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众议
陈众议,1957年10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77年入复旦大学,1978年被选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墨西哥学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文哲系研究生部,1989年7月归国,获文学博士学位。1982年回国,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先后发表专着六部,论文数十篇。其中专着《魔幻现实主义大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青年成果奖,论文《魔幻现实主义与印第安文化》获中央国家机关首届优秀青年论文奖,论文《科塔萨尔》获第十四届香港青年文学奖。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他优秀青年称号。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陈众议
-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市
- 出生日期:1957年10月5日
- 毕业院校: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 性别:男
个人简介
陈众议,1957年10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博士学位。
陈众议

职务职称: 所长、研究员
研究方向: 西班牙语文学
代表作品:《拉美当代小说流派》、《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博尔赫斯》、《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西班牙文学大花园》、《堂吉诃德的长矛》、《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游心集》、《亲爱的母语》,等等。
主要经历
1977年入复旦大学,1978年被选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墨西哥学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文哲系研究生部。1982年应召回国,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7年获墨西哥国家奖学金并被墨西哥学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同时录取为博士研究生。1999年应邀在西班牙康普鲁坦塞大学和马德里自治大学访学。

历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等,发表专着《拉美当代小说流派》(青年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墨西哥文学史》(“八五”社科基金项目)、《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博尔赫斯》等,同时承担了国家重大项目《20 世纪外国文学史》西班牙语文学的写作工作。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计有长篇小说《玻璃之死》、《风醉月迷》等。同时,他的社科基金项目《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已完成结项。目前正主持《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经典作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2003年获国家留学归国人员成就奖。现任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
1974.9 ~1977.9 绍兴市红雨公社插队 知青
1977.11~1978.9 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 大学团总支委
1978.9 ~1982.8 墨西哥学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硕士研究生
1982.8 ~1987.9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实研 助研 团支书
1987.9 ~1989.6 墨西哥学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博士研究生
1989.6 ~目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科研人员
所党委委员(1989年7月)
副研究员(1992年8月)
所长助理(1995年7月)
副所长(1998年10月)
研究员(1999年8月)
所党委副书记(1999年11月)
纪检委书记(1999年12月)
院纪检委员(1999年12月)
博士生导师(2002年9月)
所长(2004年12月)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
主要专着
[ 1] 《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黄河文艺出版社,1988年,15万字
[ 2] 《拉美当代小说流派》(青年社科基金项目),社科文献出版社,1995年, 23万字
[ 3] 《20世纪墨西哥文学史》(中华社科基金“八五”规划重点项目),青岛出版社,1998年,20万字
[ 4] 《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23万字。(普及版《加西亚·马尔克斯传》,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
[ 5] 《魔幻现实主义》,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10万字。(普及版《南美的辉煌》,海南出版社1993年)
[ 6] 《博尔赫斯》,华夏出版社,2001年,15万字
[ 7] 《20世纪外国文学史》(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西语部分约20万字),译林出版社,2004年,首届政府图书奖;
[ 8] 《西班牙文学简史》(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21万字
[ 9] 《西班牙文学大花园》,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33万字;
[10] 《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译林出版社,2007年,36万字(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作品”);
[11] 《堂吉诃德的长矛》(评论、随笔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23万字;
[12]《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译林出版社,2012年,32万字;
论文
[ 1] 《拉丁美洲文学的崛起》,《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第4期,8千字
[ 2] 《古印第安文学述评》,《国外文学》,1985年第4期,1万2千字
[ 3] 《魔幻现实主义与古印第安文学》,《外国文学研究集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第10期(总),3万字
[ 4] 《魔幻现实主义与〈堂吉诃德〉》,《读书》,1986年第2期,7千字
[ 5] 《科塔萨尔创作初探》,《外国文学报导》,1986年第3期,1万4千字
[ 6] 《魔幻现实主义的民族渊源》,《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西方文艺思潮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2万4千字
[ 7] 《〈百年孤独〉及其艺术形态》,《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第1期,9千字
[ 8] 《拉丁美洲小说的自然主义倾向》,《自然主义》,《西方文艺思潮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1万5千字
[ 9] 《拉美意识流小说及其结构形态》,《意识流》,《西方文艺思潮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万字;
[10] 《拉美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管窥》,《二十世纪现实主义》,《西方文艺思潮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万6千字
[11] 《管窥蠡测:拉美当代小说新观念新技巧述评》,《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西方文艺思潮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2万2千字
[12] 《胡利奥·科塔萨尔》,《第十四届青年文学奖集》,香港青文书屋,1989年,2万8千字
[13] 《拉美当代小说结构形态管窥》,《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第1期,1万字
[14] 《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文艺报》,1991年1月5日第6版,8千字
[15] 《亦真亦幻的感觉 形上学的超越》,《世界文学》,1991第4期,1万字
[16] "Mutra"(1952), Revista Canadiense de Estudios Hispánicos, Vol. XVI,Primavera 1992 . P188~200
[17] 《加西亚·马尔克斯 — 热带丛林的魔幻》,《二十世纪艺术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2万1千字
[18] 《塞万提斯新探》,《外国文学研究集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15期(总),1万字
[19] 《拉美心理小说发展的一个轮廓》,《世界心理小说名着·拉美部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1万8千字
[20] 《拉美文学的自省式回归》,《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3期,9千字
[21] 《〈世界诗库·西葡拉美卷〉序》,花城出版社,1994年,2万字
[22]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选〉编选者序》,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1万字
[23] 《博尔赫斯与幻想美学》,《博尔赫斯文集》,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1万5千字
[24] 《民族性与世界性 — 崛起前的争鸣》,《外国文学》,1997年第2期,5千字
[25] 《文学·道德·爱情 — 从迪尼斯和盖罗斯笔下的两个神甫说起》,《中国首届葡萄牙文学研讨会论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5千字
[26] 《心灵的罗盘》,《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1万字
[27] 《西班牙、葡萄牙文学经典丛书·总序》,崑仑出版社,2000年,2万3千 字
[28] 《浪漫·现实·古典·现代 — 评〈庭长夫人〉》,《庭长夫人》,唐民权等译,崑仑出版社2000年,6千字
[29] 《借镜观形 洋为中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12月19日第3版,6千字
[30] 《童心剖诗》,《文艺研究》,2002年第4期,1万6千字
[31] 《童心:回归的愉悦》,《文景》,2003年第1期,9千字
[32] 《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文景》,2003年第9期,1万字
[33] 《全球化?本土化?——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外国文学研究》2003第1期,9千字
[34] 《普伊格的无主题小说》,《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1期,1万字
[35] 《〈百年孤独〉与全球化》,《永远的乌托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万字
[36] 《回到情节:新世纪西班牙语小说管窥》,《世界文学》,2005年第4期,1万字
[37] 《变形珍珠:巴罗克与17世纪西班牙文学》,《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9千字
[38] 《永远的堂吉诃德》,《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8千字
[39] 《武侠小说:是耶?非耶?》,《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6期,8千字
[40] 《方法与方向—当前外国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9千字
[41] 《情节+主题“文学方程式”》,《文景》,2005年11/6期,9千字
[42] 《多元文化的并存与交流》,《世界文学论坛·新名着主义丛书序》,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1 万字
[43] 《〈愁容童子〉·〈堂吉诃德〉·童心》,《博览群书》,2006年第9期,8000字;
[44] 《“陌生化”与经典之路》,《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4期,9000字(《新华文摘》2007年第2期“论点摘编”);
[45] 《阿连德的本色与杂色》,《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6月22日,7千字;
[46] 《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学观》,《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1万字;
[47] 《文学的黄金定律》,《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1万字;
[48] 《帕慕克在十字路口——兼说怀旧》,《文景》,2008年第5期(总45期),8千字;
[49] 《经典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1万字;
[50]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美洲的魔幻与真实》,《新编外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千字;
[51] 《来自拉美文学的启示》,《文明的对话与梦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万字;
其他着作
[ 1] 《七十年代拉丁美洲三部重要的反独裁小说》,《外国文学动态》,1983年第11期,1 万字
[ 2] 《拉丁美洲“介入诗”》,《外国文学动态》,1985年第9期,6千字
[ 3] 《塞万提斯奖获得者萨瓦托及其创作》,《外国文学动态》,1985年第6期,4千字
[ 4] 《拉美小说的音乐结构》,《外国文学报导》,1988年第3期;3千字
[ 5] 《“孤独是一个永恆的主题” — 记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次会见》,《世界文学》,1990年第2期,5千字
[ 6] 《世界长篇名着精华:〈堂吉诃德〉、〈阿马罗神父的罪恶〉、〈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堂娜芭芭拉〉、〈漩涡〉、〈百年孤独〉、〈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阿玛莉亚〉、〈掷钱游戏〉》,灕江出版社,1992年,1万字
[ 7] 《过去·现在·未来的撞击》,《奥拉·盲人之歌》,花城出版社,1992年,3千字
[ 8] 《伊甸园里的亚当》,《追击·时间之战》,花城出版社,1992年,3千字
[ 9] 《〈莫雷尔的发明〉译本序》,花城出版社,1992年,3千字
[10] 《辛勤拓荒十五载 南望树木竟成林 — 读〈拉丁美洲文学丛书〉有感》,《出版界》,1994年第3期,3千字
[11] 《〈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拉美卷〉编选者序》,海峡出版社,1996年,1万3千字
[12] 《〈世界中篇小说名着·拉美卷〉本卷序》,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6千字
[13] 《〈获西班牙塞万提斯奖作家作品选〉本卷序》,灕江出版社,1996年,5千字
[14] 《〈世界中篇小说经典文库·美洲卷〉序》,九洲出版社,1996年,5千字
[15] 《〈世界中篇小说经典文库·欧洲卷〉序》,九洲出版社,1996年,4千字
[16] 《马德里访加夫雷拉·英方特》,《外国文学动态》,1996年第1期,6千字
[17] 《也谈“马尔克斯”、“略萨”》,《读书人报》,1996年11月5日(创刊号)第3版,2千字
[18] 《从荷马、塞万提斯的性别说起》,《读书人报》,1997年1月20日第3版,2千字
[19] 《拉美文坛宿将宝刀不老》,《外国文学动态》,1997年第5期,3千字
[20] 《拉美作家的巴罗克文风》,《中华读书报》,1998年7月8日第15版,2千字
[21] 《形而上的思考》,《中华读书报》,1998年8月5日第2版,1千5百字
[22] 《理想主义的胜利》,《北京晚报》,1998年10月17日第11版,2千字
[23] 《西语文豪被揭老底》,《环球时报》,1998年8月23日第7版,2千字,《作家文摘》1998年10月21日转载
[24] 《世界是一本书》,《中华读书报》,1998年11月25日第9版,2千字
[25] 《从〈绑架轶事〉说开去》,《读书人报》,1999年3月3日第4版,2千字
[26] 《玛雅文化:解不开的谜》,《环球时报》,1999年4月16日第22版,2千字
[27] 《加西亚·马尔克斯将发表新作》,《环球时报》,1999年6月18日第22版,2千字
[28] 《作家文摘》1999年7月13日转载
[29] 《话语的权力和权力的话语》,《中华读书报》,1999年11月17日第15版,2千字
[30] 《走进书的迷宫》,《环球时报》,1999年8月20日第22版,2千字
[31] 《情爱笔记 性爱笔记》,《好书快递》,2000年1月15日,3千字
[32] 《拉丁美洲的狂欢 — 20世纪拉美小说回顾》,《环球时报》,2000年1月7日第16版,4千字《作家文摘》2000年2月15日转载
[33] 《博尔赫斯的矛盾与偏见》,《中华读书报》,2000年4月6日第17版,3千字
[34] 《床上开个美术馆》,《环球时报》,2000年8月25日第20版
[35] 《马尔克斯知恩图报》,《环球时报》,2000年11月24日第20版,1千字,《作家文摘》第410期转载
[36] 《拉美作家直面美国》,《环球时报》,2001年1月12日第18版,3千字
[37] 《科埃略的观念小说》,《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年7月(总1031期)第4版,3千字
[38] 《遁入虚无——评博尔赫斯的选择》,《中华读书报》,2002年3月13日第17版,3千字
[39] 《墨西哥文化想打动美国人》,《环球时报》,2002年11月21日第22版,2千字
[40] 《艺术童心与陌生化》,《北京日报》,2003年1月5日第6版,1千字
[41] 《灵魂与肉体——文学主题刍议》,《北京日报》,2003年1月19日第6版,1千字
[42] 《“终结”后的钱钟书和博尔赫斯》,《北京日报》,2003年1月12日第6版,1千字
[43] 《故事·情节·小说》,《中华读书报》,2004年7月28日第11版,3千字
[44] 《也说〈十面埋伏〉——为张氏大片“号脉”》,《北京日报》,2004年8月1日;2千字
[45] 《承诺社会与承诺自我》,《书评周刊》,2004年3月12日第3版,3千字
[46] 《超越界限——评科埃略及其〈十一分钟〉》,《书评周刊》,2004年8月27日第4版,5千字
[47] 《堂吉诃德在中国》,《环球时报》,2004年4月16日第28版,1千字
[48] 《永远的鲁尔福——兼评〈执着地寻找天堂〉》,《中华读书报》,2004年3月24日第11版,3千字
[49] 《永远的堂吉诃德》,《中华读书报》,2004年9月15日第11版,3千字
[50] 《〈鍊金术士〉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6千字
[51] 《话语·经典及“马太效应”》,《中华读书报》,2004年10月3日第11版,3千字
[52] 《“马太效应”考验价值观念》,《中国经济信息》,2004年第23期,3千字
[53] 《坚持“二为”方向,发展人文学科》,《院报》2005年2月4日,1千字
[54] 《多雷笔下的堂吉诃德》,《旧书信息报》,2005年4月18日,4千字
[55] 《科学发展观:人文新思想》,《社科党建》,2005年第4期,3千字
[56] 《点燃文艺复兴运动之火的东方人》,《人民日报》,2005年4月19日,3千字
[57] 《堂吉诃德四百岁》,《人民日报》,2005年3月1日(《文汇报》2005年5月6日),3千字
[58] 《整合力量,系统梳理和研究世界文化》,《院报》,2005年6月2日,1千字
[59] 《捭阖于前瞻与回眸之间》,《中国翻译》,2005年第3期,6千字
[60] 《狭义文化的现状与功能》,《中华读书报》,2005年8月10日,3千字
[61] 《堂吉诃德与中国》,《人民日报》,2005年12月13日(《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3千字
[62] 《探询人性的奥秘》,《夫妻生活·序》,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3千字
[63] 《在天堂下面》,《地狱中心·序》,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3千字
[64] 《西方小说、类小说的一种纵向概括方式》,《院报·理论月刊》,2006年4月27日,5千字;
[65] 《皮托尔:厚积薄发,矢志不渝》,《中华读书报》,2006年6月21日,4千字;
[66] 《悖论中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0月26日第3版;4千字;
[67] 《学海捞珍》,《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25日,3千字;
[68] 《加西亚·马尔克斯:八十和四十》,《中华读书报》,2007年5月23日,7千字;
[69] 《加西亚·马尔克斯迎来八十华诞》,《人民日报》,2007年5月23日,3千字;
[70] 《西语文坛的“格兰德大妈”》,《书城》,2007年6月号,7千字;
[71] 《拉美作家重振文坛》,《人民日报》,2007年7月11日,3千字;
[72] 《史诗品质的宏大叙事》,《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7月25日,3千字;
[73] 《她世界的一抹风景》,《她世纪丛书·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2008年,7千字;
[74] 《文学资源两人谈》(与阎连科合作),《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1万5千字;
[75] 《拿什幺拯救现代小说》,《南方的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2月,6千字;
[76] 《盛世修典》,《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10月17日,2千字;
[77] 《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艺报》,2008年11月1日,3千字;
[78] 《向着重构的整合》,《中华读书报》,2009年2月18日,4千字;
[79] 《泽国江山入战图》,《西安晚报》,2009年3月22日,6千字;
[80] 《加莱亚诺——发出拉丁美洲的声音》,《人民日报》,2009年5月19日,3千字;
[81] 《从“斗争武器”到“以人为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4月23日,3千字。
《拉丁美洲文学的崛起》,《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第4期,8千字;
《古印第安文学述评》,《国外文学》,1985年第4期,1万2千字;
《魔幻现实主义与古印第安文学》,《外国文学研究集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年,第10期(总),3万字(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优秀论文奖);
《魔幻现实主义与〈堂吉诃德〉》,《读书》,1986年第2期,7千字;
《科塔萨尔创作初探》,《外国文学报导》,1986年第3期,1万4千字;
《魔幻现实主义的民族渊源》,《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西方文艺
思潮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2万字;
《〈百年孤独〉及其艺术形态》,《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第1期,9千字;
《拉丁美洲小说的自然主义倾向》,《自然主义》,《西方文艺思潮论丛》,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88年,1万5千字;
《拉美意识流小说及其结构形态》,《意识流》,《西方文艺思潮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9年,1万字;
《拉美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管窥》,《二十世纪现实主义》,《西方文艺思潮论丛》,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万6千字;
《管窥蠡测:拉美当代小说新观念新技巧述评》,《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西方
文艺思潮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2万2千字;
《胡利奥·科塔萨尔》,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第十四届青年文学奖获奖文集》,
香港青文书屋,1989年,2万8千字(一等奖);
《拉美当代小说结构形态管窥》,《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第1期,1万字;
《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文艺报》,1991年1月5日第6
版,8千字;
《亦真亦幻的感觉形上学的超越》,《世界文学》,1991第4期,1万字;
"Mutra"(1952), Revista Canadiense de Estudios Hispánicos, Vol. XVI, Primavera 1992,
pp.188~200;
《加西亚·马尔克斯 — 热带丛林的魔幻》,《二十世纪艺术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年,2万1千字;
《塞万提斯新探》,《外国文学研究集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15期
(总),1万2千字;
《拉美心理小说发展的一个轮廓》,《世界心理小说名着·拉美部分》,贵州人民出版
社,1994年,1万8千字;
《拉美文学的自省式回归》,《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3期,9千字;
《〈世界诗库·西葡拉美卷〉序》,花城出版社,1994年,2万字;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选〉编选者序》,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1万字;
《博尔赫斯与幻想美学》,《博尔赫斯文集》,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1万5
千字;
《民族性与世界性 — 崛起前的争鸣》,《外国文学》,1997年第2期,5千字;
《文学·道德·爱情 — 从迪尼斯和盖罗斯笔下的两个神甫说起》,《中国首届葡萄牙
文学研讨会论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7千字;
《心灵的罗盘》,《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1万字;
《西班牙、葡萄牙文学经典丛书·总序》,崑仑出版社,2000年,2万字;
《浪漫·现实·古典·现代 — 评〈庭长夫人〉》,《庭长夫人》,崑仑出版社,2000年,
7千字;
《借镜观形洋为中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12月19日第3版,7千字。
《童心剖诗》,《文艺研究》,2002年第4期,1万5千字;
《童心:回归的愉悦》,《文景》,2003年第1期,9千字;
《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文景》,2003年第9期,1万字;
《全球化?本土化?——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外国文学研究》2003第1
期,9千字;
《〈百年孤独〉与全球化》,《永远的乌托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万字;
《普伊格的无主题小说》,《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1期,1万字;
《回到情节:新世纪西班牙语小说管窥》,《世界文学》,2005年第4期,1万字;
《变形珍珠:巴罗克与17世纪西班牙文学》,《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1万字;
《永远的堂吉诃德》,《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8千字;
《超越界限——评科埃略及其〈十一分钟〉》,《书评周刊》,2004年8月27日第4版,
7千字;
《武侠小说:是耶?非耶?》,《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6期,8千字;
《方法与方向—当前外国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9
千字;
《情节+主题=X》,《文景》,2005年第6期,9千字;
《多元文化的并存与交流》,《世界文学论坛·新名着主义丛书序》,南海出版公司,2005
年,1万字;
《〈愁容童子〉·〈堂吉诃德〉·童心》,《博览群书》,2006年第9期,8千字;
《“陌生化”与经典之路》,《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4期,9千字(《新华文摘》2007
年第2期转载);
《阿连德的本色与杂色》,《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6月22日,8千字;
《她世界的一抹风景》,《她世纪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2008年,7千字;
《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学观》,《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1万字([日]《翻译的文化/文化的翻
译》,桑岛道夫译,日本静冈大学人文学部,2008年第3号);
《文学的黄金定律》,《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1万字;
《帕慕克在十字路口》,《文景》,2008年第5期(总45期),8千字;
《经典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1万字;
《〈百年孤独〉:美洲的魔幻与真实》,《新编外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8千字;
《来自拉美文学的启示》,《文明的对话与梦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万字;
《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三十年》,《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11期,8千字;
《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六十年》,《中国翻译》,2009年第6期,1万字;
《西班牙当代小说举隅》,《文景》,2009年第9期,1万字;
《拥抱情节》,《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5期,1万字;
《经典背反及其他》,《外国文学研究》(人大複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0第9期),2010年第2期,
1万字;
《下现实主义与经典背反》,《东吴学术》(人大複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0第12期,《文艺理论》
2010 第12期),2010年创刊号,1万5千字;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美洲的魔幻与真实》,《外国文学名着批评教程》,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0年,1万5千字;
《为有源头活水来》,《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8千字;
《来自巴尔加斯·略萨的启示》,《当代作家评论》(人大複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2011年第6期),2011年第1期,1万字;
《文艺复兴的另一个维度》,《东吴学术》,2011年第1期,1万5千字;
《逆水行舟——大江健三郎文学思想蠡测》,《上海师範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1
万字;
《从西葡古典文学看西方霸权的文化先行策略》,《宁波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1万字;
《保守的经典经典的保守——再评〈百年孤独〉》,《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5期,
1万字;
《文学启示录》,《东吴学术》,2011年第4期,1万5千字;
《文学“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史研究》,《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1期,2万字(《新
华文摘》2012年第11期)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吗?——〈文学原理学批判〉导言》,《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
3期,1万5千字;
《评〈人面桃化〉或格非的矛盾叙事》,《东吴学术》,2112年第5期,1万2千字;
《蜕变颂——纪念富恩特斯》,《西部》,2012年第11期,1万字;
《加莱亚诺——发出拉丁美洲的声音》,《人民日报》,2009年5月19日,3千字;
《拉美文坛巨匠走出魔幻》,《世界新闻报》,2009年8月25日,4千字;
《拉美文情阅读印象》,《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第4期,6千字;
《西班牙展团将带来清新西风》,《中华读书报》,2009年9月2日,3千字;
《我们还需要堂吉诃德吗?》,《出版人》,2009年9月(18期),3千字;
《西班牙当代文学经典小丛书·总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1万字;
《在解构潮中重构经典》,《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15日,7千字;
《送去主义及其他》,《中华读书报》,1009年12月2日第13版,4千字;
《〈百年孤独〉让文学走出死胡同》,《世界新闻报》,2009年12月22日,8千字;
《09阅读·印象之一》,《中华读书报》,2009年12月23日,3千字;
《当今西语小说管窥》,《作家通讯》1009年第4期,8千字;
《探秘丹·布朗》,《人民日报》,2010年3月2日第20版,2千字;
《西方文学也在走下坡路》,《辽宁日报》,2010年3月25日B10版,6千字;
《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30年发展回顾与思考》,《领导参阅》,2010年第4期,8千字;
《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外文学的走向》,《领导参阅》,2010年第12期,8千字;
《文学翻译不可缺失基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22日第3版,2千字;
《从调笑文艺的消解功能到文艺标準的重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29日第5版2千字;
《向下的文学》,《中华读书报》,2010年6月30日第13版,6千字;
《萨拉马戈告别一塌糊涂的世界》,《世界新闻报》,2010年7月9日第18版,3千字;
《葡萄牙送别文坛巨子》,《人民日报》,2010年7月16日第23版,4千字;
《文学翻译为何屡遭诟病?》,《人民日报》,2010年8月24日第20版,4千字;
《文艺复兴的一个维度》,《中华读书报》,2010年10月20日(第13)思想版,7千字;
《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染色体》,《文艺报》,2011年2月24日第5版,4千字;
《巴尔加斯·略萨如是说》,《中华读书报》,2011年7月27日(第13)思想版,6千字;
《二十年后谈孤独》,《人民日报》,2011年6月14日20版,3千字;
《〈百年孤独〉何以畅销》,《人民日报》,2011年7月8日23版,3千字;
《民族传统遭遇跨国资本》,《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0月12日 13 版,6千字;
《有形的守望 无形的乡土》,《中华读书报》,2011年12月21日10版,3千字;
《〈2666〉是与非》,《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3月07日 13 版,6千字;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4月18日 13版,7千字;
《蜕变颂——纪念富恩特斯》,《文艺报》,2012年5月25日4版,6千字;
《拉美文化:发展与困境》,《文汇报》,2012年6月25日D版,6千字;
《文学理论到了该清理的时候》,《辽宁日报·文化观察》,2012年4月27日,5千字;
《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普及与提高的关係》,《辽宁日报》,2012年5月29日,5千字;
《世界文学视野中的莫言》,《文汇报·文艺百家》,2012年10月16日(第12版),4千字;
《马尔克斯的“伟大爱情”》,《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第23版,3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