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室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室是农业部下属政府部门,负责研究农业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村发展研究室
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
杜珉,女,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发展室主任、国家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近年来,围绕着棉花产业经济和市场政策等,先后负责农业部、科技部和财政部“十二五”重大专项三项,主持国内外科研课题30余项。公开出版《市场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棉业》(2012,中国农业出版社)、《WTO与中国棉业简明读本》(2005,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棉花产业报告》(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等专着或编着4部,在国际国内重要刊物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百余篇。特别是2011年参与撰写的“积极开发利用盐硷地,扩大我国棉花生产”报告获得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2010年.主持撰写的《构建我国棉花最低收购价研究》报告分别获得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领导批示;2009年主持撰写的《充分利用WTO贸易规则,积极推进我国棉花生产发展》分别获国务院回良玉副总理、马凯国务委员等重要批示;2007年7月主笔的“棉花市场信息混乱是影响政府决策的主要屏障”获得财政部谢旭人部长等领导重要批示;2007年11月,主笔研究报告“浅析我国棉花供求平衡之消费问题”分别获得中农办陈锡文副主任和全国供销总社周声涛书记的重要批示;学术论文“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后棉花价格形成因素分析”《中国棉麻流通经济》获中国棉花流通学会2000年科研论文二等奖。学术论文“棉花流通企业在双重角色中的行为选择”《中国农村经济》1996.11,论文获农研中心1996年科研论文二等奖。近年来,主持研究建立了我国棉花市场分析第一套预警指标体系,其中我国棉花库存消费比指标至今仍作为国内棉花市场平衡与安全分析的主要参照指标;带领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和农村发展室共同创建中国棉花经济信息系统,构建目前国内棉花产业经济完备数据信息库,为国内棉花产业经济研究积累较为完整的资料数据信息,为政府决策和棉花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基础服务。作为研究员,2011年获“农业部直属机关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作为业内专家,2003年以来,先后兼任国务院关税专家谘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农业部棉花专家顾问组专家,中国棉麻类流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棉花协会和棉农分会高级顾问,商务部产业损害与救济专家组专家,中国棉花学会产业信息与经济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
王莉,女,1977年生,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副研究员。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技术功底,能够运用产业经济学等理论,对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价格波动、政策定位等进行分析研究;能够独立负责农户调查、数据处理、定量分析、报告写作等工作,获取农户经济行为特徵;能够熟练运用世界一般均衡模型(GTAP)、指标评价法等对贸易政策问题进行计量分析。2003年工作至今,共主持和参与研究课题50多项,包括国家自然和社科基金项目、农业部软科学课题、农业部重大研究项目以及农业部种植业司、畜牧司、农垦局等部门委託课题;参与近10本着作的编写工作,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目前在研课题的研究领域主要为畜牧经济与政策研究。
刘锐,女,1982年1月生副研究员。200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今在农研中心农村发展研究室工作。研究方向:农村劳动力、农业经济、农产品贸易。主要课题:参加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下的棉花和淡水渔业产业经济研究室的研究工作,主持了棉花生产、市场价格波动、贸易、标準以及渔业加工、消费、贸易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参与农业部有关司局组织的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种粮大户、畜牧业生产布局等多项研究课题。主持了农业部软科学课题“新疆棉花生产发展扶持政策研究”。公开发表文章: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技术经济》、《农村经济》、《中国渔业经济》、《农业展望》、《农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参与编写图书5部。
金书秦,男,江西新建人,环境经济学博士。曾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进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室。研究兴趣为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制度经济学、行为实验等。出版专着《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设计:外部性理论创新和套用》,在《改革》《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人民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着5部。获2011年度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年度青年优秀成果奖。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农户技术选择视角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设计”、农业部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业氮磷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研究”、中荷合作项目“中国农村资源可持续利用”。参与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自然科学基金、环保公益行业专项等。
张灿强,男,1983年生于山东泰安。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农业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市场调控与产业政策,主要研究兴趣点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棉花市场调控政策等。曾参与国家发改委西部司课题,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方委託课题等项目,在Hydrological Processes,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研究,资源科学,世界农业等杂誌发表论文十余篇。
李冉,女,1984年6月出生,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室担任助理研究员,作为农业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主要成员,主要围绕畜产品、棉花和种业进行产业经济分析和政策调查研究。参与了农业部软科学“肉牛肉羊生产保障机制及扶持政策研究”和“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政策回顾与评价”、财政部农业部重大专项“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农业部委託的“我国草食畜产品发展战略”、“畜禽良种繁育扶持政策评价”、“主要国家和地区养殖模式研究”、“中国种业保险发展战略”等课题研究。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9篇,参与《“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政策回顾与评价》、《中国淡水鱼发展问题研究》《市场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棉业》等4部专着的撰写。其中,以第一作者撰写的“美国生猪养殖业现状、特点及发展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内刊《专家学者建言彙编》和农业部《农村经济文稿》採用,论文《加快推进种业保险的思考与建议》获得2012年农业部中青年干部学习论坛“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