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马道

马道

马道

马道,指建于城台内侧的漫坡道,一般为左右对称。坡道表面为陡砖砌法,利用砖的棱面形成涩脚,俗称“礓”,便于马匹、车辆上下。

在建筑施工中,当角度较大边坡高于一定高度时,在边坡上设定1-2m宽的较水平的道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马道
  • 拼音:mǎ dào
  • 含义:建于城台内侧的漫坡道
  • 特点:左右对称
  • 作用:运兵、粮草和武器

古城墙马道

马道是骑马上城的通道,主要功能是运兵、粮草和武器。马道紧贴城墙(城楼)向上,呈15—30坡度通达墙顶。马道往往两条相对,形为“八”或倒“八”字,宽约数米,青砖铺砌,外侧设女墙。明初建内城时,除在九门门楼和角楼下设马道外,城楼间的城墙还均布有14对马道(据傅公钺《北京老城门》)。城墙马道的设定,除根据距离和防御需要,设于两楼正中外,余多正对元大都城内交通要道,以为运输与调兵之便。比如,北城墙分别在药王庙街(后改称旧鼓楼大街)北、雍和宫大街北设马道。这些街道都是原大都城内的老街。还有一种情况,即因在马道上运送物资和调动军队,渐渐在其附近形成了新的街道。比如大都城内析津坊北并无交通要道,到了明万曆年,西直门大街东形成新开路,并与原析津坊北的新开道街相交,称为“新街口”。新开道街即后来的“新街口北大街”。街的北端城墙下,就设有一对马道。

引证解释

1、码头。
浙南及福建等地旧时称码头为马道,今浙南与福建很多马道的地名即与此相关。
2、通车马的大路。
唐 李翱 《来南录》:“如 虎丘 之山,息足 千人石 ,窥 劒池 ,宿 望梅楼 ,观走砌石,将游 报恩 ,水涸,舟不通,无马道,不果游。”《金瓶梅词话》第九二回:“多情燕子楼,马道空回首。”
3、指校场或城墙上跑马的路。
《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且说这校场原在东门外头,地方甚是空阔。上面一座高台,几间厂房,是演武厅;东面是将台,西面是马道。”杨大群 《关东传奇》第三四章:“他见 马太太 快跑到马道跟前了,在马道头上被炮弹炸了几个弹坑,而且由于多年失修,砖都塌下来了。”
4、指宫中允许上马的地方。
《北史·郭祚传》:“故事:令、仆、中丞驺唱而入宫门,至于马道。及 祚 为僕射,以为非尽敬之宜,言于帝,纳之。下诏御在 太极 ,驺唱至 止车门 ,御在朝堂,至 司马门 ,驺唱不入宫,自此始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驺唱不入宫》:“马道是许人上马处也。”
5、浙南及福建旧时称码头为马道。
6、地名,马道镇,在四川省西昌市,马道所在地是铁路单位集中之地,以前是”西昌铁路分局“所在地。马道镇的火车站名叫”西昌南站“,也就是西昌市铁路的货运中心。从西昌坐25路公车,半个多小时就可到达马道镇,马道镇的主街是四川307省道,西昌到木里县经过这里。
7、一般在大型演出场所如体育馆、影剧院等,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设定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等附属设施,要设定供工作人员在高空行走和工作的走道,这种走道就叫做马道。

基本概念

满恆先
一道“凸”形城墙围起一座北京老城。高耸的箭楼、严紧的瓮城,还有垛口和墩台。冷兵器时代,这种城防工事,简直就是铜墙铁壁。在这个防御体系中,马道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设施。马道连着城里的民、城上的兵,连着城里的人心向背和城上的血雨腥风。待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时,马道又成了沟通城乡的首选——扒个豁口好通行。
上世纪40年代末,北京老城墙包括马道还基本完整。
水利上说的马道是指深坑基础开挖、围堰中的运输道路、或平台(也可以解释成开挖边坡的运输道路或平台),在马道一边会设定排水沟进行排水。马道边的排水沟就是用来排围堰的滤水。马道的作用是截取雨水,防止坝坡沖刷;同时也兼作交通、坝体检修,观测;还有利于坝坡稳定。
马道多见于较高边坡和施工过程中垂直面上,其功用主要有保证边坡稳定(一般开挖边坡高于10m左右就设一个马道,其它的视情况而定)、保证施工期交通并主要是人员和小型设备的交通。马道如果你从字面上解释,可以做这样的解释,首先道,是一个通道或者类似于通道的形状,而马道有别于公路、羊肠小道就可以通过马来理解,古代跑马的道路应该比较窄且形状不会太複杂,这就意味着马道体型一般比较规则(直线或者圆弧等),而且不宽。马道的宽度一般只有1~2m,3~4m的就已经算是比较宽的了。比如施工时跑重型汽车、宽度在7m的就只能叫施工便道或道路了。这样的解释只是为了初学者加强理解。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