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道士庙
公元600年前,隋炀帝年间,上大夫薛道衡为避无道昏君隋炀帝迫害而来到此地,此地当时居民大多为少数民族。薛道衡授命在北海海眼之处,在此正式建庙。
因薛道衡为正一受禄道士,人称薛道士。直到解放前,还有郭姓的道士在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记废墟上,重新建有三间正殿,塑有千手观音等道教与佛教神像,有道士三四人,现在当地的郭姓居民即当时郭姓道士的后人。直到文化大革命被拆除。
每年农曆三月十六、十七、十八三天,在这里还举办庙会。周围乡民都到那里朝拜神仙。因薛道士道德品质高尚,代代相传,所以该庙人们也称薛道士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薛道士庙
- 也叫:观音庙
- 属于:辽南地区最早宗教道场之一
- 性质:是控制东海的龙穴之地
历史来源
薛道士庙也叫观音庙,是辽南地区最早的、有灵气的宗教道场之一,是控制东海的龙穴之地。 大连历史悠久,距今约5000年前,商、周朝就在这里建立行政管辖,但名称不详。
三国时称沓渚,东晋时称马石津,隋朝、唐都称都里镇、青泥浦,辽、金、元三朝称狮子口,解放后称旅大。明洪武四年(1371)七月,朱元璋派遣马云、叶旺二将率师开赴辽东,消灭元朝残余势力并在辽东建立卫所。隋唐时期主要活动在内地,今普兰店、金州一带,。
薛道衡与老子庙历史之缘
《隋书·薛道衡传》记载,薛道衡,字玄卿,原名季昌,后因一心向道,效张天师张道陵,改名道衡,取“道”衡在之意。今山西河东汾阴人也。祖聪,历仕北齐、北周。
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父孝通,常山太守。道衡六岁而孤,专精好学。年十三,讲《左氏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颇有词致,见者奇之。其后才名益着,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
尚书左僕射弘农杨遵彦,一代伟人,见而嗟赏。授奉朝请。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矣。”河东裴谳目之曰:“自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复遇薛君矣。”武成作相,召为记室,及即位,累迁太尉府主簿。岁余,兼散骑常侍,接对周、陈二使。武平初,诏与诸儒修定《五礼》,除尚书左外兵郎。陈使傅縡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待诏文林馆,与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齐名友善。
复以本官直中书省,寻拜中书侍郎,仍参太子侍读。后主之时,渐见亲用,于时颇有附会之讥。后与侍中斛律孝卿参预政事,道衡具陈备周之策,孝卿不能用。及齐亡,周武引为御史二命士。后归乡里,自州主簿入为司禄上士。建观音庙修行,向谌母学道,乃东海龙王敖广至友。
此后云游东北及沿海许多地方,为民除害、根治水患,保护出海渔民平安,协助官方平定倭寇之患。他在130多岁时离世,传说道观修行的几十名道众皆“拔宅飞升”。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此为一案例也。
此后,为了纪念他,当地乡邻和族孙在其故居又建起了“薛道士庙”。“薛道士庙”与江西人的“万寿宫”齐名,成为南北遥相呼应,为中华成族祈福与禳祸的上仙。 道衡为官时,不但是伟大的诗人。同时为正一派授录道士。一心向道,不仅精通仙道,且精通佛道。
诗为证
有其诗为证: 展敬上凤林寺诗 净土连幽谷。宝塔对危峯。林栖丹穴凤。地迩白沙龙。 独岩楼逈出。复道阁相重。洞开朝雾敛。石湿晓云浓。 高筱低云盖。风枝响和钟。檐阴翻细柳。涧影落长松。 珠桂浮明月。莲座吐芙蓉。隐沦徒有意。心迹未相从。
从驾天池应诏诗 上圣家寰字。威略振边陲。八维穷眺览。千里曳旌旗。 驾鼋临碧海。控骥践瑶池。曲浦腾烟雾。深浪骇鲸螭。 道衡对佛法的参悟套用亦超乎常人,留下了《以经制经》的佳话: 隋朝薛道衡出使南地。有个僧人十分善辩,薛道衡拜见,僧要他在佛堂外诵读经文,并向寺庙礼拜后方可进入佛堂。薛道衡尊重僧道,一一照办。待他来到佛堂门边时,僧人大声引读《法华经》道:“鸠(恶鬼名)荼鬼,今在门外。”道衡立即应声还对《法华经》之句道:“呲舍鬼,乃往其中。”僧人被折服,对薛道衡再不敢恶语相待。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伤桃园薛道士》是专为薛道士而作: 坛边僧在鹤巢空, 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 满山无主任春风。 唐玄宗李隆基是薛道士的崇拜者,曾专门来到薛道士庙,题诗〖送道士薛季昌还山〗 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将成金阙要,愿奉玉清书。 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犹期传秘诀,来往候仙舆。
地灵之地例证
1、此地为地灵之地的另一例证是薛仁贵征东的故事: 薛礼征东临行前,军师徐茂公(亦是得天书之道士)告诫他,到辽东的灵地薛道士庙双龙山夜观北斗,根据天罡的位置变化决定是否进军。这是此地。在双龙山上还留有“饮马湾”等古蹟。 此后历经战乱,但这里的灵气有增无减。清朝康德年间,地方求雨后如愿得雨,现有石碑为证。该村一现年48岁的村民说,其母生他时,难产三天没有生下来,这时有人提议到薛道士庙求慈航大士(观音菩萨的又一称呼)保佑,之后不足一个时辰顺利生产。
2、2001年当地大旱,当地村民又到这个山坡上求雨,第二天天降大雨。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大量地流传于民间。
道德楼
德化人间 仙费两教合一 儒学尊道崇德 复建观音庙的意义在于德化人间。观音庙的复建,继承薛道士仙佛合一的道德文化传统,遵循经典上有依据,历史上有继承、文化上有特色、艺术上有创意、功能上有感应等五项原则而建设。如今兴建的道德楼以老子的《德经》《道经》为基础,以仙佛共证大道的信仰为中心,建设德楼与道楼。该景区是“以道德为核心的根文化城”其宗旨是“道莅天下,德化人间”,教育人民“非德勿思,非德视,非德勿言,非德勿行”。
首先建立淳德楼与归道楼。
淳德楼是面向社会的道德讲堂与国际道德会务中心。聘请国内外高道高僧开坛讲经说法、有选择性地邀请国内外知识界的有德专家讲学。
二期淳德二楼是建立道德文化博物院。
三期淳德三楼是建立世界最大的道德文化产品交易市场。
四期,在其它範围内的山林内设立生态发展区,包括生态林业、生态农业、及与此有关的经济活动。
道德楼及本道场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摒弃门户之见,展示中华道德无极圆融文化,仙佛大道本是一家的思想,只是“知其白,守其黑”各有因缘不同而已。相信道德楼的落成一定会成为天下第一道德博物馆。道德楼的建设必将带动薛道士庙,其他配套项目的建设,终将建成一座以道德为根、以仙道修命、以佛道修性、以德道为学、以自然为归的大道道场。
德化人间首先应当正本清源。道家参照佛家的称为谓应当是仙家。道,是自然界生灵共同追求及证悟的大道,应当说中国人是对道的认识最早的民族,也是最崇拜道的民族,中国人修道的历史是自有人类开始以来的事情,只是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向前,对道的认知在不断倒退、不断离道失德。道德之人为拯救社会建立组织---道教。佛教的产生也是同样,不是有佛教以后才有佛,而是有了佛后,对佛道的认识倒退才有佛教。佛也是对道的追求与认识的“高人”。只是进入中土后对其翻译时,为避免与仙的重複,给予了新称谓罢了。佛思想进入中土后,由于植根于中华的道德土壤后,才绽放出累累硕果。这就是为什幺佛产生于印度,昌盛于华厦缘故。
所以,如果佛家以“佛”来定义的话,与之相适应的中国的道家是“仙”家意,这样便于与佛相区别,又不与道混同,故本文称中国道家为“仙道”。 儒学志于道,但不是宗教,是植根于中华道德基础上产生的学派。儒家的“家”与佛家的“家”不是一个意思。儒家的“家”是指一个学派,而不是一门宗教。因为中国的儒来源于道。百家争鸣的局面是离道失德的结果,儒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但不能因此认为儒是一门宗教,因它不能穿越阴阳,对此孔夫子也不否认“志于道,依于德,据于仁,游于艺”。故,作为宗教的“道场”不宜用“儒释道”的称谓。“儒释道”正确的含义是指三种文化。历代修成正果的大儒都是对道德的追求与实践者。正因为他们志于道才取得了成功。
庙殿配置
太清殿
(配四大天师) 两侧为“四大天师”.他们 均是道教的创立者,分别为东汉“张道陵天师”,是五斗米教的创立者;以及“南北朝时的葛仙翁、许旌阳”和宋代的“萨守坚”.左右墙上 的壁画分别为“玉帝”“王母”带领天界诸神朝拜三清的场面.供桌两边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和合喻意同心、和睦、顺气,是中国的喜神、爱神.中间的雕刻为骏马驰骋,龙腾虎跃,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龙马精神,喻示着人们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老母殿
(自然形成的神像)
三官殿
又名救苦殿 (配天、地、水) (配哪咤)
药仙殿
又名观音殿 娘娘殿 (配神农、扁鹊、孙思邈) (薛道士、善财童子) (配眼光娘娘、送子娘娘)
财神殿
财神殿 中路武财神赵公明; 文:文昌帝君、 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 武:月财神赵公明为正财神; 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 义:关公被尊为义财神。 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 富:明初鉅富 沈万三传说拥有聚宝盆,财可敌国,甚至能和朱元璋竞筑南京城,被奉作富财神。 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偏:最早到东南亚经商,被称作“大伯公”﹝土地公﹞ 的华侨苏福禄,由于开偏远地区之利,被当作职司“偏”远财富的偏财神。
斗姆殿
又名转运鼎 文昌塔 (西山) 长子为天皇大帝(即四御之一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次子为紫微大帝(四御之一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余七子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 武曲、破军,即北斗七星。 (胡蟒长黄)仙殿 山神/土地/城隍/护法殿 龙王/井神/稷神/斗神/灶神殿 德一楼 转运池 归道楼 灵官殿 灵官是道教的护法天神。道教有五 百灵官的说法。其中最有名的“王灵官”,很多道家宫观的第一个大殿中,镇守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都是这位王灵官。先天主将,一炁神君。都天纠罚大灵官,三界无私猛吏将。金睛朱发,号三五火车雷公。
庙门
老子庙 另设西天佛祖殿 通天见阳莫离此 晓地寻幽由此处 盘山道路 公里 为发扬仙佛文化与国粹传统文化,每年农曆三月十七至十九日将隆重举行【观音庙传统庙会文化节】。庙会之日,大型祈福法会,慈善义诊,民间艺术表演,珠玉、绫罗、农服雕漆、古玩、字画传统小吃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无所不有云集于此,法喜禅悦。 灵神庙正加紧筹划道场建设。首先要建设的是容纳九百人听经闻道、清静修行、道德文化展示的道德讲堂,即道德楼各一座,每层999平方米,取99归1意。亦可称之“德道楼”。由“淳德楼”与“归道楼”构成。寓淳德归道之意。 今日古剎重辉,灵神再显,诚乃上应天时,下合众心,“千载一时,一时千载”之盛事,然复建工程浩繁,非止一端,诚望诸方大德长老、护法善信、各界贤达慷慨共赴盛举,随缘乐施净财,不弃涓滴,乃成江海,承此德力,各登仁寿之哉,鹹趋菩提之果,功力虚弃,福有攸归。 祈愿:灵神庙复建、道德仁重兴、天地人合一、官军民康宁。 诚望广大善信及社会贤达,勿失福德胜报之机缘,踊跃捐资布施,随喜功德,日月长悬,浮屠高建,功德芳名,垂之久远。
观音庙所供诸天尊菩萨简介
太清殿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诸天界中最高者;也是道教对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合称;同时是唐明宫中一宫殿的名称;也有说是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所来。故太清殿即是天地的最高统治者。 一句箴言:开天闢地,主握阴阳。三清是“天界”最高神灵,执掌宇宙,主宰万物,造化阴阳,生成天地,是世界的本源道的化身。玉清又名天宝君,为洞真之神;上清又名灵宝君,为洞玄之神;太清又名神宝君,为洞神之神.两侧为“四大天师”.他们均是道教的创立者,分别为东汉“张道陵天师”,是五斗米教的创立者以及“南北朝时的葛仙翁、许旌阳”和宋代的“萨守坚”。左右墙上的壁画分别为“玉帝”“王母”带领天界诸神朝拜三清的场面。供桌两边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和合喻意同心、和睦、顺气,是中国的喜神、爱神。中间的雕刻为骏马驰骋,龙腾虎跃,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龙马精神,喻示着人们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观音殿
又名慈航殿。仙佛两界共同尊敬的天尊。
一句箴言:大慈大悲 有求必应 道教女神——碧霞元君
在土生土长的道教中,泰山娘娘被尊奉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然而在众多的信徒中,知道她的法号“碧霞元君”的恐怕并不多。人们习惯上称呼她为泰山娘娘、泰山奶奶、泰山老奶奶、泰山圣母等。对于其来历,更是众说纷纭。一说秦始皇封泰山时,有神州姥姥出现,后为元君。《瑶池记》则说元君是黄帝派到泰山迎接西崑真人的玉女。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天官、地官和水官。
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
一句箴言: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道教徒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金箓、黄箓道场,以祈福消灾。
药王
一为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世尊为药王
二为扁鹊。战国时医学家 三为孙思邈。唐代道士、着名医药学家。
一句箴言:强身祛病 五路财神
敕封五路财神
指的是赵公明及其四位义兄弟﹝或部将﹞。
除了中路为武财神赵公明外,其余四路为: 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 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 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 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 这可能是受到了五行观念的影响,认为天地广阔,财宝当然也要分区处理。拜五路财神,就是收尽东南西北中五方之财的意思。
阴阳财神
一文一武,常指: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
文、武、义、富、偏五路财神 文: 指文昌帝君。 武:月财神赵公明为正财神。 义:关公因为挂印封金一介不取,被尊为义财神。 富:明初鉅富沈万三传说拥有聚宝盆,财可敌国,甚至能和朱元璋竞筑南京城,被奉作富财神。 偏:最早到东南亚经商,被称作“大伯公”﹝土地公﹞的华侨苏福禄,由于开偏远地区之利,被当作职司“偏”远财富的偏财神。
这种将财利划分为远﹝南洋﹞、近﹝中原﹞的说法其实和财分五方的观念有些雷同。这尊偏财神的产生也可能和近代中国对外交流、通商、移民的背景有关。偏财神既非专以旁门左道之法取财,故文、武、义、富、偏五路都可以算作财神。
一句箴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龙王 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
一句箴言:三界的使者
蟒仙 相传,双龙山这个地方很有灵性,过去,谁家有了红白事或过年过节需用餐具,只要到台前祈祷一下便应有尽有。可是,后来有人借后不还,所以再祈祷就不灵验了。传说双龙山有一条巨蟒,身有多长谁也说不清楚,有人看见它经常在夜里到1里外的古宋河里喝水,而尾巴却盘在三陵台前的宋氏祠堂上。它眼大如牛,瞪视时眼珠就像两盏灯笼光芒四射。据说它后来成了仙,就住在双龙山前那棵最大的柏树上,人们称它为“蟒仙爷”。
一句箴言:求婚姻美满
山神 古人将山岳神化而加以崇拜。从山神的称谓上看山神崇拜极为複杂,各种鬼怪精灵皆依附于山。最终,各种鬼怪精灵的名称及差异分界都消失了,或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互相融合了。演变成了每一地区的主要山峰皆有人格化了的山神居住。
土地神
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民国(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诸神中地位较低的神祇。
一句箴言:「公公做事公平,婆婆苦口婆心」
灵官 灵官是道教的护法天神。道教有五百灵官的说法。其中最有名的“王灵官”,很多道家宫观的第一各大殿中,镇守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都是这位王灵官。灵官也为河南地名、明朝官名。
一句箴言:先天主将,一炁神君。都天纠罚大灵官,三界无私猛吏将。金睛朱发,号三五火车雷公。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徵,“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 玲珑宝塔:全名八宝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可有收妖魔,镇鬼煞之能,原为天界重宝,拥有浩大无俦之力,据说能降伏一切妖魔鬼怪,必要时仙神也能被收服;
老母殿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独立而不亥,可以为天地母”。“有名”老母,是在观音庙内自然形成的“不二”神像。据当地的一位八十多岁的爷爷听他的爷爷讲,他小的时候就听他爷爷的爷爷讲这个神像的神奇故事。算起来已有千年了。有高人说他是道祖无生老母、无极母、太极母、皇极母的化身,有的高人说是女娲娘娘的化身,有的高人说是王母娘娘的化身,有的高人说是“先天元后”的化身,有的高人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观音庙有关这个神像传颂的神奇故事是:相传薛道士在此建庙时,打表升疏启奏天庭与西天佛祖确定道场,天庭与西天佛祖共同告知薛道士,此应为观音道场,因这里是观音为镇北海而选定的道场,薛道衡收到圣旨后,再打表请求观音菩萨:如这里是观音道场,请显灵,第二天夜里,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过后留下了这个神像。这才是真正的观音菩萨三十三化身的代表,因为从不同的侧面看有不同的景向,何止三十三化身!观音菩萨是以此现身度化有缘之人。
从此,人们在此求官、求财、求婚、求子、求药、求寿、求和平、求平安等等无不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