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200字
已经是第四次看这本《人类群星闪耀时》了,这书评很难写,为什么呢?我想书评应该是写给那些并没有给自己带来震撼的书吧,所谓“评”,字面理解应该是平静的说话,而面对一本很多次震撼自己心灵的书,如何能做到平静的说话呢?
但我还是尝试写一下吧。
我想这本书总体是想通过12个具体的事例讲清楚一个问题:历史和个人的关系。
历史是影响着个人还是个人影响着历史?我之前也一直迷惑于这个论题,直到我这次重新看这本书时,我才有一个新的观点产生。
其实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看高了?不是人和历史的关系,或许描述成什么样的特质(Personality trait)会推动历史?这样或许更合适。
历史总是由小部分人推动,大部分人享受的。而这些小部分人我理解是由于具备了某些特别的特质(或气质)才得以推动历史。或者更明确的说,上帝假借这小部分人的手,借给了他们某些特别的气质,从而推动了历史!历史或许只是上帝无聊时的游戏,而这些有特质的人就是上帝游戏中的棋子(当然大部分人99.9999%连棋子都算不上,最多就是游戏中的沙子)。
那么有哪些是参与历史游戏中必须要有的特质呢?
“坚定”一定是一项必备的特质。无论是巴尔博亚发现太平洋、玛霍梅特攻占拜占庭还是菲尔德铺设跨太平洋海底电缆,所有改变世界、改变历史进程的故事,主人公没有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上帝的游戏的。
“智慧”是另一项改变历史必备的特质。智慧不是智商,智商是一种能力,智慧是用心去感知这种能力的能力(是不是有点绕口)改变历史的人往往有一种独特的直觉,我想这种直觉就是智慧吧?智慧更像我们说的灵感,它以智商为基础,以上帝为指引,然后擦出历史的火花。就像弗雷德里希.亨德尔写出伟大的《弥赛亚》,不是因为他的音乐智商,而是在这智商基础上的和神对话的智慧。
“运气”或许是另一项改变历史必不可少的特质。运气就像上帝在玩历史游戏中忽然撇见了你,把你轻轻举起,拿到了他想放到的那块拼图上面。当鲁日·德·利勒上尉在一个晚上谱写了《马赛曲》的时候,上帝把这一晚上的运气给了他,他甚至仅仅用了这一个晚上的时间,一个小小的上尉,改变了普法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他的一生或许只为那一晚上而存在,就如火柴在擦亮的瞬间,也归于毁灭。鲁日在人世四十多年,度过成千上万个日子,一生中却只有一天真正有创造性。他被赶出军队,被取消退休金;他写的诗、歌剧、文章不能发表,不能演出。命运不宽恕这位擅自闯入不朽者的行列的业余作者。这个小人物干过各种各样并不总是干净的小营生,艰难地度过渺小的余生。
其实,或许最美好的事是安安静静的做一粒历史游戏里的沙子,看着历史的流淌不息,随着历史的游戏慢慢的老去,离开。。这何尝不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想起了最喜欢的一阕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每天读书一小时,不妨常做幸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