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廉(八一电影製片厂故事片部一级导演)
韦廉,1945年2月出生于上海,中国内地导演、编剧、製作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81年,担任剧情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助理导演。1983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道是无情胜有情》。1986年,执导的战争电影《雷场相思树》获得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年优秀影片奖。1992年,凭藉战争电影《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1996年,由其执导的战争电影《大转折―挺进大别山》上映,该片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1999年,自编自导的战争电影《大进军:大战宁沪杭》获得第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2003年,执导的传记电影《周恩来万隆之行》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三等奖。2005年,凭藉抗战电影《太行山上》入围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2010年,执导现代剧《政协主席》。2015年,执导近代革命剧《铁血将军》。2016年,担任战争电影《我的战争》的製作人。2018年,由其执导的红色电影《策反》上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韦廉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45年2月
- 职业:导演、编剧、製作人
-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 主要成就: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第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 - 代表作品:雷场相思树、大决战、太行山上
人物经历
1962年,开始在华南师範学院英语系学习。1964年,从华南师範学院英语系辍学,后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1969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到部队锻鍊。1973年,开始在八一电影製片厂故事片部工作。
1981年,担任剧情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助理导演。1983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道是无情胜有情》,该片入围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获得《文汇报》“新时期十年电影奖”导演处女作奖。
1986年,执导由巫刚、胡亚捷共同主演的战争电影《雷场相思树》,该片获得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年优秀影片奖、第7届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他凭藉该片入围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1991年,与多名导演联合执导战争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瀋战役》;同年,执导由古月、苏林、赵恆多联合主演的电影《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1992年,执导电影《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该片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5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他凭藉该片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1996年,由其执导的战争电影《大转折―挺进大别山》上映,该片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他凭藉该片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同年,执导电影《大转折——鏖战鲁西南》。
1997年,韦廉获得“德艺双馨艺术家”奖。1999年,自编自导战争电影《大进军:大战宁沪杭》,该片获得第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第3届夏衍文学奖三等奖。2000年,获得第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2003年,执导传记电影《周恩来万隆之行》,该片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三等奖。
2005年,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奖;同年,执导抗战电影《太行山上》,该片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他凭藉该片入围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此外,还执导了由李雪健、赵二湖联袂主演的传记剧《赵树理》,该剧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2008年,由其执导的现代军旅剧《郭海的家事》首播,该剧主要讲述在大裁军背景下,发生在两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2009年,与王伟民联合执导军事剧《江阴要塞》。2010年,执导由王志飞、陈逸恆、宋晓英联合主演的现代剧《政协主席》。
2011年,执导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军情战争剧《我的军号》。2015年,执导近代革命剧《铁血将军》,该剧由侯勇、刘芳毓、李丞峰联合主演;同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白石山下一家人》上映,该片根据张胜利赡养孤寡老人18年的事迹为背景改编。
2016年,担任战争电影《我的战争》的製作人,该片由彭顺执导。2018年,由其执导的红色电影《策反》上映。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18年 | 《策反》 | 电影 |
2015年 | 《铁血将军》 | 电视剧 |
2015年 | 《白石山下一家人》 | 电影 |
2011年 | 《我的军号》 | 电影 |
2010年 | 《政协主席》 | 电视剧 |
2009年 | 《江阴要塞》 | 电视剧 |
2008年 | 《郭海的家事》 | 电视剧 |
2005年 | 《太行山上》 | 电影 |
2005年 | 《赵树理》 | 电视剧 |
2003年 | 《周恩来万隆之行》 | 电影 |
1999年 |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 | 电影 |
1996年 | 《大转折——鏖战鲁西南》 | 电影 |
1996年 | 《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 电影 |
1992年 | 《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 | 电影 |
1991年 | 《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 | 电影 |
1991年 | 《大决战第一部:辽瀋战役》 | 电影 |
1986年 | 《雷场相思树》 | 电影 |
1983年 | 《道是无情胜有情》 | 电影 |
编剧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1999年 |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 | 电影 |
监製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16年 | 《我的战争》 | 电影 |
助理导演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1981年 |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电影 |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5 | 第25届 |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 《太行山上》 | 提名 |
1997 | 第17届 |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 《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 获奖 |
1997 | 第17届 |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 《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 提名 |
1997 | 第17届 |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 《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 提名 |
1992 | 第12届 |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 《大决战》 | 获奖 |
1987 | 第7届 |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 《雷场相思树》 | 提名 |
1987 | 第7届 | 第7届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 《雷场相思树》 | 获奖 |
1984 | 第4届 |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 《道是无情胜有情》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5 | 第12届 | 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 《太行山上》 | 获奖 |
2005 | 第12届 | 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 | 《太行山上》 | 提名 |
2003 | 第9届 | 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三等奖 | 《周恩来万隆之行》 | 获奖 |
1999 | 第6届 | 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 | 获奖 |
1997 | 第3届 | 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 | 《大转折》 | 获奖 |
1997 | 第3届 | 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 《大转折》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5 | ---- | 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 《赵树理》 | 获奖 |
2005 | ---- | 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 《太行山上》 | 获奖 |
2005 | 第13届 |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奖 | 《太行山上》 | 获奖 |
2005 | 第15届 | 上海影评人奖“年度”十佳影片奖 | 《太行山上》 | 获奖 |
2000 | 第7届 |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 | ---- | 获奖 |
1999 | 第3届 | 夏衍文学奖三等奖 |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 | 获奖 |
1999 | ---- | 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 | 获奖 |
1999 | ---- | 上海影评人十佳故事片奖 |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 | 获奖 |
1996 | 第20届 | 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 《大转折》 | 获奖 |
1996 | ---- | 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 《大转折》 | 获奖 |
1996 | 第6届 | 解放军文艺奖 | 《大转折》 | 获奖 |
1996 | ---- | 上海影评人十佳故事片奖 | 《大转折》 | 获奖 |
1992 | ---- |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中国电影九十年十佳故事片奖 | 《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 | 获奖 |
1992 | 第15届 | 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 《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 | 获奖 |
1992 | ---- | 解放军文艺大奖 | 《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 | 获奖 |
1992 | ---- | 上海影评人十佳故事片奖 | 《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 | 获奖 |
1986 | ---- |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年优秀影片奖 | 《雷场相思树》 | 获奖 |
1983 | ---- | 《文汇报》“新时期十年电影奖”导演处女作奖 | 《道是无情胜有情》 | 获奖 |
人物评价
韦廉属于“第四代”导演,他厚积薄发,坚守电影的人文价值和个人的艺术风格。从战争片可以看出他力求在同样类型的电影模式中,开拓出不同的表现方法。虽然以拍大片闻名,但韦廉导演仍以精雕细刻、工笔写意见长(《中国艺术报》评)。他的电影经历并不複杂,且就同代电影人或导演而言,他是很幸运的,无论是历史机遇还是创作上的收穫。他是一位标新立异意识很强烈的导演,他总想创造一种与众不同的银幕效果,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这很正常,但即使是失败或不尽如人意,韦廉的导演心态还是值得称讚的(《当代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