年生的植物,叶子寿命可长达几年。
当叶子要脱落的时候,叶柄基部分裂出数层扁小的薄壁细胞,称为离区。然后在离区範围内,一部分薄壁细胞的胞间层粘液化而分解,或者初生壁解体,形成离层。叶子在这里脱落。在离层的下方,细胞木栓化。木栓细胞可覆盖叶子脱落后形成的断痕,而本身又与茎的木栓层相连,继续保护植物体。
叶子(汉语词语)

叶色

叶子的颜色是叶子中各种色素的综合体现。高等植物中主要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蔔素,它们的比例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形成了叶子的颜色。
叶子(汉语词语)
叶子(汉语词语)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