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 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
- 对《1984》这部书大多数的官方推荐评语是“ 这部小说与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乔治•奥威尔极尽笔墨去刻画的大洋国世界里,林林种种象征性符号,例如:电屏中的“老大哥”、“思想警察”、真理部、仁爱部、富裕部、和平部……在其世界中无一不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个体(实在难以称之为人,最起码不能算是“自由人”)都完完全全的被严密地控制和枷锁,无论是身体生理上行动,还是头脑精神的活跃都时刻受人“监视”。
- 无处不在的“电屏”、无处不在的“思想警察”,亦或是你的至亲都从小(甚至在其胚胎形成之前)就受到严格的“大义灭亲”的“正统教育”。《国语·周语上》中曾记载“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周厉王姬胡再暴戾恣睢只能控制人的言论,也难至于“诛心”,思想上的控制,让你从小受的教育,成长中的耳濡目染,现实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这是何等的可怕!头脑中幻想,若我们的明天也是这样,不禁冷汗涔涔、头皮发麻。索性一语成谶,这一天真的存在,我们也许并不会有此时此刻这般感想,想必也早已被洗得脑回路铺平,锃光可见了吧。
- 书中的许多东西让人难以捉摸却又值得回味,以我仅有的知识水平和见识度能够为之解读的东西实属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想必读过此书的人在读书的过程中却也总会和我一样,用有限的学识去对应书中奥威尔所描述的一些人事物吧。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最后,温斯顿被捕,在“友爱部”等待审讯的时候碰到了派逊斯。派逊斯很高兴地承认了自己所犯的“思想罪”,并且很自豪地夸奖(我不知道是不是出于真心的)自己七岁的女儿的举报:“她在门缝里偷听。一听我的话,她第二天就去报告了巡逻队。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够聪明的,是不是?我一点也不恨她,我反而为她觉得骄傲,这说明我把她教育得很好。”更有意思的是,七岁的小姑娘在门缝里听到的是他父亲梦中的一句话:“打倒老大哥!”多么生动形象的“大义灭亲”的光辉典范,当小说照进现实,血淋淋地指证着经历者的“过往事迹”,我国的某个历史时期却近乎书中所描述一样的“完美”吻合了吧。
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过往种种,无论是纵观上下几千年,还是横览世界各民族,从人类权利意识诞生之日起,历史的车轮碾压出的轨迹后人无不依辙循蹈。历史让一代一代的人经历着那些“同样的事”,一代一代的人便也按部就班起来。权力!获得权力的目的无非就是纯粹为了权力!这场早就设计好程序的游戏——权力的游戏,究竟谁被谁玩弄于股掌?我们向来认为是那个甘忍“高处寒”而如饴的人。也许是吧,也许不是吧!子我皆非鱼,焉知鱼之乐?
1984(奥威尔作品集)读书赏析 第(2)篇1984,作者构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甚至还不惜创造了一份新语。这是一部构写未来的小说,当然,反观我国历史,也总让人想入非非。整部小说很压抑,投入的都是奴役、消灭,消灭的还不仅仅是肉体,甚至最主要的是灵魂。
其实我想说的是,年轻人还是不要看的好。为什么呢?因为愚蠢啊。看评论总能看到舔狗,总会说文革,看到这种言论我就想笑。不过也随意了,反正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多呢?普通人。随意想就是啦。只是还是希望阳光点。
战争是和平吗?并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实证。我们可以不通过战争,让全人类团结起来;奴役即自由吗?肯定不对的。而且要对自由有认知。你可以去拥抱你所想要的自由,但也要为破坏规则而受到惩罚。自由不代表肆无忌惮,不代表违背常理。社会的发展,人类构建了一系列的规矩,这些规矩是否有必要呢?当然是有的,这是人类的共识。如果你牛逼,你也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规矩,别人同不同意你不在乎就好啦,自娱自乐就是了;无知是力量?我们总说无知者无畏。无畏不代表无敌。
这三句话,从浅处看,都有道理,但是太浅薄了。
书中描绘的党,我唯一看不穿的就是动机。他们究竟想干什么?是为了权利的永恒?可是权利是来源于下级的,是下面的人赋予了你权利,所以你才能实行。而不是天赐。然而确确实实,书里面的党的权利大的没边,就是天赐一般,可以胡作非为。这是不合逻辑的。
当然啦,本身构建的就是荒诞的世界,去讨论逻辑就有点强人所难。
书中有些地方党是作为是对的,有的肯定不合理。这种半真半假半合理半疯狂的编织,让人难以识别~才是厉害的地方。
尤其是书中书的形式,作者真是厉害。
不过还是劝解那些舔狗,舔狗终将一无所有。
书不错,构建的社会,文笔都很赞。也很有哲学思路,对于指导人的思维,有作用。不过水准不高,三星可以了。本想打四星,舔狗太多。就这样吧。
1984(奥威尔作品集)读书赏析 第(3)篇看娱乐至死里面经常提到奥威尔,就跑过来看一看他的1984到底写了什么。
原来这是一部小说。[捂脸][捂脸][捂脸]
我觉得这本小说描述的社会,特别是对思想警察的恐惧,与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并无二致,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不知道那是怎么样的痛苦和绝望,但看过一些作家对这个期间的描写,可见一斑。
给我的感觉就是,人能够做出来的远比自己能够想象的,人真的是最可怕的一种生物,利用恐惧,支配思想。
话说回来,娱乐至死里面的电视和这个1984的电子屏都可以理解为一个东西吧。只不过前者说的是人们心甘情愿接受电视的娱乐性,然后失去表达,失去逻辑,变成娱乐至死的物种;后者呢,说大洋国老大哥用这种电子屏进行监视和洗脑,是人们被动接受变成没有“异端”思想的群众。两者的结果都不是好结果,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样的结果。只是这种结果是怎么产生的原因不一样而已。
这个世界……我们的国家,还是很美好的,为我大中华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