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无题(李商隐七律《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李商隐七律《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像出对方的相思之苦;尾联表明想像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全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覆表现着融贯全诗的複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複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无题
  • 创作年代:晚唐
  •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 作者:李商隐
  • 作品别名:相见时难别亦难
  •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二句: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的机会难得,分别时更是难捨难分。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泪始乾: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⑸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云鬓(bìn):女子多而美的头髮,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⑹应觉:构想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
⑺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⑻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探看(kān):探望。

白话译文

相见机会本已难得,分别时更是难捨难分;何况正当东风将收的暮春时节,百花凋残。
春蚕直到死时,才把丝儿吐完;蜡烛烧成灰烬,蜡泪才会流乾。
早晨梳妆照镜,(愁思难遣),只担忧如云的鬓髮改变颜色;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好在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尝试着捎信),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年代不明,有说作于开成三年(838)婚王氏之前。就内容而言,吴、冯、张、汪诸家皆以为寓意令狐氏之作。或谓进士方及第后,调弘农尉时,寓意君王之作。然皆属猜度而无实证。从明显描写的内容看,似是一首爱情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全诗以首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首句言相见难得,离别难堪。次句以百花无力象徵为离别相思之情所困扰,情绪低落。颔联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全诗的重心,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颈联五、六句构想象被怀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尾联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如此解说,则这场恋爱必是难有成果的苦恋。另一种可能是:此诗并无本事,只是作者抒写一种经过概括、提纯的生活体验,或者是爱情体验,或者是友情体验,或者兼而有之。如此,则是托男女之情而寓意人生。总之,此诗乃义山诗中最为传诵的名篇,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悽苦而不失优美。

名家点评

《韵语阳秋》:李义山《无题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此又是一格。今效此体为俚语小词传于世者甚多,不足道也。
《四溟诗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措词流丽,酷似六朝。
《五朝诗善鸣集》:诗中比意从汉魏乐府中得来,遂为《无题》诸篇之冠。
《初白庵诗评》:三四摹写“别亦难”,是何等风韵!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第二句毕世接不出,次联犹之“彩凤”、“灵犀”之句,入妙未入神。冯班:妙在首联。三四亦杨、刘语耳。何义门:“东风无力”,上无明主也。“百花残”,己且老至也。落句具屈子《远游》之思乎?
《唐诗贯珠》:此首玩通章,亦圭角太露,则词藻反为皮肤,而神髓另在内意矣。若竟作艳情解,近于怒张,非法之善也。细测其旨,盖有求于当路而不得耶?
《李义山诗解》:八句中真是千回万转。
《玉溪生诗意》:三四进一步法。结用转笔有力。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程梦星曰:此诗似邂逅有力者,望其援引入朝,故不便明言,而属之无题也。起句言缱绻多情,次句言流光易去,三四言心情难已于仕进,五六言颜状亦觉其可怜,七八望其为王母青禽,庶得入蓬山之路也。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泛读首句,疑是未别时语,及玩通首,皆是作别后追思语,乃知此句是倒文……呜呼!言情至此,真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玉台》、《香奁》,其犹粪土哉!镂心刻骨之言(“春蚕到死”二句下)。
《茧斋诗谈》:情太浓,便不能自摄,入于淫纵,只看李义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之句便知。
《龙性堂诗话初集》:李义山慧业高人,敖陶孙谓其诗“绮密瑰妍,要非适用”,此皮相耳。义山《无题》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又“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其指点情痴处,拈花棒喝,殆兼有之。
《唐诗笺注》: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玉溪《无题》诸作,深情丽藻,千古无双,读之但觉魂摇心死,亦不能名言其所以佳也。
《玉溪生诗说》:感遇之作,易为激语。此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不为绝望之词,固诗人忠厚之旨也。但三四太纤近鄙,不足存耳。
《唐诗三百首》:一息尚存,志不少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
《精选七律耐吟集》:镂心刻骨之词。千秋情语,无出其右。
《澹山诗话》:义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道出一生工夫学问,后人再四摹仿,绝无此奇句。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