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商教育(教学方式)
学商教育,一个人学习的目的、目标、方向、动力、能力、信念、毅力、策略的层次与大小,以及面对学习的压力、挫折等方面的调整解决能力,用通用的情商、智商等概念,都不能恰如其分地进行全面描述,只有“学商”这个词最为恰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学商教育
- 定义:学习的各方面的调整解决能力
- 精髓:能力重于知识,薰陶重于教育
- 培养:思维数学、珠心算
学商教育
二、为何提出学商教育
我们很多家长都学过《伤仲永》这篇经典文言文,方仲永5岁就能写诗,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全乡秀才观赏的地方。同县人对这件事都感到奇怪,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方仲永长大后成为了一个非常平庸的人。
通过这篇故事我们都能领会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而现实生活中这种“神童”也无处不在,大家想国小学习好的同学现在也真的都出人头地成为人物了吗?20年前中国科技大学大少年班的“神童”们今天又路在何方?
这类实例常常让我们唏嘘不已,但是另外的成功案例更让人感慨万千: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爱因斯坦在念国小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
虽然爱因斯坦并不早慧,但是他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最终成为了空前绝后的物理学家。
此外少儿时学习平平的牛顿也是如此;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也曾因数学不及格而被学校勒令退学……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那幺在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背后究竟是什幺在左右着学生们的命运?究竟是智商还是情商?
产生“方仲永”与“爱因斯坦”这种天渊之别人生轨迹的最重要的原因既非智商,又非情商,而是学商。
“方仲永”等神童们虽然天资聪颖,但是好玩不好学,或者好知不乐知,没有将学习兴趣培养成为学习习惯。“爱因斯坦”们虽然资质一般,但是踏实好学,把学习看成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有积极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这正是孔子所讲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幼儿阶段不仅是开发智力的关键期,也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培养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宝宝,让孩子长大后喜欢学,善于学,并能够坚持独立学习将对孩子受益终身!
三、学商教育的精髓
知识传授次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爱上学习的习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能力重于知识,薰陶重于教育
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教孩子以能力将伴随其一生。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四、哪些课程可以培养孩子学商
1、思维数学
2、珠心算
3、趣味语文
4、视情英语
5、创意绘画
6、左右脑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