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师範大学政法学院
东北师範大学政法学院的前身是东北大学社会科学院的政治经济系,成立于1948年,正式更名于1998年,是学校最早成立的教学院系之一。
学院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系、法学系、政治学系和行政管理系,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公费师範)、法学、行政管理、政治学类(普通类)、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六个本科专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东北师範大学政法学院
- 外文名: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 简称:政法
- 成立时间:1948年
- 现任院长:尹奎杰教授
历史沿革
政法学院的前身是东北大学社会科学院的政治经济系。1948年诞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正在向全国挺进的特殊时期,是学校最早成立的教学院系之一。1950年学校更名为东北师範大学后,政治经济系更名为政治系,由学校直接领导。1955年为适应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原政治系的基础上组建了以培养政治课教师为主的政治教育系。1986年,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决定,以政治教育系的经济学教研室为基础,单独成立了经济管理系,即现在的经济学院和商学院。1994年政治教育系增设法学本科专业以后,1998年更名为政法学院。2013年,学校进行学科和专业调整,将政法学院原哲学系、社会学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非师範类)併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现马克思主义学部)。
东北师範大学政法学院

学科学位
政法学院拥有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并建有相应的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拥有政治学理论、中共党史、中外政治制度、法政治学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科研机构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廉政研究中心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冷战与当代国际关係研究中心
地方立法研究中心
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社会学研究所
科研立项
政法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研究是强校之本”的方略,针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科技攻关、“ 863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计画项目以及横向科技协作等不同科技任务的立项特点,结合学院自身的科技优势,积极为教师提供信息和谘询服务,直接参与各类项目申请与跟蹤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在高水平论着基础上,实现高层次科研项目、高级别科研奖励和高效益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新的突破。以下是2012-2016年政法学院部分重要科研立项情况:
项目 级别 | 项目分类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日期 | 契约 经费 |
A级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 |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协商民主制度化研究 | 杨弘 | 2014-06-15 | 35.0 |
B级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 | 文化产业发展中利益规製法律问题研究 | 闫弘宇 | 2012-05-20 | 15.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 | 网路游戏规制研究 | 高英彤 | 2013-06-10 | 18.0 | |
沉迷网路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实证研究及防治对策 | 刘亚娜 | 2013-06-10 | 18.0 | ||
转型期政治稳定维护路径与效果的国际比较研究 | 肖克 | 2013-06-10 | 18.0 | ||
冷战时期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研究 | 詹欣 | 2014-06-15 | 20.0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特徵研究 | 郑德荣 | 2014-06-15 | 20.0 | ||
法治建设指标体系的权利指数研究 | 尹奎杰 | 2014-06-15 | 20.0 | ||
中国共产党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研究 | 宋海春 | 2014-06-15 | 20.0 |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 | 我国欠发达地区大学毕业生流向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 | 李志红 | 2013-12-27 | 12.0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大委託项目 |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目标体系与发展路径研究 | 杨弘 | 2014-09-11 | 30.0 | |
C级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 | 中美核关係研究(1979-2009) | 詹欣 | 2012-02-29 | 9.0 |
苏联对德国的改造政策研究(1945-1949) | 李凤艳 | 2012-02-29 | 9.0 | ||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处理党群关係的历史经验研究 | 黄桂英 | 2012-02-29 | 9.0 | ||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研究 | 杨秀莲 | 2013-05-21 | 10.0 | ||
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治理机制研究 | 杨弘 | 2013-05-21 | 10.0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 社会转型过程中民主风险的产生、防範与规则研究 | 肖克 | 2012-02-29 | 7.0 | |
中亚地区安全结构及其对中国西部安全的影响 | 王彦 | 2012-02-29 | 7.0 | ||
微博参政的风险治理与规範化研究 | 柳海滨 | 2012-02-29 | 7.0 | ||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理路与制度建构研究 | 张等文 | 2013-05-21 | 8.0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他项目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型及其国际影响研究 | 孙堂厚 | 2013-05-21 | 5.0 |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研究 | 王平 | 2012-02-29 | 3.0 | ||
中央其它部委规划项目教育部其他司局 | 当代中国民主风险的防範与应对研究* | 肖克 | 2012-05-22 | 5.0 |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教育学重点课题 | 我国民办学校破产退出机制研究 | 赵小芹 | 2012-12-12 | 3.0 | |
政府委託项目中央其它部门委託项目 | 族群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 | 肖克 | 2014-07-07 | 15.0 | |
国家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模式和效益调研分析 | 柏维春 | 2014-09-25 | 15.0 | ||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智慧财产权现状调查研究 | 张微微 | 2012-05-01 | 6.0 | ||
D级 | 政府委託项目中央其它部门委託项目 | 票据法修改中的票据行为无因性理论研究 | 王峙焯 | 2013-12-16 | 3.0 |
师资力量
目前,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我们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20人),副教授为23人、讲师18人,师资博士后3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4.12%,教师的学院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来自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吉林大学以及国内其他着名高校的师资已超过了教师总数的60%。教师全员平均年龄为40岁。先后有10余位教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一部分教师在国内、省内同领域已有较大影响。
本科生教育
学院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系、法学系、政治学系和行政管理系,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公费师範)、法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五个本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公费师範)

1950年我校更名为东北师範大学后,正式设定了政治教育专业。1998年,政治教育专业与1983年另行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为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战线培养专任教师。该专业建立以来,已经培养了近万名毕业生,毕业生因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系统、人文素质优良、社会责任感强、发展潜力大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3年该专业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平均达95%以上。多人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性计画”项目立项,多人在“挑战杯”全国和省内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奖。本专业学生创办的“三农学社”被评为全国大学生“优秀社团”。
目前,本专业已经形成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较为合理,教学、科研实力较为雄厚的教师队伍。国家首届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思想政治理论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4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4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二等奖获得者2人,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获得者2人,中共吉林省委决策谘询委员会委员3人。本专业教师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成果突出。近三年来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和其它部委项目11项。在国家级刊物、重点刊物、CSSCI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2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省政府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目前,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整体办学实力、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法学
法学繫于1994年在政治教育系开始招收法学专业全日制本科生,目前是吉林省优势重点学科。1998年学校成立政法学院,同时增设法学系。2003年起,法学专业相继获得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和法理理论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授予权。2011年,经吉林省司法厅批准,法学系建立了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东北师範大学工作站。
法学系教师

多年来,法学系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努力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致力于为国家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套用型法律人才。法学系现有专任教师22人,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师资博士后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人。拥有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新世纪人才、吉林省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中共吉林省委决策谘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委员、省市人大政府立法谘询委员等多人。法学教师耕耘不辍,春华秋实。近几年来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8项,中央其他部委项目5项,省市社科规划项目20项,其他项目20余项,目前在研科研项目经费总额200万余元。出版学术专着及教材17部。在国家级刊物、重点刊物、CSSCI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或摘编。获得各级各类奖励30余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治学以诚,立身以法。东师法学二十载,小荷已成擎雨盖。东师人凝法之精髓,鍊师者风骨,怀法治理想,育桃李芬芳。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是我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与学校办学的总体部署而创办的本科专业之一,依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而来。1992年招收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生,2002年独立设定行政管理系并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近15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建设基础平台和综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深厚的办学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行政管理专业探索和确立专门性与複合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基层和地方开闢多元化就业途径。毕业生去向之一是去往国内外高校继续学习深造,每年有一定比例成绩优异学生获得国内名校和本校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学生远赴日本、瑞典等国家留学,有学生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读研究生;毕业生去向之二是分布在高校、党政机关、企业、基础教育等行业,有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取国家安全部、海关、税务、省市政府部门等相关公务员岗位,并在工作中表现出基础理论素养扎实、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突出的优势。
政治学类(普通类)
2015年开始政治学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两年后,根据个人意愿和学院专业设定情况可向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二个专业分流。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本科专业于2002年11月获教育部批准,2003年正式面向全国招生。国际政治属非师範专业,基础学制4年,旨在“培养面向世界、具有扎实理论功底、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外语水平的通用型涉外人才”。课程体系设定遵循国际政治专业教育教学一般规律,并结合我校所处地理区位特点而突出东北亚研究特色,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国际政治专业教师的科研领域主要集中在区域合作理论与实践研究、东北亚研究、文化与国际政治研究、大国关係研究、冷战与国际关係研究等领域,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出版专着8部,发表CSSCI论文20余篇。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每年均有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参与“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的学术和教学研究活动,高英彤教授担任该会常务理事,王媛为理事。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国际政治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培养,从建立伊始,就确立了“强化外语、强化指导、强化实践”的学生培养方针,并取得了显着成果。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在就业单位受到普遍好评。
政治学与行政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于2015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2015年正式面向全国招生。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外籍教师1人。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依託我校政治学一级学科的师资办学,政治学一级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早在1981年即获得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和国际政治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中共党史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中共党史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2005年政治学理论申报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建立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政治学一级学科申报成为吉林省优势特色建设学科,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排名中,政治学一级学科综合排名与清华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并列第七名。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虽然设立较晚,但是拥有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整体办学实力、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政治学与行政学属非师範专业,基础学制4年,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专业素养、较强的学习与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拟从事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的后备专门人才,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主要是研究生以及硕博连读)提供优质生源,为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机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部门输送优秀人才。
研究生教育
政法学院拥有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其中政治学、法学两个一级学科为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并建有相应的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拥有政治学理论、中共党史、中外政治制度、法政治学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东北师範大学政法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
门类、代码 | 一级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 | 二级学科代码 | 级别 |
法学03 | 法学0301 | 法学理论 | 030101 | 一级硕士点 |
法律史 | 030102 |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030103 | |||
刑法学 | 030104 | |||
民商法学 | 030105 | |||
诉讼法学 | 030106 | |||
经济法学 | 030107 |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030108 | |||
国际法学 | 030109 | |||
军事法学 | 030110 | |||
政治学0302 | 政治学理论 | 030201 | 一级硕士点 | |
中外政治制度 | 030202 |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030203 | |||
中共党史 | 030204 | |||
国际政治 | 030206 | |||
国际关係 | 030207 | |||
外交学 | 030208 | |||
社会学0303 | 社会学 | 030301 | 一级硕士点 | |
人口学 | 030302 | |||
人类学 | 030303 | |||
民俗学 | 030304 | |||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30501 | 一级硕士点 |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030502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030503 |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030504 | |||
思想政治教育 | 030505 |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030506 | |||
教育学04 | 教育学0401 | 课程与教学论 | 040102 | 一级硕士点 |
东北师範大学政法学院博士学位授权点
门类、代码 | 一级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 | 二级学科代码 | 级别 |
法学03 | 政治学0302 | 政治学理论 | 030201 | 一级博士点 |
中外政治制度 | 030202 |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030203 | |||
中共党史 | 030204 | |||
国际政治 | 030206 | |||
国际关係 | 030207 | |||
外交学 | 030208 | |||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30501 | 一级博士点 |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030502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030503 |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030504 | |||
思想政治教育 | 030505 |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030506 | |||
教育学04 | 教育学0401 | 课程与教学论 | 040102 | 一级博士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