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余学院
新余学院(Xinyu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江西省本科高校首批向套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学校始创于1985年创办的新余职业大学,1987年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江西师範大学新余专科班併入,1992年新余职业大学更名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新余师範学校及其附属国小、新余卫生学校併入,2010年3月18日,升格为新余学院。
截至2018年9月,校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3亿元;建有162个校内实验(训)室,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3个;图书馆藏书160余万册,资料库27个;学校现有教职工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600人,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其中留学生近200人);设有16个二级学院,开办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28个。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中国江西新余
- 主管部门:江西省
- 学校官网:http://www.xyc.edu.cn
- 中文名:新余学院
- 英文名:Xinyu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1985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
- 属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套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5年入选) - 校训:求新、求实、求善
- 主要院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
- 学校地址: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阳光大道2666号
- 学校代码:11508
办学历史
- 新余师範学校
1985年,新余师範学校创建。
2002年2月,新余师範学校及其附属国小併入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 新余卫生学校
1960年,新余卫生学校成立。
2002年2月,新余卫生学校併入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
1985年,成立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
1987年,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併入新余职业大学。
1992年4月,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归属新余高等专科学校领导。
1998年,因职能归属,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独立办学。
- 江西师範大学新余专科班
1987年,设立江西师範大学新余专科班。
1987年,江西师範大学新余专科班併入新余职业大学。
1992年4月,江西师範大学新余大专班自然消失。
-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1985年,创办新余职业大学。
学校大门

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新余职业大学更名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2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新余师範学校及其附属国小、新余卫生学校成建制地併入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新的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2009年5月18日至20日,学校通过了省教育厅设定本科学校专家组的评估。
2009年12月27日,通过了国家高校设定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评估。
- 新余学院
2010年1月21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高校设定评议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上,在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设定新余学院获得通过。
2010年3月18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覆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新余学院。
2015年,被确定为江西省本科高校首批向套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6年6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开办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28个。
学院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物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 | 光伏材料加工与套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套用 |
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 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械製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及其自动化 | ——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套用数学、软体工程 | 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软体技术 |
中兴通讯信息学院 | 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 | ——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 语文教育专业、新闻采编与製作专业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教育、商务英语 | 英语教育、商务英语、商务日语 |
经济管理学院 | 市场行销、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 会计、市场行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
国际交流学院 | —— | ——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音乐学 | 音乐教育 |
抱石美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 美术教育 |
医学院 | 护理学、康复治疗学 | 护理、医学美容技术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 |
高尔夫商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社会体育、市场行销(高尔夫方向)、酒店管理(高尔夫方向) |
师範学院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5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学科一个。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5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32人,其中教授81人、副教授21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91人,“双师型”教师201人;聘请了中国内外客座教授58人,外国专家7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导、硕导、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26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省级教学名师:熊春如、凌水明、陈裕先
省级教学团队:市场行销教学团队(负责人:刘立新)、光伏材料加工与套用技术专业创新教学团队(负责人张发云)、融探究教学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负责人:陈裕先)、电子信息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陶瑞民)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5月,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示範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20余个。学校是国家光电建筑套用示範项目、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学校成立了新余学院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建立了新能源套用产品设计工作室等多个学生校内实践平台及13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图书馆大厅

2015年7月,学校签约2015年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及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涉外文秘
省级特色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套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套用、商务英语、市场行销、机械製造及自动化
省级重点示範建设专业:计算机网路技术、数学教育、新闻采编与製作专业
省级高职高专示範专业:商务英语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材料物理
校园小景

省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环境生态学、太阳电池硅材料生产技术、健美操、建筑工程计量、机械製造基础、英语视听说、太阳电池材料、语言学概论、机械设计、数学分析、管理学、排球
省级创新实验区:高科技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双线并行 合二为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模式实验区:新能源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特区
- 教学成果
2011年,光伏专业系列教材被评为江西省第四届高校优秀教材。2013年,“面向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的‘1234工程’创新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2010年3月升本到2014年底,学校共获批省级教改课题81项,其中重点课题4项,共获资助经费25.7万元;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三届,获奖成果35项;校级教改课题单独立项72项。
2014年,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学生成绩
截至2015年5月,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文艺展演、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省运会等重要比赛中多次获奖。
2014年,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88项,共有877人次参加,525人获奖。其中,全国性总冠军1项、冠军2项,国家级团体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入围奖1项;省级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一等奖49项人次、二等奖99人次、三等奖132人次。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研究中心和研究所4个、校级研究中心和研究所8个。
校园景色

2014年5月,由学校牵头,与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开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协同联合组建“光伏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硅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锂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市级研究中心、研究所:新余市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余新能源研究所、新余市太阳能研究所、新余市光伏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校级研究中心、研究所:太阳能研究所、中小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工程控制中心、工程谘询研究所、会计培训与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心、新余地方文化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0年-2014年5月,学校共获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级以上科技计画项目47项。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98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98篇,专利授权10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5月,学校图书馆藏书139.6万册。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电子图书50万种,中文电子资源包括清华同方中国科技期刊全文资料库、清华同方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资料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人大複印资料资料库、畅想之星光碟资料库、外文书库等,设有“胡述兆教授文库”特色书库、“新能源专业书库”和“校检共建资料室”。
- 学术期刊
《新余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新余学院主办,中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大16开156页,国际标準刊号为ISSN2095-3054,中国国内统一刊号为CN36-1315/G4。
图书馆外景

学报的主要栏目有新能源·新材料、中小城市发展、工业技术、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生物、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艺术、文学·语言·文字、高等教育教学。
学报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等文献检索系统的全文收录和上网期刊,也是中国千余所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期刊。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上部是新余学院四个字,下部是学校英文和建校时间。
校徽

校徽中间是图形化的学校主体建筑。
标誌的背景是红色,文字图形部分是白色。
外部是一圈红色的环。
校训
求新、求实、求善
追求创新、实在、善良、真诚、美德。
校歌
2017年9月7日,新余学院发布校歌《驭马腾驰》。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刘冬 |
党委副书记 | 刘晓燕 |
胡涌 | |
陈裕先 | |
李敏 | |
龚丽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