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犀牛脚镇
犀牛脚镇位于钦州市最南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是一座滨海城镇。全镇土地总面积200余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4.7公里,浅海滩涂12.88万亩,辖16个村委会,共5.7万多人。全镇共有汉、壮、瑶、苗、侗、毛南、京等七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人口的99%。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犀牛脚镇
- 外文名称:Xiniujiao Town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广西钦州市
- 电话区号:0777
- 邮政区码:535035
- 地理位置:钦州市南部
- 面积:200余平方公里
- 人口:5.7万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三娘湾
- 火车站:钦州站,钦州东站
- 车牌代码:桂N
历史沿革
犀牛脚镇在南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 至元末,先后属玉山县、乌雷县、宁海县、安京县(后改安远)地。明至清末,先后属安远县、 钦州、钦县、钦州、钦州直隶州地。
民国19年分为头甲、二甲2乡,30年,分为头甲、 英环2乡。解放后,1949年12月——1951年1月,设头甲、英环乡,1951年春分为8个小乡, 1957年合併为犀牛脚乡,1958年秋併入钦州大公社,1959年6月设犀牛脚公社,1984年9月复为乡。
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钦州市分成钦北区和钦南区,犀牛脚镇属钦南区。
行政区划
犀牛脚镇行政区划总面积254.4平方公里,有131个自然村,辖:大环、犀牛脚、乌雷、三娘湾、联民、白路、船厂、岭脚、西寮、炮台、岭门、埠头、西坑、大灶、平山、鹿耳环、鸡墩头、金鼓、新联、大坪、丹寮、沙角22个村委会。
人口民族
犀牛脚镇2010年共12408户,5912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64人,汉族58684人,壮族388人,其他族56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犀牛脚镇位于钦州市南端,东部隔大风江与合浦县分界, 西、南面临南海钦州湾。东南距北海港28海里,西距钦州港14海里,距防城港49海里。
地形
犀牛脚镇三面临海,一面接陆,北部为低丘地,西南属滨海平原区,局部为台岗地切割, 形成珊瑚状地带。
资源
土地资源
犀牛脚镇1990年有耕地6.09万亩, 山地17.07万亩,有林7500亩。
海洋资源
犀牛脚镇沿海有三娘湾、三墩渔场,故渔业以海水捕捞为主。1990年,有机动、非机动渔船861艘,淡水、海水养殖面积12849亩,水产品产量合计918.46万公斤,居钦州市第一。
交通
犀牛脚镇交通发达,水陆交通俱备,钦犀二级公路自北向南、广西滨海公路自东向西环绕海岸贯穿过镇,钦州港至犀牛脚船厂的铁路规划已经国家审批,全国中心渔港之一的犀牛脚中心港正开工建设,三墩岛30万吨级的深水码头已被国家立项。镇基础设施建设已具规模,水电设施齐备,程控电话遍布各村,是钦州市沿海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黄金宝地”。
矿产资源
镇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钛铁矿、高岭土、花岗岩、赤砂岩、金沙等。其中,钛铁矿、花岗岩、高岭土储量丰富,每年都有大批量开採出售。
水产资源
水产资源盛产珍珠、大蚝、文蛤、泥蚶、沙虫以及各种虾蟹鱼等名贵产品;
农业
花生、红薯、木薯等农副产品产量居钦南区首位。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沿海港湾小岛千姿百态,奇石遍布,水库区域青山碧水,风景宜人。
主要成就
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紧紧围绕市委“323”工作思路和钦南区“两沿四区三业”的工作决策,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胆实践、勇于开拓,以打造“平安镇”,建设滨海旅游重镇、工业强镇和广西“十强”镇为发展目标,以服务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着眼“四化”建设,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快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以及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1998年被定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範镇、2000年被定为广西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年被定为广西区重点镇、2003年通过了广西小康示範镇、2004年被定为全国重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