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雀山《孙膑兵法》汉简
银雀山《孙膑兵法》汉简于1972年发掘出土于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简文书体为早期隶书,写于公元前140~前118年(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
2012年,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银雀山《孙膑兵法》汉简和同时出土的银雀山《孙子兵法》竹简被评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银雀山《孙膑兵法》汉简
- 馆藏地点:山东博物馆
- 出土时间:1972年
- 所属年代:两汉时期
- 类别:竹简
- 出土地点: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1号汉墓出土
文物资料
【规格】主要为长69厘米、长27.6厘米、长18厘米三种

银雀山《孙膑兵法》汉简,连同同时出土的其他银雀山汉墓竹简,公元前140~前118年墓葬中出土的竹简。分别出土于山东省临沂县(1994年为临沂市)银雀山1号和2号汉墓中。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北屏沂蒙山区,以东临沂水得名。古属鄅国,西汉时属东海郡。在临沂城南有两座隆起的小山岗,东西对峙,东岗名为金雀山,西岗名为银雀山。
1972年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发掘了银雀山两座汉墓。两墓都是长方形竖穴,均为一棺一椁。椁室分成棺室和边箱两部分。大部分随葬品放置在边箱内,出土陶器、漆器及铜镜、钱币等。1号墓的竹简出土于边箱的北部,与竹简同出的还有半两钱和1枚三铢钱。2号墓的竹简出土于边箱南部靠近东壁处。
文物详述
竹简的时间
从两墓出土的钱币和2号墓中出土的《元光元年曆谱》推定,1号墓的下葬年代在公元前140至前118年之间,2号墓下葬年代在前134至前118年之间。银雀山汉墓竹简的抄写年代应早于墓葬年代。竹简字型属早期隶书,当是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18年(西汉文、景至武帝初期)书写成的。1号墓中出土的两件漆耳杯,底部刻有隶书“司马”二字,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墓主人的姓氏。2号墓出土肩部刻有“召氏十斗”四字的陶罐,“召氏”一般也被视为2号墓主人的姓氏。 西汉时期避讳不严,竹简有时似避“邦”讳,有时又不避(《孙膑兵法·陈忌问垒》有“晋邦之将”语)。“盈”(惠帝名)、“彻”(武帝名)诸字,竹简常见,“雉”(吕后名)、“启”(景帝名)二字虽不常用,但也出现过。

竹简的形制
银雀山汉墓竹简总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简,此外还有数千残片。银雀山竹简的长度有3种:
1、长69厘米,约合汉尺三尺,经缀联共32简。
2、长27.6厘米,约合汉尺一尺二寸,约5000简。3、复原长度为18厘米,约合汉尺八寸,此类简仅10简。
汉简的不同长度,反映了汉代礼制。编联竹简的丝绳早已朽断,从简上留下的编痕可知有2道和3道的编联方式。从编痕处留下的空白可看出,竹简是先编联成册,然后再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