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
工业工程系成立于2001年10月11日,特聘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普渡大学工业工程系萨文迪(Gavriel Salvendy)教授出任首届系主任和讲席教授。现任系主任为申作军教授,全系现有教师队伍共40余人。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系馆坐落于清华大学主楼区舜德楼4-6层,教学、科研和人文环境十分优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
- 外文名: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2001年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立系宗旨
工业工程系的立系宗旨是:“在教育与研究方面建成世界一流的工业工程系,致力于提高中国和世界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
我系本着高起点、高水平、开放式的办学方针,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同行奠定了领先的地位。
今后,工业工程系将继续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工程系。
系发展史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学科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3年第一批获準设立工业工程工程硕士专业,1997年起设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后又获準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工业工程方向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1年10月11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正式成立,特聘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学 Salvendy 教授出任首届系主任和讲席教授。工业工程系的立系宗旨是:“在教育与研究方面建成世界一流的工业工程系,致力于提高中国和世界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
建系以来,工业工程系本着高起点、高水平、开放式的办学方针,参照国际一流的标準,建立了既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又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符合的工业工程学科和教育体系。全系师生员工努力贯彻立系宗旨,引进一流的师资,以国际化的视野探索教育改革,追求学术卓越,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办学、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教育的鲜明特色,走出了一条充分汲取国际经验和利用国际资源的开放式办学之路,已培养了一批兼具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複合型创新人才,成为清华园里一个富有特色和活力的院系。
工业工程系的发展已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2011年4月,由6位美国工程院院士和着名学者对工业工程系进行了国际学科评估,认为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本科教育达到美国前10名的水平,在部分研究领域已有世界一流的表现。
工业工程学科致力于解决与效率、质量、成本和安全相关的系统问题,对于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与社会转型,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设和谐富裕的强大国家,无疑能有非凡的贡献。
师资力量
工业工程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任系主任为萨文迪教授,工业工程系的教师队伍共40余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7人,讲师4人,外籍教师4人。教师均为留学归国的博士或在国外进修过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已在物流工程、网路化製造、生产运作与管理、质量工程、企业集成与信息化、工效学与人因工程、安全工程等领域开展了高水平的研究。
此外,工业工程系还聘请德国工程师协会(VDI)主席Hubertus Christ博士,前美国德州大学(PA分校)工业工程系系主任、理工学院院长、现Foxconn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陈振国先生,前国际人类工效学协会(IEA)主席Ian Noy博士,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学院院长郭位教授,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吴建福教授等为工业工程系客座教授。
学科专业
工业工程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美国七大工程学科之一。它融工程和管理于一体,对工业已开发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工业工程系招生的本科专业为“工业工程专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研究生专业一级学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有“工业与系统工程”和“物流工程与管理”两个方向(二级学科),可授予工学博士和工学硕士学位。工业工程系还设有工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培养在职工程硕士。
工业工程学科
工业工程是关于複杂系统有效运作的科学。它将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从系统的角度对製造业、服务业等企业或组织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最佳化与设计。
工业工程学科在国外高校人才培养中所占的合理比例,可参考以下比例图,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硕士生培养和博士生培养三个方面。
工业工程学科在国外高校所占的合理比例

本科专业
工业工程系招生的本科专业为“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管理科学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深厚的数理基础理论,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以及宽广的工程、企业管理、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对複杂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能力。本科学制为4年,实行学分制培养,其中一部分优秀学生可直接攻读研究生学位。
研究生专业
研究生专业一级学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有“工业与系统工程”和“物流工程与管理”两个二级学科,可授予工学博士和工学硕士学位。还设有工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培养在职工程硕士。
课程学习
工业工程系的学生特别重视专业数理基础课程。
工业工程系的学生特别重视数学基础,本科阶段除学习微积分、几何与代数、机率论、计算方法等工科数学外,还要学习运筹学、套用统计学、图论与算法等课程。进入研究生阶段还需学习数值分析、凸分析、随机过程等课程。
工业工程的专业课程包括物流系列课程、生产系列课程、人因系列课程。
学生情况
工业工程系每年招收约60名本科学生,这些学生的综合成绩位于清华大学录取学生生源的前三分之一左右。共有在校学生四百多人,其中,本科生两百多名,包括加拿大、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境外留学生17名;硕士研究生123名,其中包括德国和法国的国际留学生30名;博士生40名。
工业工程系的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活力、有开拓精神、有追求、勤奋斗的专业群体。从2001年建系以来,已经涌现出多个富有特色、在学校有很好声誉与影响力的集体和个人。在校重大文体赛事中,我系学生获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还有多名学生在国际、国内的专业大赛中获得大奖,为清华大学和工业工程系争得荣誉。遵循我系“追求卓越人生,塑造卓越事业”的培养目标,工业工程系的每一位学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时刻不懈地拼搏奋斗。
学生的毕业前景方面,以2006年全体毕业生为例进行统计,在当年毕业的全体62名本科毕业生中,继续在清华或者国内其他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者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的人数为33人,佔毕业生人数的53.2%;出国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的人数为16人,佔毕业生人数的25.8%;灵活就业或者自主创业3人,占4.8%;就业10人,佔毕业生人数的16.1%。
工业工程系围绕现代工业工程基础、物流工程、製造系统工程、人因工程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地方政府项目和国内外企业合作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每年在美、欧等重要国际杂誌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数十篇。
系实验室
工业工程系已建成系列实验室,包括物流系统实验室、先进制造与系统仿真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这些实验设施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以物流系统实验室为例,2007年该实验室获得了美国工业工程学会(IIE)的“教学创新奖”。
经过多年建设,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同行奠定了领先的地位。2006年底的国际学科评估的结果表明,工业工程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认可,被评价为“相当于美国前20名的水平”。
工业工程系的目标是高起点、高水平,参照国际一流的标準,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工业工程学科和教育体系。
科学研究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繫于2002年确定了学科建设发展框架,并对物流工程、先进制造和人因工程三大学科前沿进行了规划。
现工业工程系下设有三个研究所,涵盖了工业工程的核心领域,分别是:
运筹与统计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数学规划、随机模型、决策理论、算法与最佳化理论、数理统计、实验设计,以及採购管理、运作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顾客需求管理、网路与交通管理、协调机制等
工程系统研究所:主要研究生产系统设计与仿真、生产计画与控制、质量与可靠性、製造过程与系统最佳化、企业集成与信息化、智慧型监控与可视化生产管理、企业诊断与效率改善、生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人因与工效研究所:主要研究人类与机器、环境之间互动作用、生产工效、心理工效和组织工效、可用性理论、生产与交通安全工程、人机界面、职业安全与健康等
工业工程系围绕现代工业工程基础、物流工程、製造系统工程、人因工程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地方政府项目和国内外企业合作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每年在美、欧重要国际杂誌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数十篇。
研究所
该系3个研究所基本信息如下:
研究所名称 | 所长 | 副所长 | 成员数目 |
运筹与统计研究所 | 黄四民教授 | 蔡临宁副教授 | 12人 - 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高级工程师1人 |
工程系统研究所 | 成 晔副教授 | 张智海副教授 | 10人 - 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高级工程师1人 |
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 | 饶培伦教授 | 李志忠教授 | 8人 - 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 |
学术论文
工业工程系在积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的同时,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致力于提高产业生产力和竞争力,广泛开展了科学研究。我系的科学研究自建系以来飞速发展,成立以来围绕现代工业工程基础、物流工程、製造系统工程、人因工程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工业工程系的教师在国内外杂誌上已经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一百多篇,有多名教师成为国际杂誌的编委或者特约审稿人。
科研项目
工业工程系在运筹与物流工程、生产工程和製造系统、生产管理、企业信息化(CIMS)、工效学与人因工程等方面有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套用实践。建系以来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863高科技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画、省部级合作项目。
合作单位
工业工程系与工业界有着广泛的合作,与 Caterpillar、Liberty Mutual、铁道部、奥组委等国际国内着名企业和组织有着良好的合作。
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是工业工程系科研的重点,除与国外多家研究机构和院校保持紧密的合作外,还与多家大型国际型企业开展工业工程套用研究,包括美国利保互助保险集团、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英国的 Rolls-Royce 航空发动机公司、美国 GM 公司、诺基亚公司、宝洁公司等。这些研究的开展使得工业工程系的研究方向能够迅速与国际学科发展前沿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