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用亲身经历写《不幸的她》,用一本正经的“孩子气的认真”写《论卡通画之前途》,用无拘无束的幻想写《天才梦》,用细腻的观察记录写《沉香屑》,用精致瑰丽的才情写《倾城之恋》,用对文字的虔诚写《自己的文章》……就这样,她从1932年的处女作《不幸的她》一直写到1994年的最后一本《对照记》。她也爱过,爱得很是轰烈,虽然她对胡兰成不敢信任,对桑弧不够勇敢,但不论怎样,她的爱是真的,没有分厘的利益计较,也没有丝毫的怨尤悔恨。而本书讲的,便是她如此传奇的一生。当我们陪她欢笑哭泣,陪她高歌沉默,陪她爱恨,陪她释然之后,我们就会更加了解这个传奇女子——张爱玲。
张爱玲:最是清醒落寞人(珍藏版)读后感500字 第(1)篇- 多舛的一生,凄凉的晚景总是让人对这个才华无匹的女子生出许多心疼来,于是我总是忍不住想:如果,幼年的她有家人温暖长情的陪伴,被无微不至地呵护关怀,胡兰成的拙劣表演就无法撼动她或者就根本没有机会接近她,那么就不会有她后来的痛苦?如果,张爱玲成名晚一些,多点经历多点成熟,就能分清楚胡兰成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就不会有后来的黯然心伤;就不会轻视像傅雷那样的真诚爱惜和殷殷教诲一意孤行,就不会有后来生活上的困顿奔波;甚至如果,在她最勇敢最美好的年华刚好遇上的是桑孤或者赖雅,她的幸福会不会更多一点?只是人生中没有如果,假如真有那些如果,她也就不是张爱玲了。
- 也许恰恰就是童年时的不幸,成就了她看待世界时的客观和冷峻,才能让她写出那样深刻甚至有禅意的话。综其一生,有不幸有圆满,有被欺骗伤害的悲伤也有被爱被珍惜的幸福,这就是沉甸甸的人生,她真实地走过,留下了她的经历和文字,这就是活过的价值。
不再是从与民国女子对比中来看张爱玲了,往往对比之下,只是凸显其一两个人们口中的故事,真实性也有待考证。然则读过此书,再观张爱玲的一生,不再是别人故事里对照,只有张爱玲,只有她的故事。悲凉?落寞?或许在一些人眼中是这样吧,爱玲只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清瘦女子,与时代的洋流有些格格不入,在不断的甜与苦中,做着自己,说她的一生不美好吗?一生挚友二三,粉丝无数,年轻成名,全部的人生与热爱的文字相伴,哪里不美好?说她的一生美好吗?幼年家庭破碎,少年时代便遇上战争,错爱一人,晚年经济困窘,那里又美好呢?
世事皆有阴阳,看到的听到的就一定是真么,现在很多公众号上,随意的评价,只有一知半解的张爱玲,根据爱玲的一事半事来点评这个在文学上传奇女子,这对她而言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不说那些乡畔野说是否真实,就连与之纠缠数年之久的胡兰成写的《今生今世》里也有部分内容存疑而不那么真实。所以对爱玲来说,管中窥豹是不合适的,兴许再去读读《小团圆》后感触又是另一番吧。
张爱玲:最是清醒落寞人(珍藏版)读后感500字 第(3)篇与《色戒》大体相同,如传记一般,从张爱玲的出身至去世生平记录,娓娓道来,张爱玲的一生中,胡兰成是她生命过不去的坎。他让她开花,却也亲手萎谢了她。
张爱玲是个传奇的女子,生活与爱情不尽人意的她,是文学支撑她走到了终点。
后面我发现,每个人生活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人没有爱像是不能活,有的人一心专与自己事业,有的人却与世不争静享于生活之平凡,我们似乎无法评判所谓的幸福。
最为朴素,最为简单,或许越接近生活的本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