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78年,1985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向中国国内外首批开放的研究所,2004年11月被选为中科院四个国际现场评估研究院所之一。1998年起,该所形成了六个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涉及到物质起源和基本组元,宇宙起源和演化,生命起源和进化。

据2015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理论物理研究所有职工59人,其中科研人员32人;设有2个研究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在学博士生约70名、硕士生约50名,每年在站博士后约15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简称:理论物理所
  • 成立时间:1978年
  •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 属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1998)
  • 博士后流动站:1个
  • 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
  • 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
  • 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 现任所长:邹冰松
  • 专职院士:10人

历史沿革

1978年6月,邓小平副总理亲自批准成立理论物理研究所。
主楼和新楼主楼和新楼
1985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向中国国内外首批开放的研究所。
1993年,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首批参加协联计画的优秀中心。
1997年10月,被中国科学院确立为首批基地型试点研究所。
1998年8月,被列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十二个试点单位之一。
2002年2月,成立了依託于理论物理所的中国科学院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心。
2004年11月,被选为中科院四个国际现场评估研究院所之一。
2004年12月,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与第三世界科学院奖学金学者培训基地。
2005年,成立了第一届国际顾问委员会。
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
2006年,成立首个亚洲的Kavli理论物理研究所。
2008年,成立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
2011年,成立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15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理论物理研究所有职工59人,其中科研人员32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其中3人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青年研究人员中,有19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其中3人为杰青纳入百人管理),2人入选千人计画青年项目,1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戴元本、何祚庥、郝柏林、苏肇冰、于渌、欧阳钟灿、吴岳良、孙昌璞、张肇西
其他科学院院士
姓名院士类别
彭桓武
爱尔兰科学院院士
周光召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
郝柏林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于 渌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苏肇冰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欧阳钟灿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孙昌璞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吴岳良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资料来源: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入选者
姓名入选年度
马建平
1997
向 涛
1997
邹冰松
1997
陈裕启
1998
李 淼
1998
陈晓松
1999
杨金民
1999
蔡荣根
2000
史华林
2000
吴岳良
2000
孙昌璞
2001
喻 明
2002
周海军
2004
李田军
2005
易 俗
2005
虞 跃
2005
王延颋
2009
周宇峰
2009
郭宗宽
2010
黄庆国
2010
朱传界
2010
Sang-Woo Kim
2015
资料来源: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姓名获得时间
吴岳良
1996
孙昌璞
1997
喻 明
1998
马建平
1999
向 涛
1999
李 淼
2000
虞 跃
2000
邹冰松
2002
蔡荣根
2003
陈晓松
2003
杨金民
2007
易 俗
2010
周海军
2012
资料来源:

科研部门

理论物理所自进入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基地起,以探索自然界物质结构以及基本运动规律方面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创新成果为目标,形成了六个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涉及到物质起源和基本组元,宇宙起源和演化,生命起源和进化。
公告活动平台公告活动平台
据2015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设有2个研究室,第一研究室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引力和宇宙学、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第二研究室从事非平衡统计物理、凝聚态理论、非线性科学、计算物理、理论生物物理、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原子核理论的研究。此外,该所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箇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设有1个国际合作建立的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重点实验室
备注:中国科学院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KITPC)成立于2006年6月18日,是由中国科学院支持,美国Kavli基金会捐赠并冠名的一个国际交流平台,为当今世界上15所Kavli理论物理研究所成员之一(其他14家分别为:加州大学(2家),史丹福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荷兰代夫特理工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挪威科技大学)。

设施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15年9月研究所图书馆官网显示,理论物理所图书馆是小型专业图书馆,创建于1978年6月,与理论物理所同时成立。资源方面,印本资源:图书馆藏有中西文图书约7000册,期刊合订本15000多册;订有西文原版期刊15种,中文期刊35种;电子资源:图书馆为读者开通了美国物理学会(APS)、美国物理联合会(AIP)、英国物理学会(IOP)、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 ScienceDirect)资料库、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Annual Reviews电子资料库等理论物理专业常用的资料库和英文杂誌Science、Nature、Nature Physics、Physics Today等电子刊物,开通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购买的现刊及回溯资料库。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于2012年下半年完成了研究所机构知识库建设。
图书馆图书馆

合作交流

据2015年9月研究所图书馆官网显示,理论物理所经开放所学术委员会或常委会批准,每年有来自全国近四十所高校和十几个科研院所的客座100多人与所内研究人员进行联合研究。每年举办20多次午餐讨论会,举办极具特色的前沿科学论坛和交叉学科论坛及各个研究领域的专题学术报告100次以上。在国际合作方面每年会举办若干次国际会议,曾与中科院数学研究院和晨兴中心一起主办超弦国际会议,参会外宾达350人;曾多次与美国SanFe研究所举办複杂系统暑期学校。在高级来访方面,理论所曾多次接待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来访,2006年还两次接待美国务卿科技顾问的来访。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 获奖概况
据2015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奖励7项,院(省部级)奖励14项。此外,还有2人获得“两弹一星”国家功勋奖,4人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1人成就奖,3人进步奖)国际ISI经典引文奖以及其他多项个人奖。
国家级奖励
序号获奖人获奖名称和年度
1
彭桓武、周光召
“两弹一星”功勋(1999)
2
何祚庥、戴元本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2)
3
周光召等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9)
4
郝柏林等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3)
5
欧阳钟灿等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9)
6
周光召等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0)
7
吴岳良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
8
孙昌璞等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
9
蔡荣根等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
  • 论文发表
据2015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共发表科研论文2600篇以上,出版中英文专着25种,编辑文集20种以上;每年发表在国际高水平上的SCI论文均在130篇以上。
  • 973项目承担
973项目(共2项)
纳米生物机器原理、製备及其套用探索(欧阳钟灿 2007.10–2011.12)
暗物质暗能量的理论研究及实验预研(吴岳良 2010.01–2014.12)
973项目课题(共7项)
纳米生物机器的理论与模拟研究(欧阳钟灿 2013.01- 2017.12)
基于人工量子网路的信息和能量传输及模拟(易俗 2012.01 - 2016.12)
基于冷原子干涉仪的等效原理实验检验(张元仲 2010.01 – 2014.12)
固态量子比特相干操纵的理论研究(孙昌璞 2006.01- 2010.12)
关联繫统新奇量子现象和调控的理论研究(向涛 2006.01- 2010.12)
巨观旋转物体等效原理的检验(张元仲 2003.10–2008.10)
量子信息基础理论(孙昌璞 2002.01-2006.12)

学术期刊

《理论物理通讯》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是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由理论物理研究所承办的英文版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1月。
理论物理通讯理论物理通讯
该刊刊出内容广泛涉及原子物理、分子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理论、非线性理论、原子核理论、流体及电浆理论、粒子物理及量子场论、量子力学与量子光学、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理论天体物理、引力理论与宇宙论以及理论物理髮展前沿的一些边缘学科如理论生物物理、数学物理、计算物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1984年起,该刊就一直不间断地被世界最着名的情报检索系统《SCI》收录,此外,还被英国的《科学文摘》(Science Abstracts)、美国的《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以及俄罗斯的《文摘杂誌》(简称AJ)等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同时,《理论物理》还被中国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简称CSCD),中国物理学文献资料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等重要资料库和文献检索与评估系统收录。
该刊属于国家重点优秀学术期刊,曾先后荣获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重点科技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和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为全国期刊方阵中最高层面的“双高”型科技期刊,是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择优支持的重点学术期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 学科概况
理论物理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在中国率先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4年全国研究生物理学科质量评估理论物理专业全国排名第一,1998年和2000年分别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理论物理”学科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学科,2012年被评为物理学一级学科培养点。
据2015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物理(二级学科)
中国科学院重点学科:理论物理
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物理学
  • 学科方向
该所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超弦理论和场论,引力理论与宇宙学,原子核理论,统计物理与複杂系统,理论生物物理,凝聚态理论,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量子混沌。

教学建设

据2015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已培养博士学位获得者240余名、硕士学位获得者100余名,每年在学研究生120名左右(在学博士生约70名、硕士生约50名);在已毕业的300余名研究生中,历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者共5人,历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者共9人,历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共5人;每年在站博士后约15名,出站的博士后中,有数人获得全国及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奖,其中1人被选为中科院院士。

文化传统

所徽

标识释义: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徽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徽
1.标识整体使用理论物理所英文缩写“ITP”三个英文字母。
2.标识体现理论物理所团结、向上的精神。
3.标识体现理论物理所1978年建立时间。
4.标识具有明显的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的特徵。

所风

唯实、求真、协力、创新

团学活动

  • 品牌系列报告—Coffee Time
截至2015年4月,该所团学会开展的报告有享受科研的魅力——借力Web of Science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药品监管科学与职业发展新路径、文献调研也许可以这样玩、身土不二——绕不开的水土污染、金文浅读、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发展与情绪健康、以武治心——梅花桩及其在高校的传播、声乐魅影、Our Cosmic Environment、科学计算与信息平台系列讲座——高性能计算,系统、技术及套用概述等。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副所长(主持工作)
邹冰松
副所长
牟克雄  陈晓松
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历任所长
姓名任期
彭桓武
1978-1983
周光召
1983-1990
郝柏林
1990-1994
苏肇冰
1994-1998
欧阳钟灿
1998-2007
吴岳良
2007-2012
邹冰松
2012-至今
资料来源: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