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400字(3)篇

显微镜下的大明
作者:马伯庸
本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作者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些档案是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奇迹,它们着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这六个事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记录的是最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当遭遇税收不公时,他们如何愤起抗争;当家族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如何兴起诉讼;当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发生矛盾,他们如何与官府周旋博弈;当朝廷要求整顿户籍,他们又是如何从中造假牟利……《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万历年间,一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在徽州府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乱民、县官、州府、户部、首辅、皇帝等诸多利益集团的博弈之局。《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婺源县一场持续了六十四年的经济争端,反映了一个县级官员,是如何在重大议题上平衡一县之利害的。《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歙县一桩民间庙产争夺案。诉讼双方在这场绵延八年的官司中各展所长,用尽心思,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嘉靖法律大戏。《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一个坐落于后湖(玄武湖)中的冷门机构——大明黄册库从建立到衰败的全过程。了解明代的基层统治,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官司,却引来了无数贪婪蚊虫的叮咬。胥吏之恶,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四个无辜的清白老百姓,是如何裹挟入朝廷斗争的。作者力图以冷静克制的零度叙事,替那些生于尘埃、死于无闻的蝼蚁之辈作传,转述他们湮没于宏达历史中的声音。想要读懂大明,想要读懂中国古代政治,不可只注目于朝堂,亦要听到最底层的呐喊。在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中,才蕴藏着最真实的规律。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400字 第(1)篇

很诧异马亲王这样一个善于“编写”历史的小说写手会写这样一本书,从书体的结构上看有点像杨奎松老师的《边缘人纪事》,从内容上看来自于一些明史研究的专业文献,可见作者对历史的认识已经进入了研究而非猎奇了解的阶段。最喜欢书中的歙县生丝案,这个故事生动讲述了基层官僚体系的运作和斗争,确实做到了知微见著。十年前我也很喜欢看宏大叙事的所谓历史脉络,这两年发展在历史这个领域里宏大叙事的作品其实基本上就是段子堆砌和一个视角这两种,看多了发现价值很有限。要抓住一个时期的核心一定要摆脱王侯将相走进微观细节,这可能也就是平民史学的精髓吧。中国人爱说历史却不懂历史,九成爱好者沉溺于段子中自我陶醉。造成这种现象既有媒介、导向和水平的问题,没有很好的桥梁型作品也是问题。这本书做了很好的表率,只是这本书的销量……n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400字 第(2)篇

关于大明的历史,很多都是通过明朝那些事儿得知,那本书真的很不错,语言浅显易懂,还很风趣,很推荐。

与明事着重讲述朝堂之争的不同,亲王的这本则主要讲述了活在大明朝的底层百姓的生活,尤其人丁丝绢案,印象真的很深刻。明朝的正税不重,但是杂税多,以及各种徭役,只要手中有丁点权利,都能想法设法从百姓身上搜刮。

有时候真心觉得人真的是很恶心的动物,只是,身在其中,我又能怎么办呢?

最感兴趣的,乃是后湖黄册库的前世今生,后湖乃今之玄武湖,可惜的是,当年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了。我很喜欢玄武湖,来宁几年,有时间经常去湖边走走,优哉游哉,现在的风景这么美,哪里想的到几百年前还有那么一群人在岛上为了那些宝贝黄册甚至丢了性命。。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400字 第(3)篇

还真的会想一口气读完。也因为得用有限的无限卡才能读完的紧张感吧。不然我那本纸质版的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开启并读完。我这个人对历史对政治可以说一窍不通,也不感冒。本着看了马伯庸很多作品的喜好性,尝试着买来读读历史中那些民间的人和事。真得感慨万分,都说读好历史才能过好今天,当看到蛮多似曾相识的人性中的贪婪嘴脸呈现出来,当看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种种越发恶劣的行径时候,当看到后湖黄册保存了二百多年的几乎和大明王朝同长时期的比人口普查还要细致入微的浩瀚工程时候,当然还有当王朝不在,这些宝贵的历史档案被当做废纸卖掉换银两时候,很是惋惜。也很佩服那些在积极维护旧档案资料的保存中做出很大贡献的人,以及将自己一腔热血奉献在从故纸堆里整理出可供后人参考研究借鉴的那些老师们。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