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玛(词语)
"萨玛"是侗语译音,"萨"即祖母,"玛"意为大,萨玛可汉译为"大祖母"(又称萨岁),她是整个侗族(特别是南部方言地区)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萨玛
- 拼音:sà mǎ
- 解释:大祖母
- 别称:萨岁
萨玛(sà mǎ)
在侗族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相传早在母系氏族社会,侗族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女首领,在抗敌入侵的战斗中百战百胜屡建奇功,不幸在一次战斗中与数十倍于已的敌兵包围,最后壮烈牺牲。人们对她无比崇敬,将她视为能带来平安吉祥的神灵,尊称她为"萨玛"。侗乡有句俗话:侗家萨大,客家(汉族)庙大。在侗族人民的心中,萨玛是他们最大的神。年年农曆正月、二月,为了祭祀萨玛,人们在寨子中间的土坪上垒起土堆,举行盛大的祭典,场面庞大而壮观,代代相传,形成了今天的"萨玛节"。作为祭坛和供奉祭祀萨的场所--"然萨"(侗语,"然"是房屋,汉译为"祖母的房屋",也称萨玛祠、圣母祠)。有的侗寨还建有萨玛祠。清代光绪年间,三宝各村的露天祭坛先后建为"然萨玛"即萨玛屋,颇具意味的是,屋内没有神像,只有神位,神位上树着一把半张开的大红伞,伞下垒有一堆石头,那即是萨的象徵,象徵着侗家人在萨玛英灵的保佑下幸福安康,团结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