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粳稻贡米之乡
2013年6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吉林市为“中国粳稻贡米之乡”。
万昌大米,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所产大米,被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评为金奖产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粳稻贡米之乡
- 外文名:无
- 特产:粳稻贡米
- 着名贡米:大荒地大米
吉林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汉唐时期,中国北方农耕文化和游猎文化在此会集,并与中原文化高度融合,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据《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渤海国每年进献给唐王朝的“卢城稻”被视为皇室珍品,成为唐朝300年间的皇家贡米,而在唐代六次法门寺迎送佛骨的仪式中,“卢城稻”也被作为最高供奉礼讚佛骨,因此又称“卢城稻”为“佛稻”,更为“卢城稻”赋予了很高的宗教文化价值。
到了明清时期,吉林市越来越受到中央王朝的重视,已成为皇粮贡米的重要供给地。清顺治14年,在吉林市设定乌拉打牲总管衙门,专门负责进贡吉林市优质大米、小米等东北特产,史上曾有“南有江南织造,北有打牲乌拉”之称。康熙、乾隆两帝都曾多次御驾亲临吉林市,民间流传康熙、乾隆两帝曾题诗讚赏吉林市朝贡的优质大米:“山连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营,粗碗白饭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宁”;“松江万里稻兴滔,碎碾珠玉降琼瑶。绵香宜腹还添力,慰我黎庶尽辛劳”。在《吉林通志》卷六天章志中记载了高宗纯皇帝于公元1778年御製“五穀”诗,并批注为:吉林地脉厚,则五穀实滋。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所产大米,被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评为金奖产品。
吉林市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原过渡地带,位于北纬43°87′,东经126°57′,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夏季湿润多雨温热;秋季短促凉爽天气晴好,昼夜温差大;全市日照时数一般在2500小时;积温一般在2800度,粳稻主产区无霜期最长可达到140天左右,非常适合粳稻生长发育和安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