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师範学院
成都师範学院(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画。
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年)、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年)、四川教育学院(1984年)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範学院。
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余人。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四川省成都市
-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
- 学校官网:http://www.cdnu.edu.cn
- 中文名:成都师範学院
- 英文名: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 简称:成都师院
- 创办时间:1955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师範类
- 属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画 - 现任校长:陈宁
- 知名校友:杨兴平、王晓路、唐健禾、邓修明、朱明跃
- 校训:爱 真 笃 为
- 校歌:《成都师範学院校歌》
- 主要院系:数学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政治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
- 学校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海科路东段99号
- 学校代码:10636
- 主要奖项: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历史沿革
1955年5月,创建四川省中国小行政干部讲习班。
1955年9月,成立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校址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
1965年1月,学校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首次更名。“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升格改名为“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
1966年5月,“文革”开始,学校正常教学被中断。学校曾一度被撤销停办,校舍被部队占用,干部教师或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或调至其他单位,一段时间只有十余名职工留守。
1978年9月,经四川省批准,“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更名为“四川省教育学院”。
成都师範学院

二十世纪80年代初,学校校舍及用地被部队占用问题,得到民主爱国人士裴昌会将军亲切关怀;裴将军亲自致信时任中央领导,反映学校用地在“文革”中被占用问题;胡耀邦同志批转军队领导过问;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学院校舍用地被占用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张爱萍将军还为学校题写校名。
1981年,学院借力国家档案的强大行政力量,确立了学校省级教育学院的法定办学地位。
1983年,学校开办成人高师本科学历教育。首次面向全省在职中学教师开展大学本科学历教育,招收了中文、数学、英语等5个专业首批共200名学员,开创“以大专毕业水平进修本科”的“专升本”培训新模式。
1984年1月,四川省教育学院更名为四川教育学院。
2003年4月,四川省教育部门原则同意学校新校区的办学发展规划;同年7月,学校与成都市温江区签订了1000亩“征地协定书”,确定新校区选址温江“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
2004年,学校新校区建设列为四川省重点工程项目。
2005年10月31日,温江新校区首期工程全面动工。
2006年国庆节前夕,学院所有学生入住温江新校区。
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四川教育学院改建更名为成都师範学院。
2012年6月16日,成都师範学院正式揭牌。
2016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师範学院设有教育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美术学院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涵盖了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等9个学科门类。
学院名称 | 层次 | 学制 | 专业名称 |
教育学院 | 本科 | 四年 | 国小教育 |
学前教育 | |||
国小教育【免费师範生】 | |||
专科 | 三年 | 国小教育【免费师範生】 | |
二年 | 学前教育【免费师範生】 | ||
心理学院 | 本科 | 四年 | 心理学 |
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 | 本科 | 四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程造价 | |||
汽车服务工程 |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本科 | 四年 | 化学 |
生物科学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
专科 | 三年 | 园林工程技术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本科 | 四年 | 贸易经济 |
物流管理 | |||
专科 | 三年 | 会计 | |
美术学院 | 本科 | 四年 | 美术学 |
专科 | 三年 | 环境艺术设计 | |
美术教育【免费师範生】 | |||
文学与新闻学院 | 本科 | 四年 | 汉语言文学 |
专科 | 三年 | 新闻采编与製作 | |
史地与旅游学院 | 本科 | 四年 | 历史学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
专科 | 三年 | 旅游管理 | |
政治学院 | 本科 | 四年 | 思想政治教育 |
外国语学院 | 本科 | 四年 | 英语 |
翻译 | |||
英语【免费师範生】 | |||
专科 | 三年 | 商务英语 | |
数学学院 | 本科 | 四年 | 数学与套用数学 |
金融数学 | |||
专科 | 三年 | 信息统计与分析 |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本科 | 四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数字媒体技术 | |||
专科 | 三年 | 电子商务 | |
音乐学院 | 本科 | 四年 | 音乐学 |
专科 | 三年 | 音乐表演 | |
音乐教育【免费师範生】 | |||
体育学院 | 本科 | 四年 | 体育教育 |
专科 | 三年 | 社会体育 | |
体育教育【免费师範生】 | |||
国际教育学院 | - | ||
教师教育学院 |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师範学院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省级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四川省师德标兵2人。此外有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全国优秀教师(2人):邓贤、李志平
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心理学教学团队
序号 | 姓名 | 专业 | 类别 | 批准时间 |
1 | 陈宁 | 高等教育学 | 国务院特殊津贴 | 1999年 |
2 | 李小融 | 心理学 | 国务院特殊津贴 | 1999年 |
3 | 邱兴 | 教育学与心理学 | 国务院特殊津贴 | 2007年 |
4 | 陈国英 | 教育学与心理学 | 国务院特殊津贴 | 2008年 |
5 | 曹子建 | 生物学 | 国务院特殊津贴 | 2011年 |
6 | 邓贤 | 汉语言文学 | 国务院特殊津贴 | 2011年 |
参考资料: |
序号 | 姓名 | 专业 | 类别 | 批准时间 |
1 | 陈宁 | 高等教育学 | 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1996年 |
2 | 熊方军 | 管理学 | 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2011年 |
参考资料: |
序号 | 姓名 | 专业 | 类别 | 批准时间 |
1 | 陈宁 | 高等教育学 | 省第三批、第八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2002年、2010年 |
2 | 李小融 | 教育学与心理学 | 省第七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2006年 |
3 | 邱兴 | 教育学与心理学 | 省第八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2010年 |
4 | 曹子建 | 生物学与农学 | 省第九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2011年 |
5 | 熊方军 | 管理学 | 省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2013年 |
参考资料: |
序号 | 姓名 | 专业 | 类别 | 批准时间 |
1 | 任迎虹 | 生物学与农学 | 四川省第八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2009年 |
2 | 郭平 | 高等教育学 | 四川省第九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2011年 |
3 | 邹威华 | 英语语言文学 | 四川省第九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2011年 |
4 | 邓达 | 教育学 | 四川省第九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2011年 |
5 | 李巍 | 高等教育学 | 四川省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2013年 |
6 | 邓龙安 | 工商管理 | 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2014年 |
7 | 胥必海 | 艺术学 | 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2014年 |
8 | 唐安奎 | 教育学 | 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2014年 |
参考资料: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师範学院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範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建有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7项,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15项。
对外交流合作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师範学院拥有理科、工科和信息与计算三个实验中心,语言发展、教师职业技能、艺术与体育和管理类四个实训中心,共有专业实验(实训)室44个;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115个;学院还建有4873㎡的融国语训练室、微格教室、课件製作室、网路远程教学室、心理学实验室等为一体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学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学院被教育部选定为全国中国小校长、中国小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学英语教师三个国家级培训基地,被四川省确定为全省职业中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高等职业教育师资资格鉴定中心、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职和中国小校长培训基地、教育系统公务员培训中心、中国小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民族地区中国小学科骨干培训基地等七个省级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考察中

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範中心、教师职业素养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範中心(1个):师範生信息技术套用能力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四川省温江中学、成都师範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1 | 心理学 | 李小融 | 2013年 |
2 | 美术学 | 邹艳红 | 2013年 |
参考资料: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 | 文颐 | 2013年 |
参考资料: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 | 杨祖念 | 2015年 |
设计史设计概论 | 马涛 | 2014年 |
C#程式设计 | 张敏辉 | 2014年 |
参考资料: |
- 教学成果
名称 | 等级 | 获奖人 | 获奖时间 |
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四川省政府一等奖 | 宋强刚、陈钰萍、陈国英、邱兴、唐安奎 | 2010 |
多元化学校教育评价 | 四川省政府三等奖 | 李小融 | 2010 |
信念教育论 | 四川省政府一等奖 | 钟璞 | 2010 |
物理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四川省政府二等奖 | 杨祖念等 | 2010 |
农村中国小骨干教师“问题解决式”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四川省政府一等奖 | 曹子建、陈国英、陈钰萍、邱兴、徐鹏鹏、李小融、李德树、王枫林、牟天伟、张鲲 | 2013年 |
引入先进理念,构建符合国情的学前教育专业0-3岁保教课程体系 | 四川省政府三等奖 | 刘存绪、文颐、唐大章、程敏、蒋荣辉 | 2013年 |
“三维一体”的新型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四川省政府一等奖 | 赵锡奎、曹子建、赖麟、李仲辉、杨果仁、李清树、钟璞、张晓丹、彭智平、胡晓萍 | 2013年 |
构建网路开放式教学环境,提升计算机专科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四川省政府三等奖 | 赖麟、高晓玲、周鑫燚、唐瓷、李婧晖 | 2013年 |
参考资料: |
- 学生成绩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师範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了40余项学科竞赛项目,学生在各类全国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近4年该校在校大学生各级学科竞赛获奖1559项次(其中国家级264项次,省级503项次,校级792项次)。
学科建设
2016年9月,经四川省社科联同意,成都师範学院与四川省社科联共同开展“学科共建项目”,重点支持该校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四个重点学科的建设,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为1.5万元。

2016年5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同意增列成都师範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同意该校美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国小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6个专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係。通过海外留学、合作办学、国际交换生以及海外带薪实习等多种形式,在教育国际化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师範学院建设有四川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级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5个;有校级研究中心2个,校级研究所18个,校级创新研究团队3个。此外还有两个省级学会挂靠在该校。
- 省级科研平台
四川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
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心理与行为科学普及基地
四川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套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中国小教师师德研究中心、四川中国小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
四川省级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1个):东南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儿童组织认同研究团队
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5个):区域人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创新团队、国小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创新团队、蚕桑研究创新团队、教育谘询与质量监测评估研究创新团队、计算智慧型研究创新团队
挂靠单位(2个):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四川省心理学会
- 校级科研平台
校级研究中心(2个):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所(18个):智慧型计算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体育文化产业研究所、数字媒体学习研究所、管理心理学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所、数学教育与教育数学研究所、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文献信息研究所、功能分子研究所、BIM技术套用研究所、跨语言文化套用研究所、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所、西部人文研究所、蜀地音乐研究所、核酸研究所、艺术文化传播研究所
校级创新研究团队(3个):蚕桑研究团队、经济转型与管理创新研究团队、浓香型白酒研究创新团队
科研建设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师範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55项、市厅级项目286项,校级项目181项,横向项目28项;公开发表论文1918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27篇,被SCI和SSCI收录39篇、EI收录33篇、CSSCI收录108篇,出版着作(含教材)117部;其中“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7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体着作权1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获得科研成果奖励90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项目来源 | 项目类别 | 所属单位 |
1 | 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教师配置问题研究 | 刘小强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西部项目 | 教育学院、心理学院 |
2 |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研究 | 邹威华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一般项目 | 外国语学院 |
3 | 基督教中国化视阈下《田家半月报》研究(1934—1957) | 王京强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政治学院、四川中国小教师师德研究中心 |
参考资料: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项目来源 | 项目类别 | 所属单位 |
1 | 学术生态视阈下的近代中国教育研究机构考察 | 王有春 |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 一般项目 | 教育学院、心理学院 |
2 | 现代川剧音乐的形成、发展及其变革研究 | 岳圣东 |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 一般项目 | 音乐学院 |
参考资料: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项目来源 | 项目类别 | 所属单位 |
1 | 通识教育视野下培养师範生教师专业素养及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 曹子建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重点项目 | 教育学院、心理学院 |
2 | 西部地区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改善与主观幸福感提升研究 | 胡韬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学科共建 | 教育学院、心理学院 |
3 | 儿童组织认同研究 | 姜金栋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团队项目 | 教育学院、心理学院 |
4 | 弱势少年儿童群体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特点研究 | 廖全明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基地项目 | 教育学院、心理学院 |
5 | 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教师混合培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刘延金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学科共建 | 教育学院、心理学院 |
6 | 《四川省教育督导立法》研究 | 万涛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学科共建 | 教育学院、心理学院 |
7 | 凉山州中国小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调查 | 杨柯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学科共建 | 教育学院、心理学院 |
8 | 基于询证实践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 张灏 | 四川省科技厅 | 软科学 | 教育学院、心理学院 |
9 | 四川省优良桑品种抗旱性比较研究 | 任迎虹 | 四川省科技厅 | 套用基础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10 | 电商交易市场服务质量影响研究 | 高丁莉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学科共建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1 | 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助推成都服务业出口研究 | 匡后权 | 成都市科技局 | 软科学项目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2 | 基于可比价IO-SDA模型的我国二氧化碳强度研究 | 李海英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学科共建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3 |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无形资源问题研究 | 邱凯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学科共建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4 | 成都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转型的制度创新研究 | 王勇术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学科共建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5 | 新常态背景下四川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最佳化研究 | 杨建利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一般项目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6 | 汉语及物构式扩展与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句的关係的研究 | 吕建军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一般项目 | 文学与新闻学院 |
17 | 符合大脑新皮层认知机理的知识表达方法研究 | 匡胤 | 四川省科技厅 | 套用基础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18 | 套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 | 余伟 | 成都市科技局 | 软科学项目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19 | 伯明罕学派“后殖民理论”研究 | 伏珊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外语专项 | 教师教育学院 |
20 | 四川民族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实证研究 | 熊艳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一般项目 | 继续教育学院 |
21 | 基层国小“校级少工委”组织架构及其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 晏祥晖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基地项目 |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
22 | 基于社区的0—3岁儿童早期教养区域推进研究 | 文颐 |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一般项目 | 四川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 |
参考资料: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成都师範学院图书馆已建成集教育、理、工、文、艺术等学科为主的综合性藏书体系,覆盖学校所有专业。拥有馆藏纸质文献140万余册,各种资料库20余个,各类报刊2200余种,电子文献4.2TB。该馆已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四川大学图书馆等签订馆际互借的协定,可通过原文传送、代查代检的手段帮助读者获取资源。
- 学术期刊
《成都师範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师範学院主办的省级公开学术月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CNKI)和《中国数位化期刊群》(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大型资料库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来源期刊。期刊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2015年11月,《成都师範学院学报》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特色学术期刊”。
《成都师範学院学报》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校名
成都师範学院校名由欧阳中石先生为学校题写。
校名

- 校徽
学院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以锦绣红为标準色。双圆之间上方是学校英文名“CDENGDU NORMAL UNIVERSITY”、下方是欧阳中石先生校名题字“成都师範学院”。内圆正中是“师”图像标誌。
校徽

学院校训
爱 真 笃 为
- 爱(师範教育的内在要求 )
爱是教育的起点,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爱是师範教育的主旋律,让爱在当下和未来的老师之间代代相传是师範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爱心的教师必须成为师範院校的重要使命。
2012年6月16日成都师範学院揭牌庆典

爱的教育内涵:公正、理解、宽容、尊重、信任、爱护、欣赏、讚美。
实现爱的教育途径是:奉献、交往、分享、鼓励、引领。
师範院校不仅要培养有爱心的老师,还要促使学生从教后努力培养富有爱心的学生,教育学生爱自己、爱父母、爱同学、爱朋友、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一切应该爱的人。
- 真(做人的内在要求)
求真:追求真理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教育本身是科学和艺术的紧密结合。
真心待人:真心待人必须恪守善良、热情、守信、负责的原则。
真情做事:首先,真情做事的前提是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次,真情做事在教育领域的过程体现是:教育就是服务。再次,真情做事以享受工作,感受快乐,体会幸福为目的。
学做真人:“学做真人”的内涵表述为有真情、有真知、说真话、做真事。“学做真人”的实践途径:学会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处世。
- 笃(做事的内在要求)
明确而坚定的目标;重视细节的态度;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 为(社会认同的内在要求)
有为是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立世之本,是社会认同的前提。
奋发向上,积极有为是学校办学和学生成长的不懈追求,也是教育学院办学历史的浓缩写照。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勇于进取、心怀天下是学生有为的标识;创造知识,传承文化,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是学校有为的标识。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王万民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陈宁 |
党委副书记 | 未也 |
党委常委、副院长 | 姜金栋、任迎虹、李仲辉、岳正华、邱兴、孙康 |
(现任领导参考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
宫成恆 | 四川教育行政学校分党总支书记 | 1955年9月~1958年2月 |
刘新基 | 四川教育行政学校分党总支副书记 | 1955年9月~1964年1月 |
张安国 | 四川教育行政学校分党总支书记、校长 | 1956年2月~1964年1月 |
宋维屏 | 四川教育行政学校副校长 | 1959年1月~1964年1月 |
鲁光 | 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院长 | 1965年1月~1974年8月 |
孙鹏飞 | 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 | 1965年1月~1976年3月 |
张安国 | 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副院长 | 1965年1月~1976年3月 |
向国灵 | 四川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 1978年10月~1984年4月 |
卢自德 | 四川省教育学院副院长、第一副院长 | 1978年12月~1984年1月 |
王芙英 | 四川省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 1978年12月~1984年1月 |
周启亚 | 四川省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 1978年12月~1984年1月 |
李晋铭 | 四川省教育学院副院长 | 1978年12月~1984年1月 |
孙鹏飞 | 四川省教育学院顾问 | 1978年12月~1984年1月 |
张安国 | 四川省教育学院顾问 | 1978年12月~1984年1月 |
崔培忠 | 四川省教育学院副院长 | 1982年5月~1984年1月 |
周启亚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1983年12月~1988年11月 |
向国灵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 1984年5月~1985年5月 |
卢自德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常委、第一副院长、院长 | 1985年5月~1990年11月 |
崔培忠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 1984年5月~1988年11月 |
任贵禄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 1985年5月~1986年9月 |
谭维明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 1985年5月~1988年11月 |
原钧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正院级调研员 | 1986年9月~1992年8月 |
张庆远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 1988年11月~1996年3月 |
陈笃谦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副院级调研员 | 1988年11月~1994年3月 |
罗开贵 | 四川教育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 | 1990年10月~1998年6月 |
杨宗义 | 四川教育学院院长 | 1990年11月~1992年8月 |
张俊明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正院级调研员 | 1990年10月~1999年11月 |
张萃强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1991年12月~1997年5月 |
王可植 | 四川教育学院院长 | 1992年8月~2003年4月 |
陈金奎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 1992年8月~1997年3月 |
李庄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 1993年9月~2000年10月 |
邹德成 | 副院级调研员兼工会主席 | 1994年12月~1999年11月 |
欧天相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 1996年9月~2003年10月 |
黄克艰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 1998年6月~2008年12月 |
钟治光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正厅级调研员 | 1998年6月~2009年6月 |
简昌福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 2001年12月~2009年6月 |
宋强刚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正厅级调研员 | 2003年4月~2011年4月 |
(历任领导参考资料来源:)
知名校友
人文科学 界 | 叶志平 | 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感动中国师德标兵、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
王晓路 | 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 |
曹明伦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四川省翻译文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
教育界 | 周问渔 | 青海省作家协会荣誉主席、一级作家,青海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文诗人协会理事、中国新诗协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邓永前 |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副教授 | |
唐昌建 |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AAA(科学与进步)学会高级会员 | |
唐健禾 | 四川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 |
工商界 | 朱明跃 | 猪八戒网创始人 |
党政界 | 杨兴平 |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
邓修明 | 天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 | |
傅勇林 | 成都市副市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 | |
隆斌 | 四川省广元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 | |
张泽林 |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 |
薛志明 | 原为成都市司法局局长,现市规服办(市政务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