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犀(汉字释义)
俗称犀牛。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种。叉有毛犀似之。山犀居住于山林,人们容易猎得。水犀出入于水中,最难猎得,并且有二角,鼻角长而额角短。水犀皮有珠甲,而山犀没有。咒犀角即犀中的雌性,只有一角在顶部,纹理细腻,斑白分明,不可入药。
瓠子的籽实。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犀
- 外文名:rhinoceros; sharp
- 部首:牛
- 拼音:xī
- 注音:ㄒㄧ
- 部外笔画:8
- 总笔画:12
- 五笔86:NIRH
- 五笔98:NITG
- 仓颉:SEHQ
- 郑码:XMKM
- 四角号码:77259
- UniCode:CJK
基本字义
1.动物。〈名〉:
犀,哺乳动物,奇蹄目,形状略像牛,颈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皮厚而粗,微黑色,没有毛。产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雨林里。通称犀牛。
(1) 犀牛 [rhinoceros]。
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说文》
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尔雅》郭注。
水犀之甲。——《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
黄支国献犀牛。——《汉书·平帝纪》
正南以文献为献。——《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2) 又如:犀牛望月(形容长久盼望);犀分(划分。古代传说有水兽名水犀,出入有光,水为之分开,故云)。
(3) 犀牛皮 [rhinoceros skin]。
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张逸少《北征凯旋诗》
(4) 又如:犀帖(薄犀皮製的帷幔);犀革(犀牛皮)
(5) 犀牛角 [rhinoceros horn]。可入药,也可制器
饰以文犀。——《文选·曹植·七启》
(6) 又如:犀箸(用犀牛角做的筷子);犀尘(犀柄尘尾)
(7) 称人髮际隆起的骨 [bone]。如:犀骨(如犀角之额骨。所谓贵者之相);犀顶龟纹(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
〈形〉:
(1) 锋利;坚固 [sharp;solid]。
虽有犀舟劲楫,…,有须者也。——《后汉书》
(2) 又如:犀烛(比喻能明察事理者);犀光(锐利的目光);犀舟(坚固的船只);犀车(坚固的车子);犀兵(锋利的兵器);犀刻(观察事物锐利深刻)。
(3) 强,强大 [strong]。如:犀兵(强兵);犀卒(强兵);犀弩(强劲的弓弩);犀军(强兵)。
(4)相通、融会贯通。如心有灵犀。
2.瓠子的籽实。
关于犀字的解释,《康熙字典》中记载:
《集韵》:“一曰瓠中。”
《诗·卫风》:“齿如瓠犀。”
《传》:“瓠犀,瓠瓣也。”
《疏》:“正义日:释草云:瓠,栖瓣也。孙炎曰:栖,瓠中瓣也。栖与犀字异音同。
汉字演变过程——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备考·巳集】【牛部】 犀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8
《五音篇海》与犀同。
《唐韵》先稽切《集韵》《韵会》《正韵》先齐切,音西。《说文》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声。《尔雅·释兽》犀,似豕。《注》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卽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疏》交州记曰:犀,出九德,毛如豕,蹄甲,头似马。《埤雅》异物志:犀兼五种,肉舌有棘,常食草木棘刺,不啖茎叶。旧说犀之通天者,恶影常飮浊水,佳雾厚露之夜不濡,其裏白星彻端。世云:犀望星而入角,可以破水骇鸡。南人呼犀角为黑暗,言难识也。三角者,水犀也。二角者,山犀也。在顶者,谓之顶犀。在鼻者,谓之鼻犀。犀有四辈。《前汉·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山海经》琹敼之山多白犀。《注》此与辟寒、蠲忿、辟尘、辟暑诸犀,皆异种也。
又《山海经》釐山有兽,状如牛,食人,其名犀渠。
又《集韵》兵器坚也。《前汉·冯奉世传》器不犀利。《注》晋灼曰:犀,坚也。
又《集韵》一曰瓠中。《诗·衞风》齿如瓠犀。《传》瓠犀,瓠瓣也。《疏》正义曰:释草云:瓠,栖瓣也。孙炎曰:栖,瓠中瓣也。栖与犀字异音同。◎按广韵瓠屖,说文迟也。别作屖从尸辛。集韵屖专训迟,犀兼训瓠中。
又《玉篇》栖迟或作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