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鸥科
鸥科(学名:Laridae),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 鸥形目中的一个科。在新的鸟类DNA分类系统中,整个鸥形目被合併到一个巨大的鹳形目之下,鸥科则成为鹳形目的一个科。包括鸥亚科(Larinae)的鸥及燕鸥亚科(Sterninae)的燕鸥。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鸥科
- 拉丁学名:Laridae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纲:鸟纲
- 目:鸥形目
- 科:鸥科
- 亚科:鸥亚科及燕鸥亚科
- 属:22属
- 种:101种
- 分布区域:全球分布
分布範围
鸥科是人们最熟悉的海洋鸟类,在沿海和内陆水域活动,分布遍及全球,有些种类如北极燕鸥每年都往返与南北两极之间,是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
体态特徵
鸥和燕鸥均翅长,极善于飞行,飞行姿态优雅,脚上有蹼,雌雄同色,以灰、褐为主,腹部多为白色,有些种类不易区分。
种类差别
鸥和燕鸥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鸥嘴端具钩而燕鸥不具;鸥尾常为圆形,燕鸥尾常为叉形似燕;鸥体型通常比燕鸥要大;鸥擅长在水面游泳而不能潜水,燕鸥擅长俯冲潜水,但多不常游泳。
生活习性
鸥和燕鸥多以鱼虾等为食,但有些鸥类特别是一些大型种类有类似贼鸥的掠夺习性,比较具攻击性。
下属分类
共22属约101种,我国16属36种。
鸥亚科
共10属,56种;我国有7属,18种。
白鸥属(Pagophila),仅白鸥一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洲。
彩头鸥属(Chroicocephalus),共12种,除南北极外,全球分布。我国有4种,即棕头鸥、细嘴鸥、红嘴鸥和黑嘴鸥。
叉尾鸥属(Xema),仅叉尾鸥一种,繁殖于高纬度极地;越冬于东大西洋及东太平洋。世界各地多有迷鸟记录。罕见迷鸟于中国南沙群岛。
黑尾鸥

三趾鸥属(Rissa),共2种,繁殖于北极区的北美洲及亚洲。南移越冬至地中海、西非及北太平洋。我国可见一种,即三趾鸥,为甚罕见冬候鸟。有报导在辽宁(旅顺)、河北、江苏(Shaweishan)及四川越冬。香港有两次记录。
豚鸥属(Leucophaeus),共5种,分布于美洲。
鸥属(Larus),共24种,全球分布。我国有8种,即黑尾鸥、海鸥(Larus canus)、银鸥(Larus argentatus)、灰翅鸥(Larus glaucescens)、北极鸥(Larus hyperboreus)、灰背鸥(Larus schistisagus)、织女银鸥(Larus vegae)、黄脚银鸥(Larus cachinnans)。
小鸥属(Hydrocoloeus),仅小鸥一种,在国外繁殖于欧洲、俄罗斯,越冬于地中海、黑海和日本海等。在国内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额尔根河,据报导迁徙时经过新疆西部天山、河北(北戴河)、江苏(镇江)。香港有一记录。部分夏候鸟,部分旅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黑背鸥

楔尾鸥属(Rhodostethia),仅楔尾鸥一种,分布于北极区和俄罗斯。繁殖于北极区,越冬亦于北极圈内,但迷鸟散及北方海域、冰岛、英国、爱尔兰、挪威、瑞典、芬兰、丹麦、荷兰、立陶宛、波兰、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义大利、蒙古、中国、韩国和日本。罕见。冬季偶有迷鸟至中国。在辽宁旅顺有记录。
燕尾鸥属(Creagrus) ,仅燕尾鸥一种,分布于哥伦比亚、厄瓜多、秘鲁、智利。
渔鸥属(Ichthyaetus),共6种,分布于非洲、欧洲和亚洲。我国有2种,即渔鸥和遗鸥。遗鸥为世界濒危物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燕鸥亚科
共12属,约45种;我国有9属,18种。
白玄鸥属(Gygis),仅白玄鸥一种,广布于各大洋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极罕见的漂泊鸟,于澳门海域有过一次记录,也见于中国南海的西沙群岛。
浮鸥属(Chlidonias),共4种,遍布于欧洲,亚洲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澳大利亚几乎全境,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以及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沿海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 我国有3种,即须浮鸥、黑浮鸥和白翅浮鸥,分布覆盖了东部半箇中国的全境和新疆北部地区。
凤头燕鸥属(Thalasseus),约6~7种,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亚洲,大洋洲,非洲,美洲的热带地区沿海和广阔海洋以及岛屿。有些种类的繁殖地和终年留居地沿伸至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的温带沿海。我国有3种,即大凤头燕鸥、小凤头燕鸥和黑嘴端凤头燕鸥,分布于南部沿海各省和山东半岛。
灰燕鸥属(Procelsterna),共2种,分布于美国、智利、澳大利亚、纽西兰、万那杜、新喀里多尼亚和斐济岛。
巨嘴鸥属(Phaetusa),仅巨嘴燕鸥一种,分布于美国、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盖亚那、苏利南、厄瓜多、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阿根廷、乌拉圭。
巨鸥属(Hydroprogne),仅红嘴巨鸥一种,广泛分布于除了南美洲和南极洲及非洲内陆以外的世界各大洲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和新疆北部。
黑嘴端凤头燕鸥

乌燕鸥属(Onychoprion),共4种,广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的热带海域。我国有3种,即乌燕鸥、褐翅燕鸥和白腰燕鸥,分布于东南沿海、台湾(繁殖鸟、夏候鸟);南沙群岛太平岛、香港(旅鸟)。
小燕鸥属(Sternula),共6种,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澳洲和南美洲。我国仅白额燕鸥一种,分布于东部沿海、西至内蒙古、陕西、四川、云南等地。
玄燕鸥属(Anous),共3种,分布于美洲、非洲、澳洲和亚洲。我国有白顶玄燕鸥一种,以往曾在台湾海域的岛屿上繁殖。
印加燕鸥属(Larosterna),仅印加燕鸥一种,分布于南美洲西部厄瓜多、秘鲁和智利等沿岸地带。
普通燕鸥

燕鸥属(Sterna),共14种,分布几遍全球。我国有黄嘴河燕鸥、粉红燕鸥、黑枕燕鸥、黑腹燕鸥和普通燕鸥5种,大部份地区均有分布。
噪鸥属(Gelochelidon),仅鸥嘴噪鸥一种,分布于欧洲南部,小亚细亚,中亚,蒙古,伊朗,波斯湾,南亚,东南亚,澳大利亚,纽西兰,北非,东非,西非,北美南部,中美洲和南美北部及东部的沿海地区。在我国分布于河北、东北、浙江、山东、河南、新疆以及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和海南。
鸥科名称
中文名称 | 学名 | 中文名称 | 学名 |
---|---|---|---|
黑玄燕鸥 | Anous minutus | 红嘴鸥 | Larus ridibundus |
白顶玄燕鸥 | Anous stolidus | 黑嘴鸥 | Larus saundersi |
小玄燕鸥 | Anous tenuirostris | 灰背鸥 | Larus schistisagus |
须浮鸥 | Chlidonias hybridus | 纽西兰红嘴鸥 | Larus scopulinus |
白翅浮鸥 | Chlidonias leucopterus | 安第斯鸥 | Larus serranus |
黑浮鸥 | Chlidonias niger | 海豚鸥 | Leucophaeus scoresbii |
燕尾鸥 | Creagrus furcatus | 白鸥 | Pagophila eburnea |
鸥嘴噪鸥 | Gelochelidon nilotica | 巨嘴燕鸥 | Phaetusa simplex |
白玄鸥 | Gygis alba | 蓝灰燕鸥 | Procelsterna cerulea |
红嘴巨鸥 | Hydroprogne caspia | 楔尾鸥 | Rhodostethia rosea |
印加燕鸥 | Laros terna inca | 红腿三趾鸥 | Rissa brevirostris |
银鸥 | Larus argentatus | 三趾鸥 | Rissa tridactyla |
大西洋鸥 | Larus atlanticus | 剪嘴鸥 | Rynchops albicollis |
笑鸥 | Larus atricilla | 非洲剪嘴鸥 | Rynchops flavirostris |
地中海鸥 | Larus audouinii | 黑剪嘴鸥 | Rynchops niger |
斑尾鸥 | Larus belcheri | 黑腹燕鸥 | Sterna acuticauda |
棕头鸥 | Larus brunnicephalus | 白额燕鸥 | Sterna albifrons |
纽西兰黑嘴鸥 | Larus bulleri | 黑额燕鸥 | Sterna albostriata |
加州鸥 | Larus californicus | 白腰燕鸥 | Sterna aleutica |
海鸥 | Larus canus | 褐翅燕鸥 | Sterna anaethetus |
灰头鸥 | Larus cirrocephalus | 姬燕鸥 | Sterna antillarum |
黑尾鸥 | Larus crassrostris | 黄嘴河燕鸥 | Sterna aurantia |
环嘴鸥 | Larus delawarensis | 西非燕鸥 | Sterna balaenarum |
黑背鸥 | Larus dominicanus | 粉红燕鸥 | Sterna dougallii |
岩鸥 | Larus fuliginosus | 弗氏燕鸥 | Sterna forsteri |
小黑背鸥 | Larus fuscus | 乌燕鸥 | Sterna fuscata |
细嘴鸥 | Larus genei | 南美燕鸥 | Sterna hirundinacea |
灰翅鸥 | Larus glaucescens | 普通燕鸥 | Sterna hirundo |
冰洲鸥 | Larus glaucoides | 秘鲁燕鸥 | Sterna lorata |
哈氏鸥 | Larus hartlaubii | 灰背燕鸥 | Sterna lunata |
红嘴灰鸥 | Larus heermanni | 眼斑燕鸥 | Sterna nereis |
白领鸥 | Larus hemprichii | 北极燕鸥 | Sterna paradisaea |
北极鸥 | Larus hyperboreus | 白颊燕鸥 | Sterna repressa |
渔鸥 | Larus ichthyaetus | 桑氏燕鸥 | Sterna saundersi |
白眼鸥 | Larus leucophthalmus | 澳洲燕鸥 | Sterna striata |
黄脚鸥 | Larus livens | 黑枕燕鸥 | Sterna sumatrana |
褐头鸥 | Larus maculipennis | 黄嘴燕鸥 | Sterna superciliaris |
大黑背鸥 | Larus marinus | 雪冠燕鸥 | Sterna trudeaui |
黑头鸥 | Larus melanocephalus | 克岛燕鸥 | Sterna virgata |
小鸥 | Larus minutus | 南极燕鸥 | Sterna vittata |
灰鸥 | Larus modestus | 小凤头燕鸥 | Thalasseus bengalensis |
澳洲银鸥 | Larus novaehollandiae | 大凤头燕鸥 | Thalasseus bergii |
西美鸥 | Larus occidentalis | 黑嘴端凤头燕鸥 | Thalasseus bernsteini |
太平洋鸥 | Larus pacificus | 丽色凤头燕鸥 | Thalasseus elegans |
博氏鸥 | Larus philadelphia | 橙嘴凤头燕鸥 | Thalasseus maximus |
弗氏鸥 | Larus pipixcan | 白嘴端凤头燕鸥 | Thalasseus sandvicensis |
遗鸥 | Larus relictus | 叉尾鸥 | Xema sabi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