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鞍斑海葵鱼

鞍斑海葵鱼

鞍斑海葵鱼

鞍斑海葵鱼(Amphiprion polymnus)俗名鞍背小丑,其本身体色艳丽以及与海葵共生之习性,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区,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至索罗门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鞍斑海葵鱼
  • 别名:鞍背小丑
  • 栖息环境:砂泥底、近海沿岸、舄湖
  • 科中文名:雀鲷科

基本信息

鞍斑海葵鱼
中文名:鞍斑海葵鱼、鞍斑双锯鱼
俗名:鞍背小丑
学名:Amphiprionpolymnus
英文名:Saddlebackanemonefish,Saddlebackclown,Saddlebackclownfish,White-tippedanemonefish,Brownsaddleclownfish
科名:Pomacentridae
科中文名:雀鲷科
同种异名:Amphiprionbifasciatusannamensis,Amphiprionintermedius,Amphiprionlaticlavius,Amphiprionpolynemus,Amphipriontrifasciatus,Anthiasbifasciatus,Coracinusunimaculata,Lutjanusjourdin"
模式种产地:Indies
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栖息环境:砂泥底、近海沿岸、舄湖
栖息深度:2-30米
最大体长:13cm
有毒鱼类:否
经济性:是
食用鱼类:是
观赏鱼类:是

形态特徵

体呈椭圆形而侧扁,标準体长为体高之1.9-2.2倍。吻短而钝。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圆锥状。眶下骨及眶前骨具放射性锯齿;各鳃盖骨后缘皆具锯齿。体被细鳞;侧线之有孔鳞片32-43个。背鳍单一,软条部不延长而略呈圆形,硬棘IX-X,软条16-17;臀鳍硬棘II,软条12-13;胸鳍鳍条16-18;雄、雌鱼尾鳍皆呈圆形。体一至呈橘红色,各鳍淡色。头部及躯干部间具一白色窄垂直白色;体背由吻部沿背鳍基底延伸至尾柄另具一白窄带。

分布

世界分布: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至索罗门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中国台湾南部有发现,但罕见。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底质为沙地之舄湖及含沙地之礁区,栖息深度可达约30公尺。主要和生长在沙地的海葵行共生之行为,喜欢共生的海葵有Heteractiscrispa及Stoichactishaddoni等,体表之黏液可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行一夫一妻制。杂食性,以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

渔业利用

本身体色艳丽以及与海葵共生之习性,使其成为受欢迎之水族观赏鱼。目前已能人工繁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