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胶体比表面积
土壤胶体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土壤胶体的表面类型、表面性质与表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是土壤胶体表面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土壤化学性质的重要基础。
不同土壤胶体的表面积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说的表面积是指内表面积和外表面积的总和,而内表面和外表面一般很难严格地区分,故目前土壤学上通常用比表面积来表示土壤胶体的表面积大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土壤胶体比表面积
- 外文名:Soil colloids specific surface area
- 定义:内表面和外表面面积总和
- 举例1:黏土矿物和腐殖质多的比表面积大
- 举例2:黑土的比表面积最大
- 测定方法:电子显微性或X-射线衍射
简介
土壤胶体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土壤胶体的表面类型、表面性质与表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是土壤胶体表面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土壤化学性质的重要基础。
土壤胶体的比表面积
不同土壤胶体的表面积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说的表面积是指内表面积和外表面积的总和,而内表面和外表面一般很难严格地区分,故目前土壤学上通常用比表面积来表示土壤胶体的表面积大小。所谓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上的颗粒所具有的表面,单位是m2/g。2:1型黏土矿物和腐殖质多的比表面积很大,而1:1型黏土矿物和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很小。同时也可看出。含蒙脱石和腐殖质的黑土的比表面积最大,而含高岭石、氧化物多而腐殖质少的红壤的比表面积很小,可见土壤的比表面积主要是由土壤中的胶体类型和数量决定的。
测定方法
对于结晶良好的黏土矿物的比表面积可以通过理论计算,一般通过电子显微性或X-射线衍射等方法测得晶体的晶体参数,就可通过公式计算其比表面积,如蒙脱石的比表面积理论值为760m2/g。但对于土壤或非晶型矿物则不能用这种方法。另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比表面积的方法是吸附法,是利用分乾大小已知的指示吸附介质在t粒表面形成水分子层,并用单分子的面积乘以在上粒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时所吸附的分子数,从而得到土壤颗粒的比表面积。常用的吸附介质有氮气、水蒸气、甘油、乙二醇乙醚(EGME)等。目前更多人使用EGME来测定土壤比表面积,该法尤其适合测定土壤有机一无机複合体的比表面积。
测定土壤比表面积的方法很多,不同方法测得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